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计划

BT快速坦克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8 08:53:00   浏览次数:

BT-7坦克——BT系列坦克中的最强者

尽管BT-2和BT-5坦克表现不俗,但是,从BT-5坦克研制成功之日起,苏联军方就开始着手BT-5坦克的进一步改进,这就是BT-7坦克的由来。

喜欢较真的读者朋友可能会问:既然有BT-1到BT-5坦克,为什么会没有BT-6而直接跳到BT-7坦克呢?这个问题问得好。事实上,历史上还真有BT-6坦克一说。它是在BT-4坦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主要是增大坦克的活动半径。原打算在1934年间改装成25~30辆,最终仅处于样车研制阶段,未能定型生产。

BT-7坦克于1935年正式定型。和BT-5坦克相比,主要改进之处是,采用了新型发动机、改进了炮塔和45毫米火炮、增加了正面装甲厚度和增大了动力舱的容积等等。可以说,BT-7坦克是BT-5坦克的全面提高型,是BT系列坦克中的最强者。

从1934年到1940年间,苏联共生产各型BT-7坦克5555辆,成为BT系列坦克中的主流产品。加上BT-1到BT-5坦克,BT系列的轻型坦克的总生产量超过8000辆。在20世纪30年代,BT系列坦克与T-26轻型坦克齐名,而其作用则远远超过T-26轻型坦克,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代著名的苏联坦克。

BT-7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3吨,乘员3人,车长为5.66米,车宽2.23米,车高2.42米。它仍然沿用了轮履合一式的结构型式,但多数情形下是以履带方式行驶的。

BT-7坦克仍为动力-传动装置后置方案,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两点:一点是仍为操纵杆和方向盘并存的操纵方式,另一点是后伸的两排发动机排气管很显眼。动力-传动舱占的容积较大。

BT-7坦克的主要武器为1门M1935年型45毫米火炮,也称为20K型45毫米火炮,这种火炮和BT-5坦克上的基本相同。原来准备在BT-7坦克上采用76.2毫米火炮,结果由于研制工作稍稍拖了后腿,再加上认为可能成为敌手的德国坦克均为轻型坦克,装甲较薄,45毫米火炮已经够用,故未再加大火炮口径。事实上,45毫米的20K型火炮,是苏联红军在二战前及二战初期的一种重要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总生产量达到了32453门。45毫米火炮和37毫米火炮的威力对比,在上一讲中已经作过介绍。火炮高低射角为-8~+25度。炮弹的弹药基数为172发,装无线电台的为132发。

辅助武器为1~3挺7.62毫米机枪。其中的1挺为并列机枪,有的BT-7坦克上还在炮塔后部和顶部各装1挺机枪。机枪弹的弹药基数为2394发。

动力装置为M-17型V型60度夹角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400~500马力(1935年型为400马力,1937年型为500马力)。能在13吨重的坦克上装上500马力的发动机,其机动性自然十分了得。M17型发动机是一种航空汽油机,明眼人一看便知。它的进一步发展,变成了著名的V-2系列柴油机,成为几十年来苏俄坦克发动机的当家产品。

其变速箱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

悬挂装置为独立螺旋弹簧式,加上大直径的负重轮,轮履合一式的结构,延续了“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的精髓。每侧有4个大直径负重轮,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用履带行驶时,坦克的动力经主动轮和履带推动车辆前进,最大速度53千米/小时;用车轮(负重轮)行驶时(将履带卸下,码放在页子板上),动力经最后一个轮胎(负重轮)推动车辆前进,最大速度72千米/小时,看来快速坦克名不虚传。该车的平均越野速度为27千米/小时(履带式)和40千米/小时(轮式),最大行程为375千米(履带式)和460千米(轮式),最大爬坡度高达42度。

BT-7坦克的装甲防护力较BT-5坦克有所加强,采用新研制的防弹钢装甲,最大装甲厚度增大到15毫米。1937年型的BT-7坦克更采用了倾斜前甲板,为后来的T-34坦克开了一个好头。

装V-2柴油机的BT-7M坦克

BT-7M轻型坦克,也称为BT-8轻型坦克,是BT-7系列坦克中的最重要的改进型。其战斗全重为14.65吨,乘员仍为3人,主要武器是1门45毫米火炮,由于改善了炮塔内部的布置,炮弹的弹药基数增至188发。另有3挺7.62毫米机枪。它的最大特点是装上了著名的V-2坦克柴油机。1938年,完成了V-2坦克柴油机的台架试验和实车试验,装V-2柴油机的BT-7M坦克于1939年6月正式定型。BT-7M坦克的生产量为:1938年4辆,1939年5辆,到了1940年猛增到706辆。V-2柴油机的最大功率仍为500马力,但是,由于V-2柴油机的优越性能,使得整车的机动性要优于BT-7坦克。BT-7M坦克的最大速度62千米/小时(履带式)和86千米/小时(轮式),最大行程提高到630千米(履带式)和1250千米(轮式)。

这种V-2柴油机后来直接用到T-34坦克上,成为经久不衰的名牌坦克柴油机。经过不断改进提高,至今仍然是苏联/俄罗斯坦克上的当家产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的改进,如采用小节距履带板、动力舱上方的舱门结构有变化、炮塔顶部右侧的车长潜望镜取消,代之以圆形的装甲盖板,等等。

BT-7A自行火炮

BT-7A自行火炮,当时称之为“炮兵坦克”。其战斗全重为13.5吨,乘员3人,它的最大特点是装上了KT-28型76.2毫米榴弹炮,弹药基数为50发。辅助武器为2~3挺7.62毫米机枪,弹药基数为3339发。动力装置为M-17T型汽油机,最大功率500马力,最大速度为52千米/小时(履带式)和72千米/小时(轮式),最大行程为250千米(履带式)和500千米(轮式)。BT-TA自行火炮的总生产量为154辆。

BT坦克家族中的“试验品”

在本文的最后,再来介绍一下以BT坦克为基础研制的几种“未最后完成的车型”,其中的“飞行坦克”已在《铁虎飞天梦》一文中(刊登于本刊2007年第9期)专文加以介绍。这里介绍的是BT-IS坦克和BT-SV坦克。

BT-IS坦克 BT-IS坦克是在BT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高性能BT坦克”,研制的领导者是被称为“部队发明家”的N·柴卡诺夫将军,1934~1938年间研制。其特点是一改轮式状态下仅驱动第4轮的状况,变为驱动第2、3、4轴,以获得更好的驱动性和通过性。更不同寻常的是,它以苏联人民领袖斯大林同志的名字命名,成为在著名的“斯大林二号”重型坦克之前,成名更早的IS坦克。变速箱输出的动力通过车体上部的驱动轴传递给第2、3、4负重轮,仅第1对负重轮用于转向。

1935年间,制成了3辆BT-2-IS坦克样车,并进行各种试验。1936年间,制成了10辆BT-5-IS坦克的样车,强化了装甲,同样进行了各种试验。到了1938年,苏联军方一度决定制造300辆BT-5-IS坦克,和BT系列其他坦克共同服役。但是,由于此时BT-7坦克已经定型,加上BT-5-IS坦克的结构复杂,采购成本高,这项计划最终未能实施。这使得BT-5-IS坦克最终处于样车研制阶段。

BT-SV坦克 1937年开始,基于西班牙内战中苏联参战坦克的实战教训,N·柴卡诺夫又在BT-7坦克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全面采用倾斜装甲的BT-SV坦克,也称为“切列巴赫”坦克。

BT-SV坦克有两种车型:BT-SV和BT-SV-2坦克。它们的区别是,后者的装甲厚度整整比前者厚一倍,如BT-SV坦克的前装甲为25毫米,而BT-SV-2坦克的前装甲则为50毫米。1938年期间,曾用45毫米反坦克炮射击BT-SV-2坦克的正面装甲,结果产生跳弹。射击试验的结果很令人鼓舞。军方也决定大量生产BT-SV-2坦克。不过,这时候已经开始生产T-34中型坦克,其性能优势明显。这样,BT-SV-2坦克也同样处于“样车研制阶段”,最终半途而废。不过,BT-SV-2坦克更像T-34-76坦克,成为T-34坦克的最直接的先驱。

评价及战例

BT系列坦克问世后,深得苏联红军官兵的喜爱,被誉为“红军近代化的象征”。在这里,将BT-7坦克和大体上同一时期的德国Ⅲ型坦克作一比较。

就机动性而言,13吨重的BT-7坦克,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400马力;而15.9吨的Ⅲ型坦克,却只有300马力的最大功率。在最大速度,BT-7为52千米/小时(履带式),而Ⅲ型坦克则只有40千米/小时,差距相当明显。

在火力性能上,BT-7坦克上用的是45毫米坦克炮,早期的Ⅲ型坦克上装的是37毫米火炮,但1940年后Ⅲ型坦克上换装了50毫米火炮。从500米射程上的穿甲威力来看,Ⅲ型坦克发射穿甲弹时的穿甲威力为47毫米,而BT-7坦克的相应数据则为38毫米。两相比较,Ⅲ型坦克一方稍占优。不过,后来在BT-7坦克上用上了被帽穿甲弹,两者变得相差无几。

在装甲防护性上,BT-7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达到了20毫米,而Ⅲ型坦克的相应数据为15毫米,前者稍占优。不过,1940年以后,Ⅲ型坦克的主装甲厚度增大到30毫米,并进一步增大到50毫米,防护性明显加强。

在战术运用上,BT-7坦克的乘员人数为3人,有40%以上的BT-7坦克装上了无线电台;而Ⅲ型坦克的乘员人数为5人,普遍装有无线电台。在战术运用的灵活性上,Ⅲ型坦克要优于BT-7坦克。

BT系列坦克最露脸的战斗,当数1939年的苏日哈拉哈河之战。是役,苏军共出动BT-7和BT-5坦克498辆,BA装甲车385辆;日军有89式中型坦克和95式轻型坦克共200多辆。日军的小坦克根本不是BT坦克的对手,被打得稀里哗啦。由朱可夫将军指挥的苏联红军狠狠地教训了不可一世的日本“皇军”,日军伤亡和被俘共61000人,使小日本感到“切肤之痛”。这一仗有很深远的影响,大灭了日军趾高气扬的气焰,使整个二战期间日军在远东地区不敢对苏联轻举妄动,希特勒的德日合击苏联的计划终成泡影。

在苏德战争初期,BT-7坦克曾用于西部前线。在德军闪击战的冲击下,苏军的T-26坦克和BT-7坦克等损失惨重。不过,1944年7月在普斯科夫市郊区的一次伏击战斗中,机动待机的第24坦克师所属的第2坦克营(共32辆BT-7坦克)经20多分钟的战斗,共击伤6辆德军Ⅳ型坦克,击毁1辆,迫使德军撤退。BT-7坦克扣了一个小小的胜仗。

二战期间,BT-7坦克部队大都部署在苏联远东地区。苏联军方认为,大兴安岭地区不大适合中型坦克,而轻型坦克更为实用。二战期间苏军著名的军旅歌曲《三个坦克手》恐怕就跟BT-7坦克有关。歌中唱道:“在远东森林的边境,驻着英勇的突击营,那儿竖立起坚固的屏障,挡住任何侵犯的敌人。三个坦克手一三个快乐的朋友,他们是坦克的主人,彼此相处亲如一家”,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二战的最后一战——苏军解放中国东北的战斗中,共有211辆BT系列坦克参战,其中3个营装备的是BT-7坦克,另有一个BT-5坦克营。这些坦克担任侦察和侧翼机动作战。由于BT-7坦克的机动性好,在东北平原的快速推进中,甚至要优于T-34-85坦克,在对付日本关东军的零星战斗中也不处下风。战役结束后,第70、第82坦克营获得了“大兴安岭坦克营”荣誉称号,第33、第35坦克营获得了“战斗红旗勋章”。这使得BT系列快速坦克有了一个不错的结局。

推荐访问:坦克 快速 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