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融资租赁合同

创新发展方式: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法宝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8 08:41:53   浏览次数:

汽车产业具有技术、资金、人才、劳动和材料密集的特点,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波及效应,其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规划总结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把调整与振兴结合起来,强调通过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推进结构调整和企业联合重组,支持自主品牌,发展新能源汽车,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内容看,这个规划虽然是政府针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蔓延而采取的一个对策,但其中提出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支持自主品牌等措施涉及汽车产业发展方式创新问题,其对我国汽车产业可能产生长期影响。

我国汽车产业

创新发展方式的重点

自1953年汽车工业起步以来,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在管理体制、企业制度、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建设了一批高水平、高起点项目,形成了一汽、上汽、东风等多家骨干企业集团,总体规模、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更加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我国汽车产业在世界的地位与国内市场规模还不匹配,产业发展主要依靠需求和投入拉动,今后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石油供给、环境污染、交通事故、需求增长趋缓等方面的挑战。应对新的挑战,要求我国汽车产业继续深化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改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加快开发适应发展新阶段的整车和零部件,使创新成为继需求和投入之后又一个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从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和趋势看,下列几方面应该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方式的重点。

第一,创新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关系。汽车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整车研发中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并成为整车研发的组成部分。汽车产业对零部件供应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比如质量零缺陷、成本逐年降低、零物流事故、汽车和零部件同步开发等。为满足上述要求,适应汽车产品应用电子、信息、网络等技术的要求,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加大产品开发资金的投入,提高零部件自主创新的能力,使零部件的开发真正成为整车开发的一部分,实现与整车厂共同发展。

第二,创新汽车的安全、节油、环保、经济性能。汽车作为消耗品,使用者对其安全、节油、环保、经济性能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产品在上述方面有了较大改进,汽车正在努力实现“低耗能”、“零排放”、“少车祸”的目标。家庭用车的经济性正成为用户选择的更重要标准。燃油是一笔长期开销。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习惯了大体积、大排量车的美国人都在能源紧缺的情况下接受小排量车和节油车,美国、欧洲轿车平均油耗量已经接近日本的水平,我国消费者同样具有这种消费偏好。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必须加快汽车技术创新进步,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汽车,减少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废料和废物的产生,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第三,大力发展重型载货汽车。随着柴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车辆养路费改为征收燃油税,以及对车辆超载的限制,载货汽车进一步向重型化发展。与客车重视环保和安全性相比,重型车将更加关注产品的经济性、耐久性和可靠性。低油耗、大吨位、大功率、适于专业化运输的高端重型载货车,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载重15吨以上的中高端重型载货车的市场需求较大,特别是载重20吨以上的重型载货车,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第四,推进汽车产业与电子等产业的融合。汽车产业正处于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相融合的阶段,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开始把主攻方向从实施精益生产、提高规模效益转向应用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占领技术制高点,全面提升汽车工业的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回收能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随着卫星自动定位系统、智能化自动操纵、车况最佳状态控制、自诊断控制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产品可能占整车成本的40%以上。上述技术的应用不但为汽车产业解决了一些重大课题,也为提高汽车产业附加值拓展了空间。

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方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发展本土企业的关系,利用好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

我国汽车产业选择了合资为主的方式,整车所需要的零部件主要通过进口或配套跟进的外资企业提供,本土企业难免受到排挤。如果本土企业在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上达不到外资企业的要求,就难以加入由外资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在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和资金供给等方面的挤出可能长期存在。能否利用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发展壮大本土企业,改善本土企业在资金、产品、技术、管理以及人才等方面与外资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促进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形成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比翼双飞”的格局,是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战略问题。

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实践看,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增强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本土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协作配套获得跨国公司设立的更高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控制的经验,可以通过外资企业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流动到本土企业获得管理经验和人才,可以通过与外资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加快本土企业的改制改革步伐。只有利用好上述渠道,才能使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形成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力。否则,随着技术、人才、市场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本土企业将难以维持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相对稳定的研发队伍,企业长期积累起来的技术能力难以转化为持续创新能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也会遭到削弱。

第二,壮大产业集群,改善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协作关系。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通过专业化协作和分享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各类企业和机构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产业集聚、集群优势一旦形成并趋于成熟后,企业再转向其他地区的成本就大大提高了。我国汽车产业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四个产业聚集地,但无论是整车产量还是配套企业数量都没有形成占绝对优势的区域,产业集中度和地域集中度不高。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组织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现象,是产业和企业获得长期利润和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汽车产业分工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他产业通常以“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在汽车产业则分布于不同企业之间,每个企业只做一个部件,甚至一个部件的某个工序。我国壮大汽车产业集群的重点是,通过兼并和联合做大做强核心企业,改善整车企业与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专业化投入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发展为多家整车企业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一个零部件企业同时给多个整车厂配套,很容易达到规模经济要求,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对整车厂来说,也便于形成多个供货商,有利于通过供货商的竞争改进质量、降低成本。

第三,改善自主品牌汽车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

我国汽车产业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产品,但自主品牌产品多为低端产品,盈利能力不高,竞争劣势越来越严重,生存环境越来越艰难。相当一部分自主品牌也是委托国外专业机构开发,有品牌无技术、无开发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市场环境不好,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多数企业缺乏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内在动力,合资企业中品牌、核心技术受外方控制的状况无法改变。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建立自主产品开发体系,掌握产品开发与选择的主动权,是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汽车产业发展迟早要走的路。为此,应该在融资、税费和市场需求等发方面采取措施,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产品。

第四,根据产业特点、发展阶段和企业条件选择好技术创新方式。

技术创新是指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及商业化应用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技术创新并非独立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外生变量,而是由需求方和市场力量引导的过程。按技术来源,技术创新可分为模仿性技术创新和原发性技术创新;按创新程度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变性创新;按着技术创新组织方式,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模仿性创新和原发性创新、渐进性创新和突变性创新、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等创新方式在经济发展中同时共存,但其选择主要受产业特点、发展阶段和企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就我国汽车产业而言,主要是处理好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的关系。

自主创新是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究产生技术突破。自主创新并不限于研究开发的每一个技术环节都由自己承担,但其中的核心技术或主导技术必须依靠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而获得。自主创新有利于优先积累生产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经验、技能和知识,较早建立与新产品生产相适应的核心能力,优先于其他企业获得产品成本、质量控制、生产制造方面的竞争优势,并领导或制定同类产品的生产和技术标准以制约他人模仿。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室副主任)

推荐访问:法宝 振兴 汽车产业 调整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