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承揽合同

西藏尼木地区斑岩铜矿地质特征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2 08:37:15   浏览次数:

zoޛ)j馞oi?׮<MwM׍iiiM-M-u|}N}65I&۝N6II__5I&׭$iivi+V¶WDq6io_]4m4~tiZ活动强烈,岩石类型复杂,有(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黑云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等。

区域内主要岩浆岩由新至老简述如下:

1)古近纪始新世卡布下爬单元(E2Kb)的细粒白岗岩,在厅宫铜矿区四周均有产出,多位于含矿斑岩顶部(边缘相),发育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泥化、铜矿化,与斑岩型铜矿的关系较为密切;

2)古近纪始新世安岗超单元的孔洞郎单元(E2Kd),岩性为中粗粒巨斑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

3)古近纪始新世安岗超单元的续迈单元(E2Xm)和伦主岗单元(E2L)同样为冈底斯带尼木地段复式花岗岩的主体,前者岩性主要为中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后者为中粒角闪黑云花岗闪长岩,多发育后期蚀变,二者接触界线往往模糊(涌动接触)过度范围宽 10m~20m,互相穿插(岗讲),为研究区主要含矿岩体;

4)晚白垩世塞普超单元的蟠郎单元(K2F),岩性为中细粒角闪黑云石英(二长)闪长岩,其侵位于比马组(K1b)中,为次要含矿岩体。

安岗超单元深成岩体,受控于东西向构造机制,呈岩株状,平面形态各单元呈套叠式椭圆形空间格局,从外向内由中性→中酸性→酸性变化,伦主岗单元3个侵入体,面积约174 km2,续迈单元5个侵入体,出露面积290 km2,分别侵入于比马组(K1b)和典中组(K2E1d)火山沉积岩系,接触界面清楚,外带形成各类接触变质角岩、青磐岩化安山岩等,因岩浆侵位而产生新的线理,明显与界面平行,与岩体定位同时产生的放射状断裂发育。各单元之间呈涌动和脉动接触关系,一般在早、晚侵入体的二者之间出现50m~80m宽的混杂带,有时于晚期侵入体一侧黑云母聚集成条纹平行接触面排列,与早期普吓独立单元为超动型接触,界面弯曲不平,内带常出现冷凝边和外带的蚀变边,并被晚期侵入体中的细脉穿插等。

3.4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区内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主要为Cu、Mo、Ag、Pb、Zn、Cd、Bi、W、Au。在空间上,斑岩铜矿床的分布和强度高、分带性好、浓集中心明晰的 Cu-Mo-Au-Ag-Pb-Zn等元素的水系沉积物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获得的综合异常具有十分密切的对应关系。如厅宫经土壤测量异常特征为,异常值Cu一般180-217×10-6,峰值854×10-6;Mo一般4.5-5.1×10-6,峰值5.6×10-6;Au一般15-30×10-9,峰值92×10-9;Pb一般200-219×10-6,峰值257×10-6;Zn一般140-171×10-6,峰值453×10-6。Ag一般4.5-5.1×110-6,峰值5.6×10-6。

4 典型矿床矿化特征

岗讲铜矿区位于帕古-热堆脆韧性剪切带的北侧,以北北西向的断裂裂隙构造为主,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发育,地表和浅部多以张性为主,深部则以压性多见,控制了含矿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及其后期岩脉产出,次为北东向小断层。

含矿主岩体为续迈单元(E2Xm)的中粒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含矿斑岩主体呈岩株状,平面形态各单元呈套叠式不规则形状,从外向内由中性→中酸性→酸性变化,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局部也有矿化。

矿体平均品位Cu0.591%,Mo0.024%,伴生Ag2.98g/t、Au0.385g/t和铼。

矿石矿物以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孔雀石和蓝铜矿为主,次为斑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铜矿,局部可以见到黑铜矿。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等。

矿石结构有斑状结构、自形粒状、自形-它形粒状、包裹状、交代熔蚀、交代残余等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薄膜状、浸染状、细脉状、浸染-细脉状、网脉状、角砾状、土状等构造。

含矿斑岩体蚀变强烈,黑云母化、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粘土化、绢云母化发育,局部发育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等青盘岩化,矿体主要分布在钾化带中,黄铁绢英岩化带中局部有矿体产出。

5 控矿因素

尼木斑岩铜矿带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东段北侧,东西向火山-岩浆弧受帕古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次级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铜矿体产于以斑状二长花岗岩、黑云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等为主的复式岩体中。

5.1斑岩铜矿带受岩浆岩的控制

研究区斑岩型铜(钼)矿床与喜山期中酸性岩体密切相关,这些岩体具酸度中等或略高、富碱、规模小、侵入浅的特点,对区内铜矿化具有普遍的控制意义,是矿带内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的成矿母岩,也是矿床形成的基本因素,控矿岩体具有中酸性、钙碱性特征。

5.2构造的控制

研究区内由帕古-热堆韧性剪切带和麻达-冲江等断裂组成的东西向断裂带与北西、北东、近南北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着斑岩铜矿床的产出,具体产出部位有以下3种,且裂隙发育密度与矿化强度相关。

1)东西向断裂与北东向及南北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如厅宫铜矿;

2)东西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如冲江铜矿、岗讲铜矿;

3)东西向断裂与近南北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如白容铜矿。

4)岩体内裂隙发育部位,特别是碎裂岩化-糜棱岩化的微裂隙发育区是矿化富集最佳部位,铜品位一般1%。白容矿化强度与面裂隙率关系密切,面裂隙率大于100条/m2时,形成富矿体。

5.3含矿岩体的围岩对矿化类型的控制

含矿斑岩的围岩为火山-沉积岩,围岩控制着含矿斑岩体的形态及产状,同时不同的围岩与矿化强弱关系明显,如与凝灰岩或凝灰岩质砂岩之内接触带,铜矿化相对较强。铜矿化主要受钾化带、钾硅化带、硅化粘土化带和黄铁绢英岩化带控制。

6结论

冈底斯成矿带的矽卡岩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点。矽卡岩矿床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高温岩浆热液交代型矿床,成矿受地层、岩体和构造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具有多期多阶段特点,硫化物主要形成于湿矽卡岩阶段。矿床具有伴生组分多、品位高、规模大、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冈底斯成矿带具有良好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显示巨大的找矿前景。

尼木斑岩铜矿富集区产出岗讲、白容、厅宫、冲江等铜矿床,铜矿体主要产于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英云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等复式岩体中,矿化主要富集区在含矿斑岩体的内部,特别是上部,但其边部均具不同程度的矿化。断裂及其交汇部位、裂隙发育部位矿化富集明显。工业矿体主要出现在钾硅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带中,多种蚀变的叠加部位矿化往往较富。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20万曲水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R],1993:1-215.

[2]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334.

[3]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西藏自治区尼木县、曲水县厅宫、达布化探异常二级检查报告[R],1992:21:-61.

[4]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西藏尼木地区铜多金属矿评价.成都,2006:1-96.

[5]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院.西藏拉萨市岗讲铜矿普查报告[M].成都,2009:1-61.

[6]王小春,晏子贵,周维德等.初论西藏冈底斯带中段尼木西北部斑岩铜矿地质特征[J].地质与勘探,2002,38(1):5-8.

推荐访问:斑岩 尼木 铜矿 西藏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