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职业计划

浅析新课程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6 08:43:24   浏览次数:

摘要: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的自然属性和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就物理学所包含的全部概念、公式、定理、定律而言,无一不是物理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分析概括所得,因此,物理学这门自然科学,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本文拟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德育资源;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37-01

1.传授物理知识与培育科学精神相结合

1.1 培养学生乐观察、勤思考的科学精神。观察、思考是物理学科学习的必备品质,缺了它就无从谈起物理学习和研究。例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内容时,应介绍"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忽然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牛顿看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那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上落下,却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或向右抛开呢?"牛顿发现了这个问题,便钻心研究。后来,他终于发现了苹果向下落的秘密:因为地球有吸引力,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引力。引力遵循的规律即万有引力定律。正因为牛顿一生都乐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所以,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领域都有突出贡献。

1.2 培养学生不畏挫折、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讲"天然放射现象"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波兰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妇呕心沥血,经过四年时间,先后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即钋和镭。在此过程中,他们从实验的经验中知道,所属奥地利管辖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炼油厂冶炼后的废渣铀沥青矿里,一定含有镭元素。他们通过努力,无偿地得到了这些废渣,但把它运到巴黎却颇费周折。他们既没有合适的实验场地和设备,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理化学校校长为他们提供了一间废弃不用的木棚,木棚顶有很大的天窗,下雨就会漏雨;木棚内夏天潮湿闷热,冬天寒气逼人,冬天虽然可以生炉子取暖,但也只有火炉子附近才有稍许暖气;他们所需的一切仪器设备都须自己花钱购买,木棚里仅有一张陈旧的松木桌子,几个炉台和几个汽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刺激性的毒气,他们只好把这类工作移到院子里去做,尽管如此,室内外仍烟雾缭绕,毒气弥漫。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下,居里夫人有时需用一根与他体重相同的铁棒搅拌沸腾着的沥青油矿,累的精疲力竭。由于居里夫妇从事实验研究非常辛苦,处理完了一吨铀沥青矿渣后,才得到了确定的结果:原来在含镭最富有的矿石中,一吨矿石中所含有的镭还不到几分克。通过介绍上述科学史,让学生明白:做事情要想成功,都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2.利用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讲授有关物理知识时,我总是讲点物理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的事例,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阿基米德在浴室中洗澡,发现身体浸入水中,水就会从盆边溢出,突发灵感:阿基米德定律从此诞生了。这一发现,不仅揭开他苦苦思索的"皇冠之谜",也是流体力学诞生的庆典。通过描述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科学推测、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最终发现物理规律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激励了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初步养成了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也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打下思想基础。

3.利用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对学生进行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教育

如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是物理学史上的一员巨将,但他却说"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布鲁诺为了坚持哥白尼"日心说",被当时的天主教活活烧死。居里因为思考问题而惨死在奔跑的马蹄之下。我国国家功勋钱学森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冲破美帝国主义长达五年的层层封锁,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些内容,讲课时紧紧结合教材特点介绍给学生。科学家的那种勤奋、刻苦、灵活、持久,为科学真理不畏强暴而献身的精神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从而使他们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在我教的学生中,也有出国的,但他们都表示,到国外只是充电,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是更好地报效祖国。

4.树立以身作则的原则,对学生逐渐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以文明的习惯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初中生仍处于模仿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无不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定的信念、意志、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状态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要研究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如在讲"光的干涉、衍射现象"一课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最早发现光的衍射现象的是17世纪意大利的格里马第,而最早对光的衍射现象作出正确解释的是19世纪法国工程师奥古斯汀•菲涅耳。他1806年从巴黎工程学校毕业,后来又在巴黎桥梁与道路专课学校学习三年,毕业后从事道路修理工作,当了八年工程师。他酷爱光学研究,1814年开始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他做了一系列光的衍射实验:小孔衍射、狭缝衍射、锐利的直边衍射等。菲涅耳创造了一种数学方法(菲涅耳波带法)并对小孔衍射现象做了认真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因此,使得法国科学院论文评比委员会的相信光的微粒说的许多持怀疑态度的专家、学者不得不心服口服。评比委员会成员泊松看了菲涅耳的计算后发现,根据这些计算会得出在一个图片的阴影中应当出现一个亮点。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观察到这个现象。泊松提出这个问题想以此来驳倒菲涅耳的波动说。菲涅耳面临这一严峻考验,他的理论正确与否,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菲涅耳依据理论要求进一步开展实验,结果真的观察到了亮点,这充分证明了菲涅耳波动理论的正确性。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史,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要事实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推荐访问:浅析 新课程 物理 德育教育 教学中


[浅析新课程下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