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买卖合同

奥斯卡的重磅炸弹:历史和史诗片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1 08:41:56   浏览次数:

史诗片在电影的初创年代就曾经是导演以及电影本身实力的体现。那时的史诗片大多都是以历史为依托,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或是历史的虚构与传奇,构成了早期那些规模宏大的史诗电影。它们甚至在默片时代的银幕上,就创造出超长的故事和惊人的景观,把电影的影像一下子提高到了征服者的地位,让观众惊异于电影杰出的表现力。对于美国电影来说,能够吸引观众的电影就是最好的电影;而史诗电影的宏大场面,对于观众来说总是有着强大的魅力。因而那些规模宏大的史诗片在奥斯卡的颁奖史上,经常显得无往而不胜,成为奥斯卡和观众共同的盛宴。

史诗出世

历史或史诗电影,是以人物的戏剧性和背景的宏大为特征的。它经常选用历史或有一定虚构性的重要事件、具有传奇或真实的历史人物为题材,加上豪华和宏大的背景,丰富多彩的服装和大明星,使它们成为一种投资最昂贵的电影;而且它们往往都和那些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事件相关联。史诗电影在视觉上比之其它类型有着更大的野心,这使它们不同于一般的年代片和冒险片。

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是电影的初创时期,在那个电影还是无声和粗陋的时代,很难想象能够有真正的史诗电影产生。但早期电影人的雄心却让电影在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就变成了一种大制作。在美国,格里菲斯时代一批以艺术家自居、雄心勃勃的大牌导演们,很快就以欧洲为榜样,拍摄了一批历史巨片;其中格里菲斯的第一部长片《贝斯利亚女王》(1914),就是一部历史传奇和史诗片,讲述的很可能是虚构的围攻亚述王国的故事。随后他著名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已成为长达近3个小时的美国内战和重建时代历史。而他的《党同伐异》因受到意大利史诗片的激励,更是大幅度地跨越时空,让四个时代的故事相互交汇,表达了仁爱的主题。它也是第一部在白宫上映的美国电影。和它相呼应的还有托马斯·英斯的和平主义史诗片《文明》(1916),惜呼“一战”的爆发使它被禁演。默片时代和格里菲斯地位相当的导演西席·迪米尔则一生都以拍摄豪华电影著称。他1916年拍摄的史诗传记片《女性贞德》,成为“一战”中的宣传片。随后,他拍摄了一批使其成名的《圣经》或宗教题材的电影,如《十诫》(1923),《万王之王》(1927),其中前者画面上分开红海的特技惊煞世界,而后者讲述的是耶稣一生的故事,其中“复活”的段落被染成了彩色。此外还有弗莱德·尼布罗1926年的《宾虚》,片中与海盗的搏斗和赛马的场景,都令人叹为观止。非宗教题材中最著名的则是斯特劳亨的《贪婪》。其实,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战争片《翼》,也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空战史诗。

创造了第一个奥斯卡纪录的《乱世佳人》

第一部真正获得奥斯卡青睐的历史片是30年代著名的柯达爵士的英伦宫闱片《亨利八世的私生活》,描绘了英王亨利八世的几次婚姻生活,它还成就了两位电影史上著名的人物。其一是英国演员查尔斯·劳顿,他因此片获得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并在其后成为著名的明星。他1935年主演的成本高达200万美元的《叛舰谍血记》,其实也是一部真实历史和海上冒险的史诗片,最终获得了193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同时与其相关的奥斯卡纪录是,影片中三位男演员克拉克·盖博、查尔斯·劳顿和弗兰奇·图恩都获得了最佳男演员的提名。虽然三人最终都与奥斯卡失之交臂,但不久后,奥斯卡就专门设立了最佳男配角奖,以免上述情况再次发生。另一位获益者是导演柯达。这位出生于匈牙利的英国导演,因此片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头号导演。这部影片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英国电影。此后,他也成为著名的史诗片导演。而可以和他的大片导演名声想媲美的西席·迪米尔则在翌年拍摄了《埃及艳后》,获得了1935年第7届最佳影片的提名及最佳摄影奖。这正是“海斯法典”正式实施的一年,迪米尔电影中的情色意味,比之其后来的电影还是有所收敛的。影片一开场就是全裸的镜头,但被字幕巧妙地挡住了。这位历史上的埃及女王为保护自己的国家,不惜色诱凯撒大帝及他的手下安东尼的故事,其实也足以耸动观众的视听。令人印象深刻的当然还有影片中那些豪华的布景和服饰。30年代另一部获得过最佳影片提名的史诗片还有改编自赛珍珠小说的《大地》,它的中国题材让奥斯卡第一次和中国沾上了关系。

1939年,好莱坞黄金时代的高峰之年,享誉世界影坛和永久口碑的《乱世佳人》创下了第一个重要的奥斯卡纪录:其在第1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一举夺得8项金像奖,轰动美国影坛。影片耗资400多万美元,历时3年半完成,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观者如潮,魅力贯穿了整个20世纪,因此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影片中出现了60多位主要演员和9000多名配角,其巨大的制作规模、豪华的场景和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让它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美国电影的一个高峰。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二战”的爆发,法国观众直到1945年才第一次看到这部美国史诗片,它让法国的导演们瞬间意识到世界电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也为新一代导演们后来的变革埋下了伏笔。

《圣经》和罗马故事

二战时期,史诗片在好莱坞开始逐渐沉寂,但英国的历史片却趁机而入。1946年劳伦斯·奥立弗导演并主演的英国电影《亨利五世》在美国上映,获得第1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最终奥立弗以其在这部影片中的巨大贡献,获得了一尊奥斯卡特别奖。1949年第21届奥斯卡上奥立弗再次导演和主演的《哈姆雷特》终于成为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非美国电影,它也被公认为被多次搬上银幕的这部莎士比亚名剧的最佳电影版本。它不但获得4项奥斯卡金像奖,还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夺得了金狮奖。

50年代开始,面对着电视的竞争,好莱坞进入了真正的“大片时代”。又是迪米尔的史诗电影《参孙和达力拉》成为战后史诗片的开端。不过,当时最有影响的则是号称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电影的《圣袍千秋》(1951)。它虽然只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等几个小奖,但却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而这些来自《圣经》或古代历史传说题材的电影,构成了50年代大量的史诗电影。1957年,第29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西席·迪米尔用70毫米胶片拍摄的《十诫》再次获得最佳影片等7项提名,虽然最后仅获得1项最佳视觉效果奖,它却称得上是电影史上最赚钱的电影之一。如果按照通货膨胀率计算,其收入高达10亿美元。这其实是当年迪米尔那部著名的默片《十诫》的重拍片,不过去掉了原来后半部的现实的内容;它也成为迪米尔最后的作品。而同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则是幻想巨片《环球旅行80天》,同时,另一部长达3个半小时的《战争与和平》,也获得了最佳导演等多项提名。

1960年,威廉·惠勒导演的长达3个半小时的史诗巨片《宾虚》,在第32届奥斯卡上共获得11项大奖,创下奥斯卡历史最高纪录。这一纪录直到《泰坦尼克号》的问世才被打破。影片根据陆·华莱士的小说改编,而后者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式的小说。在美国南北战争后的重建时代,它和《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大多数美国人读的第一本书,在《乱世佳人》出版之前,一直高居畅销书的榜首。不过《宾虚》的电影上映后,它的销量又超过了《乱世佳人》。《宾虚》可以说是大场面和大投资电影的集合体。米高梅公司有感于派拉蒙公司《十诫》的成功,以1500万美元的投入高居当时电影投资的榜首,它相当于今天的1.1亿美元。其中气势恢宏的赛马场面成为电影史上最惊心动魄的高潮段落。说起影片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花絮。为了适应电影中神圣的宗教气氛,惠勒得到制片厂的同意,把米高梅片头那个吼叫的狮子的画面,改成了沉默的狮子,这是米高梅第一次使用这头无声的狮子。翌年的第33届奥斯卡上,库布里克导演的《斯巴达克斯》荣获了最佳摄影和最佳男配角奖。这部同样为反抗罗马暴政的电影,后来也影响了许多大片导演。

英国导演时代

史诗片除了大制作之外,也离不开电影史上的那些重要人物。英国电影虽然规模不大,但似乎却很“盛产”史诗风格的导演。前期的柯达和战后的大卫·里恩都是以拍摄史诗电影著称的导演。后者最为著名的当然是1961年执导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为他赢得了第3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6项大奖。他那种以宏大的历史事实作为背景,充满鲜明的个性和冒险精神的人物,以及精致的电影技巧,也为他赢得了“里恩式”电影的荣誉称谓。之后他执导的《日瓦格医生》,则在1965年第38届奥斯卡上再次获最佳影片提名,并获得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等3项奖。

史诗片并不是总与成功相伴的,它们也时而成为电影公司的噩梦。1962年,和《阿拉伯的劳伦斯》宏大规模足相媲美的美国史诗巨片《埃及艳后》,就成为史诗片破产的标本。由好莱坞传奇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联袂主演的这部超长的电影,除了成就了两人被传颂的浪漫爱情,却害得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几乎破产。其实它是1963年最赚钱的电影,但该片的预算是从200万美元最后上升到4千4百万美元,称得上是好莱坞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史诗电影。它从完成版的8个小时,剪到首映的4个小时,最后被压缩到3个多小时,以适应影院的上映。它最终虽然获得了第36届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5项提名,获得最佳摄影等4项奖,不过它始终是以失败之作被人们铭记。

1966年,著名美国导演齐纳曼拍摄的英国历史片《公正的人》,获得第3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等5项大奖。它仍然聚焦于英国历史上绯闻最多的国王——亨利八世的私人生活,同时塑造了执著于自己信念、拒绝为亨利八世与王后离婚签字的大法官托马斯·摩尔的形象。在其后1968年第41届奥斯卡上,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是安东尼·哈维执导的《冬狮》,也是一部英伦宫闱片,表现的是12世纪的亨利二世和其妻子因继承人问题分歧导致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凯瑟琳·赫本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1969年获得第4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又是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虽然最后只获得了最佳摄影奖,但被公认是这部戏最经典的电影版本。

1970年,第42届奥斯卡揭幕,英国影片《安妮的一千日》获得最佳影片提名。这是英王亨利八世在《公正的人》中与安妮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他厌烦了年老的妻子,看中年轻貌美的安妮,并强娶安妮为妻。不久,喜新厌旧的享利八世又看中了漂亮的珍妮,并最终虚构罪名,处死了安妮。10年之后的1981年,英国导演休斯·赫德森执导的《火的战车》在第54届奥斯卡上获得最佳影片等4项奖,同时还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成为当代英国名导演复兴的标志。这部历史和体育题材的励志片的核心,其实是充满英国式骄傲的关于对基督的信仰故事,片名《火的战车》即来自于《圣经》中的古老传说。同年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另一部史诗片是沃伦·比蒂长达200分钟的史诗传记片《赤色分子》。它让沃伦·贝蒂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另一部人们熟悉的英国电影《带风景的房间》,在1986年第59届奥斯卡上获得8项提名,其导演是英国著名的詹姆斯·艾弗里,而这也是近20几年来奥斯卡及戛纳电影节获奖片背后最为活跃的推手和发行人韦恩斯坦兄弟最初的“成名作”之一。

不同类型的史诗片

史诗片其实是包容性最强,而其亚类型最多的一种电影类型。其亚类型中包括了战争史诗片、历史及传记类的史诗、宗教史诗、浪漫史诗、科幻史诗、灾难即冒险史诗等多种多样的题材和故事类型。有时也包括时装剧,特定历史时期的故事等。

198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走出非洲》,是由西德尼·波拉克执导的一部充满怀旧和感伤色彩的殖民地背景的爱情故事片。影片中,肯尼亚土著居民的生动形象和由咖啡树、雄狮、绿色的原野、亮晶晶的河流组成的诗情画意的非洲草原的背景,和主人公卡伦贵族梦的破灭,构成了殖民时代逝去中,一部个人化的情感和命运的史诗。它是属于历史的,也是属于个人的,其风格足以让人想起1996年同样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战争和爱情史诗《英国病人》。而它在本届奥斯卡上共获得了7项大奖,也让斯皮尔伯格著名的《紫色》在获得13项提名后,决战时一败涂地。同年,英国导演罗兰·乔菲拍摄的《传道》,也获得了最佳影片的提名。影片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讲述19世纪一名传教士深入南美荒原腹地传教的艰苦历程和最后悲剧的结局。这部宗教式的史诗冒险片以精美和令人震撼的影像最终获得奥斯卡颁发的最佳摄影奖,而它在戛纳则拿下了金棕榈大奖。

80年代末,一部获得1988年第6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共9项大奖的《末代皇帝》让中国再次与奥斯卡“结缘”。这部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托鲁奇拍摄的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个人世界的电影,以一种鲜明的视角表现了紫禁城中皇上孤独的生活和其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中最后的命运,让奥斯卡的评委们和中国观众都为之震撼。也算是满足了西方观众对中国皇帝生活的猜想。

在史诗片的历史上,那些名声显赫的著名导演,往往成为史诗片的主宰者;或者反过来,成功的史诗片会让导演的地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90年代以来,奥利弗·斯通关于阴谋论的《刺杀肯尼迪》,获得1992年第6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而好莱坞票房大师斯皮尔伯格的两部“二战”题材的影片《辛德勒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均获得了奥斯卡的特别青睐。其中前者也为早已名声显赫的斯皮尔伯格带来了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奖座。另一部由他的学生泽梅基斯执导的浪漫爱情喜剧《阿甘正传》,其实也是一部史诗规模的影片,它以13项提名,最终荣获1995年第6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6项大奖。

90年代回归历史传奇的史诗大片是梅尔·吉布森的导演成名作《勇敢的心》。它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中获得10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这部根据叙事历史长诗改编的影片,讲述了13-14世纪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不屈不挠斗争的故事,它的主题看起来其实并无新意。但其令人震撼的影像,个人的爱情和民族独立的政治内涵的完美结合,确实具备了史诗电影的水准。这是梅尔·吉布森作为“演而优则导”的导演的第二部电影。他曾坦言这部影片的初衷就是来自他从小喜欢看的好莱坞史诗电影,如库布里克的《斯巴达克斯》。不过影片在拍摄中动用了超过3000人的军队和演员,加之大量的战争场面,大大超出了原定的周期,预算也终于翻倍。而影片中对中世纪战争残酷场面的描写,也让它最终被评为R级——而原来吉布森为了获得所有人可以观看的评级,还减少了不少战争场景。所幸影片上映后,当年在全球即获得了超过2亿美元的票房,位列世界电影票房的第13位,总算避免了同年由另一位“演而优则导”的导演凯文·科斯特纳自导自演的《未来水世界》的惨败悲剧。

20世纪即将结束时,一部真正惊艳全球的大片在詹姆斯·卡梅伦手中横空出世,并长期占据了世界电影卖座片的首位。这就是根据1912年世界最大的海难事故改编的《泰坦尼克号》。它在1998年获得第7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11项奖,终于追平了当年《宾虚》的纪录。这部感动了全球观众的典型好莱坞史诗大片,从来没有超越过好莱坞电影的品质,但数码技术的运用和卡梅伦把世纪之交的文明灾难和人类永恒的爱情结合在一起,还是让它足以成为一艘承载全球观众情感的巨轮。有意思的是卡梅伦在拍摄前一直告诉他的团队,他们拍摄的是一部严肃的回顾历史的电影,因而拒绝在影片中加入歌曲这类商业性的元素。这差一点让席琳·迪翁那首著名的《我心依旧》夭折。幸亏影片的作曲偷偷写下并让迪翁录制了这首插曲,最后一刻放给卡梅伦听,才有了这首世纪绝唱。

新世纪的史诗电影以利得里·斯科特的罗马题材的《角斗士》拉开帷幕。这部影片尽显斯科特大手笔的电影手法,同时使用了不少数字特技镜头,最终获得2001年第7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6项奖。它的成功,激发了其后《特洛伊》(2004)、《300勇士》(2007)等一批古装史诗片的兴起。2005年,斯科特还拍摄了另一部历史史诗片《天国王朝》。不过,新世纪的史诗片早已超出了历史片的范畴。当新世纪伊始,卢卡斯携《星球大战前传》归来时,其所创造的总共6部的“星战”电影规模,已经让人惊讶。而从2001年到2003年彼得·杰克逊导演的《指环王》和同时期问世的《哈利·波特》和《纳尼亚传奇》等魔幻电影的史诗更让美国和世界银幕上充满了高科技电影的史诗。而想想《哈利·波特》7部8集的规模,也让我们对史诗有了新的认识。至于卡梅伦这位当代电影史诗最强悍的制造者,更是以科幻史诗《阿凡达》掀起了3D电影的热潮,它或让史诗电影正在进入最狂热的时代。

推荐访问:奥斯卡 重磅 炸弹 历史 史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