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自荐书

海口市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低碳城市建设的途径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40:54   浏览次数:

摘要: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化水平高速发展的情势下,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以解决碳排放问题是当前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并以海口市为例分析了海口市的城市发展现状和问题,并试图指明海口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方向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海口市;低碳经济;低碳城市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31-4

项目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963001),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9),海南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联合资助

城市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城市的发展消耗全球85%的资源和能源,排放了85%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导致了全球气候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此外,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无疑是海南的一次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在这双重重大背景下,海口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和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

1 低碳城市的概念与相关的国内外研究

低碳城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提出相对较晚,而且学术界对低碳城市这一概念的准确界定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堃堡先生认为低碳城市应当是一个良性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了生产与消费的低碳模式、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架构。李洪欣、谷永新等认为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还有学者认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出的CIRCLE(compact,individual,reduce,carbon,land,efficincy)实际上就已经明确了低碳城市的概念。此外,张银太(2008)、辛章平、汪云林等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低碳城市的概念。尽管上述这些概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其提出的低碳城市的内涵基本是一致的,都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消费模式、能源架构3个方面的低碳化和通过后续处理降低碳强度。

国内外学者在低碳城市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种种低碳城市的发展思路。D.Johnston(2005)、Marcelo Arbex、Fernando S.Perbelli(2009)、Edward L.Glaeser(2008)等学者分别就美国、英国、巴西等国家的具体情况,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各自国家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我国低碳城市的研究成果也是大量涌现,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的调整提供了思路,其中仇保兴(2009)就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以低碳生态城作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目标的必然性并解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优势和劣势。李迅等人(2010)提出了在城市工业发展、规划环评、交通系统构建和节能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低碳化,和构建低碳城市的规划路径。刘琰(2010)在回顾了国内外低碳经济、低碳社会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城市的发展规律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当前城市减少碳排放的路径。毕军等(2009)则集体分析了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和困境。此外,戴亦欣(2009)、张泉等归纳了构建低碳城市的国际经验,为我国低碳城市规划提供了借鉴。著名学者林辉认为,建设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正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有力的实践,并且具有全民的参与性、持续性,能够做到共建共享。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提出,该部今后将着力做好包括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等五方面工作,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问题。

在国内低碳城市的实证研究方面,陈飞、诸大建(2009)建立了低碳城市的模型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而确定了低碳城市的战略目标,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潘海啸(2010)以上海为例,对大城市构建低碳社会中交通与土地利用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设具有我国特点的低碳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5D模式。姜秀娟(2011)的研究以河南新乡河底铺社区为例,基于低碳理念的基础上对社区进行规划构思,对同行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效果。叶祖达(2011)通过建立以城乡生态绿地空间为本位的碳汇功能评估模型,探讨了新规划理念与方法。

2 海口的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

海南建省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客观地看,海南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意义所在,就是海南不走传统的工业化路子,而是通过自身独特资源和环境优势最大化,弥补工业化、城镇化不足的劣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后在城市各个方面建设上都率先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虽然跟同在华南地区的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利好势头下正在努力追赶。不过在实际的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粗放式的发展情况,如果我们在城市的发展中不解决这种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这将成为制约海口市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具体表现是:第一,高碳城市;第二,高耗建筑;第三,高耗的市民生活方式。

高碳城市,从海口市总体层面看,显见的有3种问题:一是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格局的不合理,就业—居住—服务空间的错位配置,职住分离带来了诸如低效出行等一系列不集约行为;二是私人汽车无节制的发展造成城市的拥堵,海口市从人口上来说,在中国不算是个大城市,但是现今“堵车”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如(图1);三是海口市由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资金的大量流入,城市面积急剧增加,正在重蹈美国洛杉矶覆辙,“摊大饼”式的城市蔓延,城中村的“脏乱差”加剧,如(图2)。

图1 海口的城市堵车

图2 海口的城中村的“脏乱差”

高耗建筑,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高耗材的豪华和异性建筑,由于建设国家旅游岛资金的注入,海口市的星级酒店正在大力兴建,有的甚至达到了奢侈的程度,这容易造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节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环保措施。这种高能耗的发展显然已经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严重背离,要知道,跟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海南最大的发展优势就是海南省优美而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环境。

高耗的市民生活方式,建设低碳城市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参与,但是在海口街头,不难发现海口市民不少生活陋习,比如,垃圾随手乱丢,塑料袋使用没有得到限制,出行根本没有人愿意骑自行车等等。

3 海口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方向与具体措施

依据我国低碳发展路线图的初步设计,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低碳经济,大力实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发展清洁生产,减少碳源、扩大碳汇,进一步加大碳中和、碳封存和碳捕捉的技术创新力度,以及全面实施循环经济、清洁发展机制和提倡绿色消费等综合性措施下,到203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可能出现“拐点”,每万元GDP的碳排放下降到1吨以下,人均的碳排放不超过3吨,初步实现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举措,海南应抓住历史机遇,成为我国绿色发展的现行地区之一,为我国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做出区域性示范。当前,海南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海南要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载体,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变潜在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为现实经济竞争优势,实现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率先走上绿色发展之路。争取率先建立环保特区,是从海南现实出发,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保护优势,实现绿色发展的最大战略抉择。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爱尔兰岛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能够在工业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发挥区域的综合优势,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设低碳城市的核心是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它涉及很多个方面(如图3),海口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完全有条件去建设低碳城市。鉴于海口这座旅游城市的现实情况,提出以下实现海口市低碳城市的具体措施:

3.1 科学的城市规划布局

城市的公共中心设置,要考虑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建,例如社区中心、城市广场、农贸市场、幼儿园、小学等,公共中心居中有利于解决市民对机动车交通需求的降低,从而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过科学的规划方法,设计布置科学的道路网,方便市民出行。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中,多选用透水性地面,透水性地面在保持土壤湿度的同时,又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图3 发展低碳城市各方面之间的联系

3.2 提倡环保出行方式,倡导公共交通

步行和骑自行车是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通过设置路面宽度和一定的路障降低机动车行车速度,完善自行车道路网和自行车租赁制度,进一步刺激市民对步行和骑自行车的需求。机动车交通对能源资源的耗费,以及产生的尾气、噪声污染等,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低碳城市交通发展应有利于兼顾环境、社会、安全、能源等的综合效益和投资原则,应以控制私人机动车交通,发展公共交通为主要方向。公共交通比私家车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从而减少有害气体,并能减少气体的排放量。

3.3 建设充足的绿地空间

沿海口主要道路种植行道树,结合市区内部绿地以及海口周边大片生态农田形成完善生态网络系统,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在城市的停车场方面,考虑与绿地景观完美结合,对面积较小的露天停车场,可沿周围种植树冠较大的乔木以及常青绿篱,形成围合感,并具有遮阳效果;对面积较大的停车场,可利用停车位之间的间隔带,种植高大乔木,植株行距及间距类似于车库柱网布局,以便于车辆进出和停放。停车场内应采用草坪砖来铺装地面。

3.4 充分利用绿色能源资源

海口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热带滨海城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它在利用绿色能源资源方面具有天生的优势。海口夏季降水集中,可以通过安装雨水收集和利用设施,雨水通过这些设施收集到一起,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就可以用于观赏水景、浇灌城市内绿地、冲刷路面或供城市居民洗车和冲马桶。海口的供电可以从太阳能开发利用角度来考虑。太阳能的利用包括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光伏利用,具体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发电等。

3.5 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

在海口市的街头设立分类的垃圾桶,回收后经过分拣后交由就近地区的环保站处理。在环境循环链中,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例如,有机垃圾可以被转化或制成生物层渣并用作田间肥料。农村居民还可以建设沼气池,生产的沼气可用于村庄居民炊事、照明。

3.6 建设低碳建筑

海口市建设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入手。在建筑设计方面引入低碳理念,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材料,合理设计通风、采光系统和节能型取暖、制冷系统。刚刚结束不久的上海世博会,在世博中心、中国国家馆和世博会主题馆等园区主要建筑上利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示范性地采用光伏发电技术,还并网使用太阳能供电。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图4),是世界上第一栋零碳排放的建筑,还有法国阿尔萨斯绿色建筑(图5),强调人居环境与水、植物亲近。这都引领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值得海口的建筑设计师学习。在居住运行过程中,采取低碳的空间装饰,避免过度装修,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

图4 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

图5 上海世博会法国阿尔萨斯绿色建筑

3.7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尽可能地避免消费那些会导致排放二氧化碳的商品和服务,以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它包括服饰、饮食、日用品、交通等方面,抵制生活陋习和奢侈消费,把提高生活质量引向正确的方向。低碳生活方式从以下消失做起:(1)使用布袋,重复使用,拒绝过分包装;(2)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3)适度消费肉类;(4)随手关水龙头,使用节约型水具;(5)随手关灯,节约用电;(6)简化房屋装修;(7)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8)回收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电池等;(9)不抽烟,少喝酒;(10)在饭店吃不完的食品打包回家食用;(11)底气检查汽车尾气,使用无铅汽油;(12)爱护树木,多种花草;(13)不追求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14)积极参与环保宣传;(15)少用发胶,少吃口香糖。

4 结语

总之,低碳城市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不仅是本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环境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在我国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举措。海南独特的自然资源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本和最大优势,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海南有条件率先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而在探索这个低碳城市之路中,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肩上的责任重大。不过可以预计的是,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标。

参考文献

[1] 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3):33-35.

[2] 谷永新,李洪欣.“低碳城市”的思考[J].建筑节能,

2008,(8):24-25.

[3] 张银太,辛章平.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

2008,15(4):98-102.

[4] 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5-10.

[5] D.Johnston,R.Lowe&M.Bell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CO2 Emission Reductions in Excess of 60%Within the UK Housing Stock by the Year 2050[J].Energy Policy,2005,(23):1643-1659.

[6] Marcelo Arbex&Fernando S.Perobelli Solow Meets Leontief: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J].Energy Economics,2009,(5):102-109.

[7] Glaeser Edward L,Kahn Matthew E.The Greenness of Citi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Urban Development[EB/OL].2008[2008-08-06]

[8] 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9,(8):1-6.

[9] 李迅,曹广忠,徐文珍,杨春志,宋峰,赵培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1):32-39,45.

[10] 刘琰.低碳生态城市——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10,(5):35-41.

[11] 毕军,刘凌轩,张炳,王仕.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与困境[J].城市发展研究,2009,(11):13-16.

[12] 戴亦欣.低碳城市发展的概念沿革与测度初探[J].城市发展研究,2009,(11):7-12.

[13] 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2):13-18,41.

[14] 肖荣波,艾勇军,刘云亚,李晓晖.欧洲城市低碳发展的节能规划与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9,(11):27-31.

[15]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4):7-13.

[16] 潘海啸.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0,(1):40-45.

[17] 姜秀娟.农村新型社区低碳理念规划构思——以河低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05):51-54.

[18] 叶祖达.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J].城市规划,2011,(2):32-38.

[19] 许妙苗,朱喜钢.低碳视角下的城市产业发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11,(05):85-91.

作者简介:何明涛(1984-),男,广东徐闻人,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热带海岛地表过程与环境评价。

推荐访问:海口市 城市建设 国际旅游 途径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