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自荐信

让数学美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30 08:40:54   浏览次数: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上了几年的数学课,有几点感受:现在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有着惊人的差异;许多学生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数学成绩不理想;数学课堂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等。究其原因,本人认为:很大的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数学的美,对数学美的领悟不足、鉴赏不充分。在中学数学中,一个简洁的公式、一个优美的图形、一个奇异的解法,都能激起我们美的涟漪。如何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挖掘教学美,对学生展现数学美,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数学作为人类智慧最原始的创造,刚一产生就与美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美的要素。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去感受、去追求数学美,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以下几点是本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浅见:

一、在教学中提高数学审美感知能力

数学不能立刻唤起人们的美感,不能一眼就看出它的审美价值,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感知力,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例如,教材对杨辉三角形的介绍仅限于二项展开式中系数的分析,其实它还是蕴含组合恒等式的宝库:除1以外的其余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第N行各数之和等于,即 ;当N为偶数时,中间的一项 取得最大值;当N为奇数时,中间的两项 相等,且同时取得最大值等。通过教师的挖掘,使学生看到一个小小的“三角形”,却蕴藏着如此众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中有些规律的奇巧或结果的出人预料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对于任意三角形,它们的三条中线总是交于一点,使学生看到各种三角形都是如此而并非巧合。再如,欧拉公式: ,曾获得“最美的数学定理”称号。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地挖掘审美内容,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从逻辑的推理中感受到美的形象,领略到美的神韵,

二、在教学中提高数学审美想象力

数学审美离不开想象,想象在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谈数学审美想象力,就不能不提到著名的黄金分割比 ,即0.61803398…。数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an¬},定义如下:a1¬=1,a2=1,当n≥3时,an=an-1+an-2可以证明,当n趋向∞时, 极限是 。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些都并不是巧合,而缘于数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美。

三、在教学中提高数学审美情感活动能力

数学美感是数学家探索未知数学规律的主要心理因素,也是他们进行科学发现的智慧源泉。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数学审美情感的重要方法。如在数列极限的教学中,对学生提出艺诺悖论:乌龟和兔子赛跑。龟在兔前100米,两者同时起跑。兔的速度是龟的10倍,兔能否追上龟?结论显然,但如果换个角度分析:以上条件不变,兔跑完100米,龟已前进10米,因此没追上;兔跑完10,龟又前进1米.还是没追上;如此下去.兔子不是永远追不上乌龟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此时适时地引人数列极限的概念,龟兔距离差构成数列: …此数列的变化趋势为零,在有限到无限、近似到精确的过程之中,事物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的认识水平也产生了一个飞跃。

四、在教学中提高数学审美评判能力

人们常说:“成功的教学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审美过程。例如,在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时,由定义“到两定点(c,0)和(-c,0)距离之和为定长2a的点的轨迹”可直接写出方程: 。这个方程能正确地表达椭圆的代数形式,但比较复杂,更不便于计算,故化简整理成 。方程中的b开始似乎纯粹是为了追求方程的和谐美而引进的,但在研究椭圆性质时,可进一步发现a、b恰好为椭圆的长、短半轴长,b竟有鲜明的几何解释。教师在推导过程中的示范,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也进入到美的境界,得到美的享受。

总之,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数学美,充分挖掘数学美,合理运用数学美,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数学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推荐访问:助推器 学生学习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