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借款合同

工学并举职教思想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1 08:51:49   浏览次数: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探究工学结合模式的产生思想渊源,探寻其发展方向,无疑会为我国未来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提供深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天津职教工学并举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工学并举”的职业教育的思想源于清末天津出现的一所所实业学校——北洋工艺学堂。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思想的影响下,有“北洋实业权师”之称的周学熙,主张教育与实业要如影随形,要 “工学并举”,他十分强调教学要“教、学、做”合一,坚持“既习其理,又习其器”的教学方法,这些主张被付诸实施于“北洋工艺学堂”,并随着天津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近代工业和近代教育的发展相得益彰。现在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当时“工学并举”的思想。

1 “工学并举”职业教育思想溯源

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在“西学东渐”思想的影响下,伴随着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以及此后洋务运动的兴起,一些实业学堂相继设立,如1880年李鸿章在东局设立“北洋电报学堂”。该学堂是为了洋务运动的需要而设立的,教师主要从丹麦大北电信公司聘请,1886年在紫竹林法租界建校舍,增聘法国人、英国人、丹麦人为教师,教授电学和收发电报等,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电信线路人才。二十世纪初,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的周学熙,在发展各项实业中,十分重视发展实业教育。1903年,他受直隶总督袁世凯委派赴日本考察工商业,同时考察教育,特别是实业教育。此行对周学熙认识兴办实业教育对发展实业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考察归来,他将在日本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东游日记》。他认为,中国如要富强,也必须从军事、教育、经济三个方面得以振兴,走兴学办校的道路。周学熙主张:“国非富不强,富非工不张。”国家富强的基础在于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资本,二是人才,三是机器设备。他形象地把兴工必备的三个条件比喻为“鼎之三足”,缺一不能鼎立。周学熙概括了一句十分有名的话:“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周学熙的主张得到了袁世凯的重视和支持。随后,实业学堂附设实习工场传习工艺技术,边学边工的

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形成。

2 “工学并举”思想在天津近代职教中的体现

为了国富民强,周学熙毛遂自荐,1903年9月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主持、运营天津及直隶的实业建设和实业教育。自1903年至1907年四年间,周学熙在天津先后创办(接办)了北洋工艺学堂、直隶高等工艺学堂、劝工陈列所、实习工场、教育品制造所、北洋劝业铁工厂图算学堂等,倡办了民立第一艺徒学堂和民立第二艺徒学堂,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北洋工艺学堂和直隶高等工艺学堂。

1903年受袁世凯的委托,由天津知府凌福彭筹办,在直隶工艺总局下,设立“北洋工艺学堂”,并附设试验实习工厂。北洋工艺学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开办校办工厂的专门职业教育学堂。北洋工艺学堂的校址设在天津城东南角教育局旁的草厂庵。为使新兴的职业教育能健康发展,天津地方政府制定了《工艺学堂详定暂行章程》作为制度保障,根据《工艺学堂详定暂行章程》规定,北洋工艺学堂与一般学堂的设立宗旨不同,是专为讲求工艺实业而设的,目的是将直隶的土产如毛货、皮货、麦草等类材料,加工制造,以获取利润。学堂分为应用化学科、染织科和普通学科,应用化学科设教习一员(聘日本专门化学师)、工匠一名,染织科设教习一员、工匠二员,普通学科设英文教习二名、体操教习一员、日文翻译兼教习一名。应用化学科主要学习,化学、初级、应用、分析、实验(主要是制油制皮)、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学、大要、图画、英语、日语、伦理、体操等科目。染织科主要学习,染色法、机织法、各实修(主要是染织毛货麦草)、算术、代数、几何、各初步、物理学、大要、化学初级、应用、分析、应用机械学、大要、图画、英语、日语、伦理、体操等科目。学堂另设实验实习工厂,学员学习相应课程后,可在工厂实习,侧重于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904年北洋工艺学堂改名为“直隶高等工艺学堂”,由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天津道周学熙任监督,日本人工学士藤井恒久为教务长,英国机器师德恩任机器教习,日本人中泽正太任化学教习。后因校舍不合学校样式,在河北窑洼实习工厂对面又建新舍。学堂以培养各种工业人才为宗旨,分为正科、速成两等。正科分为应用化学、机器学二科,招中学堂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三年,使用英文教科书,用英语教学。速成科分为制造化学、意匠图绘学二科,招小学堂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二年,使用日文教科书,用日语教学。两科学员入学前,如未取得相应卒业文凭的,均需先习预备功课一年,方得正式入学。正科应用化学科主要学习,英文、算学(平面几何、代数、三角法)、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矿物学、制造化学、电气化学、应用机器学、电气工学、工场建筑法、冶金学、分析化学、工艺卫生学、工业簿记、工业经济、图画、工场实修、体操等课程。正科机器学科主要学习,英文、算学(几何、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大意)、物理学、应用力学、机器制造法、发动机、电气工学、制造用诸机器、建筑学、工业经济、工业簿记、工场实修、制图、体操等课程。速成科制造化学科主要学习,日文、算学、化学、制造化学、色染法、工场建筑法、工业簿记、工业经济、实验、图画、体操等课程。速成科意匠图绘学科主要学习,日文、算学、化学、图绘法、用器画、自在画、建筑图画、实修、体操等课程。直隶高等工艺学堂的学生分为官费、自费两种,官费生在学的一切费用,均由学堂支付,但毕业后须听国家差遣,五年为限,非经国家许可,不得自行他就,如半途退学或因违反校规被革除者,要由入学堂之日算起,每月罚银五两,自费学生毕业后,可以不受上述限制。学员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在 “实习工场”内所设的织布、染色、火柴、烧瓷、肥皂、洋蜡、图绘、刺绣、木工等科实地练习,每月发给一定数量的银洋。

周学熙倡办以上两所官立职教学堂外,还于1904年在直隶工艺总局所属的北洋劝业铁工厂内设立“图算学堂”,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培养中级工艺人才。1906年,在直隶工艺总局的提倡、劝办之下,1906年与河北关下北极寺内成立了民立第一艺徒学堂和关下广济补遗社民立第二艺徒学堂。周学熙所坚持的“既习其理,又习其器”的教学方法,不仅从实践上改变了传统的脱离生产实际的办学形式,也改变了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为当时中国培养出一批发展民族工业急需的人才。

3 “工学并举”模式在天津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天津作为“工学并举”职教思想的发源之地,着力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东道主天津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各地同行的普遍认可,职业教育天津模式叫响全国。

天津市职业院校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一般都占总学时的40%至50% 。职业院校积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无缝衔接,为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输送大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来天津市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后充实的技术人才中,94%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07年,天津市首批投入资金7.62亿元,重点建设33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5所示范性职业院校;确定天津市钢管公司等93个企事业单位为天津市职业院校首批校外实训基地;在行业系统、城市社区、农村区县组建了10个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集团;为更好地服务于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确定了10个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目前,空客A320人才培养基地、百万吨级乙烯人才培养基地等8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已经启动建设,高新纺织工业基地、造修船基地、航空航天基地和休闲旅游等重大建设项目人才培养基地正在积极筹备当中。

一个多世纪前,中国的实业教育由天津开创。半个世纪前,新中国的半工半读由天津兴起。今天,一个高标准的职业教育新体系在天津已经形成。

推荐访问:职教 并举 工学 思想


[工学并举职教思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