第一文秘网    > 学习计划

二对现行蚕品种旁系鉴定试验

作者:jnscsh   时间:2020-07-09 14:00:38   浏览次数:

 二对现行蚕品种旁系鉴定试验

 李成阶 杨忠生 李俊 刘守金 张秀英 雷芳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

 四川

 乐山

 614013)

 内容摘要:我场于 2013 年春、夏、秋三季对引进的和本场的“8”字号、夏芳秋白两对现行蚕品种的异地多品系进行了纯种比较和旁系鉴定试验,选择出了两对最优杂交组合 871AD×872AB、夏芳 AB×秋白 D,指导我场蚕种生产。

 关健词:现行蚕品种

 纯种比较

 旁系鉴定

  蚕品种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相同遗传学、生物学特性的蚕的一个类型。在长期的生产繁育过程中,各地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和饲养管理、选择方法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异地系统,其优良性状不同程度的丢失和退化,需要定期从不同地区的不同品系中选择出优良品系,进行优化组合,达到维持品种优良性状的目的。我场于 2013 年春、夏、秋三季对引进的和本场保存的“8”字号和夏芳秋白两对品种的异地多品系进行了旁系鉴定试验,选择出了最优组合,指导我场蚕种生产,现报告如下:

 1 、 旁系鉴定试验经过

  2013 年春季对引进“8”字号母种与我场的母种各品系、引进的夏芳秋白各品系作了纯种比较试验,并制备了不同组配的双交原种,即浸后于夏季进行了原种饲育试验,又制备了不同品系组配的一代杂交种,即浸后于秋季进行了杂交种的旁系鉴定试验。

 2 2 、试验材料、内容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8”字号各品种各品系我场各 2 个小系、引进各 2 个品系,夏芳秋白各品种从甲地引进各 2 个品系,乙地和丙地各 1 个品系。

 2.2

 试验内容:比较各品种各品系主要性状、比较各种组配形式的原种饲育主要性状,比较各种品系组配形式的杂交种主要性状,选择最优组配,指导我场蚕种生产。

 2.3

 试验方法:

 春季进行纯种比较试验:各品系纯种按母种方法进行催青、饲养、制种,力求环境和处理一致,重复次数(饲育区数)不等,调查饲育经过、结茧率、统生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主要性状。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制备各种组配形式的原种即浸备用。

 夏季进行原种比较试验:各种组配原种按原种方法进行催青、饲养、制种,力求环境和处理一致,重复 3 次,调查饲育经过、结茧率、统生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产卵量

 等主要性状。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制备各种组配形式的一代杂交种即浸备用。

 秋季进行杂交种比较试验:各种组配方式的一代杂交种按杂交种比较试验方法进行催青、饲养,力求环境和处理一致,重复 3 次,调查饲育经过、结茧率、统生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万蚕茧层等主要性状。

 3 3、 、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8”字号试验结果与比较 3.1.1

 纯种成绩与比较 表 1、“8”字号纯种成绩比较 品系名 饲育区数 结茧率 统生率 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 871C 7 99.37% 97.10% 2.048

 0.520

 25.39% 871Aa 9 98.48% 95.54% 1.964

 0.499

 25.43% 871Ab 8 98.48% 95.40% 1.973

 0.481

 24.40% 871D 8 98.42% 96.20% 2.110

 0.521

 24.70% 871Ba 7 96.16% 70.79% 2.083

 0.510

 24.57% 871Bb 8 98.52% 90.90% 1.938

 0.475

 24.54% 872C 8 99.13% 95.12% 1.691

 0.449

 26.54% 872Aa 8 96.77% 84.48% 1.761

 0.472

 26.87% 872Ab 8 97.00% 83.00% 1.864

 0.499

 26.76% 872D 8 99.13% 94.93% 1.685

 0.399

 23.66% 872Ba 8 98.21% 85.69% 1.660

 0.426

 25.66% 872Bb 8 97.56% 88.94% 1.773

 0.460

 25.96%

  注:表中 871C、871D、872C、872D 分别为引进的 871A、871B、872A、872B。

  对上表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百分数进行了反正弦转换)和多重比较(SSR 法),结果是:871A 三个小系的普茧率、结茧率、死笼率、统生率和全茧量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茧层量C 系极显著高于 b 系显著高于 a 系,茧层率 a、c 系显著高于 b 系;871B 三个小系之普茧率、结茧率统生率、全茧量、茧层量都是 b、C 系极显著或显著高于 a 系,只有茧层率差异不显著,说明 a 系品系已经严重退化;872A 三个小系之结茧率与统生率均是 C 极显著优于 a、b,而全茧量和茧层量则相反,均是 a、b 系极显著或显著高于 C 系,茧层率差异不显著;872B三小系之结茧率 D 系极显著高于 b 系,a 系居中与它们差异不显著,统生率 D 系极显著高

 于 a、b 系,全茧量 b 系极显著高于 a 系显著高于 D 系,茧层量三品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 b、a、D,茧层率 b、a 系极显著高于 D 系。

 3.1.2

 原种饲育成绩与比较:

 表 2、“8”字号原种成绩比较 品种名 结茧率 死笼率 统生率 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 871A×B 95.10% 3.24% 92.05% 1.78

 0.440

 24.73% 871A×D 95.77% 0.78% 95.03% 1.87

 0.460

 24.59% 871B×C 94.57% 5.93% 88.97% 1.96

 0.478

 24.46% 871C×D 95.83% 2.34% 93.58% 1.96

 0.469

 23.98% 872A×B 96.95% 1.82% 95.19% 1.64

 0.401

 24.49% 872A×D 93.61% 3.28% 90.54% 1.79

 0.435

 24.36% 872B×C 97.32% 2.09% 95.29% 1.62

 0.396

 24.40% 872C×D 95.03% 4.22% 91.03% 1.78

 0.434

 24.32%

  对上表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百分数进行了反正弦转换),结果是:各项成绩之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由于试验时三区重复未分小区调查统计,每一组合只有正反交各一项成绩,造成了方差分析时 p 值较大,故置信度不高。但从上表综合来看,871A×D 和 872A×B 相对要优秀些。

 3.1.3

 杂交种成绩与比较:

 表 3、“8”字号杂交种旁系成绩分析 品种名 结茧率 统生率 普茧率 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 万蚕

 产茧 万蚕 茧层 871AB×872AB 92.65% 89.06% 98.39% 1.958

 0.467

 23.84% 18.713

 4.390

 871AB×872AD 90.53% 86.96% 96.85% 2.005

 0.480

 23.94% 19.481

 4.511

 871AB×872BC 94.84% 91.65% 97.89% 1.925

 0.469

 24.37% 18.901

 4.509

 871AB×872CD 84.37% 81.61% 95.98% 1.954

 0.458

 23.43% 16.651

 3.743

 871AD×872AB 94.47% 90.52% 98.72% 2.008

 0.492

 24.47% 19.132

 4.623

 871AD×872AD 92.70% 90.05% 97.45% 1.989

 0.471

 23.66% 18.905

 4.359

 871AD×872BC 92.03% 88.23% 97.34% 1.950

 0.476

 24.43% 18.134

 4.310

 871AD×872CD 93.45% 91.38% 96.35% 1.992

 0.470

 23.59% 18.637

 4.234

 871BC×872AB 95.44% 93.20% 97.19% 2.036

 0.484

 23.76% 19.670

 4.541

 871BC×872AD 89.63% 83.10% 97.67% 2.061

 0.485

 23.53% 18.525

 4.260

 871BC×872BC 92.34% 90.00% 97.43% 2.012

 0.480

 23.85% 18.605

 4.321

 871BC×872CD 93.31% 90.72% 95.70% 2.025

 0.477

 23.56% 18.991

 4.282

 871CD×872AB 94.94% 92.60% 98.35% 1.977

 0.463

 23.44% 19.103

 4.404

 871CD×872AD 93.20% 89.54% 97.26% 1.964

 0.472

 24.03% 18.791

 4.391

 871CD×872BC 96.25% 92.90% 97.48% 1.968

 0.476

 24.21% 18.973

 4.477

 871CD×872CD 94.19% 91.92% 96.46% 1.977

 0.464

 23.47% 18.660

 4.224

 对上表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百分数进行了反正弦转换)和多重比较(SSR 法),结果是:各种组配方式间万蚕产茧层达到极显著差异,万蚕产茧量、结茧率、统生率、普茧率和茧层率达到显著差异,全茧量和茧层量未达到显著差异。从综合方面来看,最优组配方式是:871AD×872AB。

 3.2

  夏芳秋白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纯种比较 表 4、夏芳秋白纯种成绩比较 品系名 饲育区数 结茧率 统生率 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 夏芳 A

 8 96.82% 90.73% 1.734

 0.376 21.69% 夏芳 B

 7 91.03% 81.03% 1.726

 0.386 22.40% 夏芳 C

 5 97.47% 89.42% 2.220

 0.484 21.80% 秋白 A

 10 98.25% 90.39% 1.564

 0.360

 23.00% 秋白 B 8 98.61% 93.00% 1.768

 0.376

 21.28% 秋白 C 6 99.20% 93.30% 1.821

 0.400

 21.96%

  备注:D 系因故未参加春季纯种比较试验。

 对上表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百分数进行了反正弦转换)和多重比较(SSR 法),结果是:夏芳三品系之结茧率和统生率 A、C 极显著高于 B,全茧量和茧层量 C 极显著高于 A、B,茧层率差异不显著;秋白三品系之结茧率与统生率差异不显著,全茧量 C、B 极显著高于 A,茧层量 C 极显著高于 A 显著高于 B,茧层率 A 极显著高于 B、C,C 显著高于 B。

 虽然从以上分析来看夏芳 C 和秋白 C 都很优,但由于夏芳 C 和秋白 C 交尾十分困难难以制种,且明显与固有性状有较大出入,故未做后续实验。

 3.2.2

 原种比较:

 表 5、夏芳秋白原种成绩比较 品种名 结茧率 死笼率 统生率 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 夏芳 A×B 94.49% 2.56% 92.07% 1.67

 0.365

 21.90% 夏芳 A×D 94.48% 2.24% 92.37% 1.70

 0.389

 22.93% 夏芳 B×D 94.00% 2.59% 91.56% 1.75

 0.396

 22.57% 夏芳 D 86.65% 7.17% 80.43% 1.65

 0.370

 22.41% 秋白 A×B 96.08% 4.02% 92.24% 1.61

 0.354

 21.96% 秋白 A×D 98.09% 1.34% 96.77% 1.68

 0.374

 22.24% 秋白 B×D 98.56% 2.54% 96.07% 1.64

 0.365

 22.30% 秋白 D 92.99% 2.61% 90.57% 1.56

 0.333

 21.39%

  对上表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百分数进行了反正弦转换),结果是:各项成绩除了茧层率外之差异只有本是纯种的夏芳 D 和秋白 D 各项成绩极显著或显著低于其他品系外,其他品系各项成绩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由于试验时三区重复未分小区调查统计,每一组合只有正反交各一项成绩,造成了方差分析时 p 值较大,故置信度不高。但从上表综合来看,夏芳 A×D 和秋白 A×D 相对要优秀些。

 3.2.3

 杂交种比较:

 表 6、夏芳秋白杂交种旁系成绩比较 品种名 结茧率 统生率 普茧率 全茧量 茧层量 茧层率 万蚕 产茧 万蚕 茧层 夏芳 AB×秋白 AB 95.38% 93.43% 92.13% 1.949

 0.448

 23.00% 18.65

 3.95

 夏芳 AB×秋白 AD 94.75% 91.02% 93.85% 1.966

 0.454

 23.09% 18.79

 4.07

 夏芳 AB×秋白 BD 96.71% 94.48% 91.68% 2.005

 0.467

 23.29% 19.41

 4.15

 夏芳 AB×秋白 D 96.33% 95.31% 94.98% 1.991

 0.470

 23.61% 19.49

 4.37

 夏芳 AD×秋白 AB 96.34% 93.94% 93.17% 2.021

 0.477

 23.58% 19.09

 4.20

 夏芳 AD×秋白 AD 94.55% 92.54% 93.21% 1.986

 0.468

 23.56% 18.29

 4.02

 夏芳 AD×秋白 BD 96.63% 95.27% 95.68% 1.964

 0.461

 23.40% 18.93

 4.25

 夏芳 AD×秋白 D 96.45% 94.86% 96.61% 1.971

 0.458

 23.21% 19.31

 4.33

 夏芳 BD×秋白 AB 95.39% 92.99% 92.80% 1.910

 0.451

 23.59% 17.76

 3.89

 对上表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百分数进行了反正弦转换),结果是:各种组配方式间结茧率、统生率和万蚕产茧量三项成绩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普茧率和万蚕产茧层量几项成绩未达到显著水平。从综合方面来看,最优组配方式是:夏芳 AB×秋白 D。

 4 4、 、 小结与讨论意见

 4.1

 为使品种的优良性状保持较好水平,今后生产上推广使用的杂交组配建议为:871AD×872AB 和夏芳 AB×秋白 D,但 872A、872B、夏芳 B 在选种上应加强健康性的选择,871D、秋白 D 应尽快扩大繁育量来建立小系供生产需要。

 4.2

 纯种(母种)推广品系建议为:871A、871D、872A、872B、和夏芳 A、夏芳 B、秋白D,建议作品种资源保存的品系为:872C、872D 夏芳 C、夏芳 D、秋白 C、秋白 B,建议淘汰 871B 和秋白 A。

 4.3

  本次试验在设计上“8”字号遗漏设计 AD 和 BC 两个杂交组配方式、在原种试验调查上未能按设计重复区数调查、由于条件限制亦未作丝质鉴定,致使试验不够完善,是为憾事。

 附注第一作者信息:

  李成阶,男,大学,1962 年 5 月出生,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蚕种生产与管理工作

 e-mail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614013

 夏芳 BD×秋白 AD 94.48% 91.01% 91.12% 1.966

 0.470

 23.89% 18.16

 3.95

 夏芳 BD×秋白 BD 93.56% 90.48% 94.11% 1.881

 0.433

 23.01% 17.70

 3.83

 夏芳 BD×秋白 D 90.31% 86.96% 95.08% 1.920

 0.443

 23.09% 17.02

 3.74

 夏芳 D×秋白 AB 96.26% 93.88% 88.09% 1.902

 0.468

 24.59% 18.36

 3.98

 夏芳 D×秋白 AD 95.60% 93.34% 94.55% 1.914

 0.450

 23.49% 18.30

 4.06

 夏芳 D×秋白 BD 96.05% 94.56% 90.09% 1.948

 0.469

 24.09% 18.19

 3.95

 夏芳 D×秋白 D 95.76% 91.93% 94.35% 1.914

 0.463

 24.19% 18.42

 4.21

推荐访问:鉴定 品种 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