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运输合同

试述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2 08:41:19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以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为理论基础,从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调控政策;提升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5个方面论述了内蒙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发展 系统协调发展 内蒙古

内蒙古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同样发生了环境恶化、人口压力增大、资源严重浪费等重大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只有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才能实现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现战略性的结构调整

要从根本上实现战略性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3个方面入手,从实际出发,分别实施。

农业上首先要调整种植结构,提高优质专用品种和非粮种植业的比重,其次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提高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的比重,第三要调整农村牧区产业结构,提高非农产业比重。通过调整,增强农业发展的后续动力。

工业上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区资源和区位优势,建立符合区情的工业体系。工业不仅是第二产业的主体,而且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具有促进和带动作用。抓工业经济,重点是抓好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根据内蒙古的实际情况。应立足高起点、深加工、精加工,重点发展以毛绒纺织、皮革、食品、医药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钢铁为主的冶金工业,以重型汽车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以及石油工业、建材工业和森林工业三大优势产业。努力形成传统产业更强,支柱产业更大,优势产业更优,高新技术产业更尖的产业发展格局,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的农畜产品及其加工基地、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以此带动全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其它产业的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依靠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使科技创新成为内蒙古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为桥梁,以政府引导与政策激励为保障,以产业化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此外,有选择地发展如稀土、特色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此提升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产业上,在当前主要工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服务业总体上仍是供给短缺的部门。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力争使服务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二、实现循环经济的科学运行

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一产品和用品一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循环经济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因此,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现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而战略规划、法规强制、政策保障、利益驱动、技术创新、公众参与是必要前提。要优先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各项规划,明确目标和战略重点,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全社会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作为两个同等重要的任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内蒙古区域辽阔,既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中间纽带。因此,依循环经济为理念,借西部大开发东风,搞好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既是历史的责任,又是时代发展的机遇。

三、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

在信息社会中所有利益相关方均可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不能再沿用过去的完全由政府管制的大政府、全能政府的模式,而必须更多地应用市场和经济手段,尤其可以通过伙伴关系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在管理中主要是起“导航”和“掌舵”的作用,协调、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所以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构建自律、高效的管理体制。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极为重要。要不断完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不决策,没有两个以上的比较方案不决策,没有经过专家学者的论证不决策”。不断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完善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问责制度、评估制度和政府规章备案审查制度,及时纠正违法或不适当的决策。

因此对政府而言,一个负责任、讲信用、有效率、透明的政府。及其提供的良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对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可缺少的。完整的政策体系除了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制度体系建设和相应观念的形成与深化外,必须保证政策法律的执行、监督和优化实施。

四、实现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可持续发展系统学研究方向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能力解析为五大支持系统能力,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能力、发展支持系统能力、环境支持系统能力、社会支持系统能力和智力支持系统能力。对此,建议内蒙古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提高农业投入水平,增强生存支持系统能力

生存支持系统又称基础支持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平均的资源和质量对该空间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生存支持系统反映了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它以供应人口并保证其生理延续为标识。生存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内蒙古是农业大省,但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农业的丰欠还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很差。所以必须加大农业投入水平,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种植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二)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成本,提高区域发展质量

发展支持系统又称动力支持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人力、技术和资本可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发展支持系统反映了区域的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要求这种能力在不危及其他子系统的前提下,应与人的进一步需求同步提升和增长。

(三)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增强环境支撑能力

环境支持系统反映了环境的缓冲能力,人类对区域的开发、人类对资源的利用、人类的经济增长、人类对废物的处理等,均应维持在环境允许的容量内。2005年。内蒙古环境支持系统总指数为39.77,居全国第28位。说明内蒙古环境支持系统很弱。环境支持系统的主要衡量指标是区域环境水平、区域生态水平和区域抗逆水平。影响内蒙古第一系统的最主要因素是区域生态水平,其区域生态水平指数只有41.28,居全国第26位,说明内蒙古的区域生态水平很不平衡,必将影响全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分不开的,如果一味地追求发展而不顾环境保护,就必然会受到环境的惩罚。

(四)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

社会支持系统反映社会的稳定能力。社会的公平、进步和安全、有序是社会稳定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大表现。2005年,内蒙古社会支持系统总指数为47.70,居全国第16位,说明内蒙古社会支持系统一般。社会支持系统的衡量指标是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安全水平和社会进步动力,这几方面内蒙古都处于中等水平。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治安环境,并要有充分的社会发展动力,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为此,我们必须在稳定的社会大环境下,树立科学发展观。如前所述,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内蒙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引入信息化战略,推进科技创新

智力支持系统又称制度支持系统,反映了管理的调控能力。它要求人的认识能力、人的判断能力、人的决策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能适应总体发展水平,即人的智力开发和对于“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系统驾驭能力要适应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要求。内蒙古2005年的智力支持系统总指数为32.46,居全国第25位,说明内蒙古的智力支持系统较弱。智力支持系统的具体衡量指标是区域教育能力、区域科技能力和区域管理能力。从区域教育能力、区域科技能力和区域管理能力等方面看,内蒙古都不具备优势,所以要使科技创新成为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就得引入信息化战略,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为桥梁,以政府引导与政策激励为保障,以产业化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

推荐访问:内蒙古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区域


[试述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