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论文范文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0 08:38:10   浏览次数:

摘要: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有效解决环境保护工作滞后的问题,本文结合铁路建设项目的特点,通过分析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总结了铁路建设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铁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X8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6)-0032-03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蓬勃发展,铁路的建设一方面带动了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铁路沿线区域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有效解决环境保护工作滞后的问题,因此,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

1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1 工程建设内容多

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工程包括线路工程、路基工程、轨道工程、隧道桥梁、站场工程、机务车辆检修设施、电气化工程、牵引变电工程、综合维修工程、高填方路段、深挖方路段、集中取土场和弃土场、采石场、加工厂等。

1.2 工程环境影响周期长、范围广

铁路建设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较长的铁路或者复杂地区的铁路建设期可达数年,运营期产生的影响是长期的,多数是不可逆的,且铁路建成运营后,由于工程建设而产生的二次开发活动,将对沿线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1]。

1.3 可能涉及到的环境敏感点多

铁路建设项目具有线路长、穿越敏感区多的特点,如国家或地方法定保护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地质公园、文物古迹、人文遗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对噪声、振动、电磁敏感建筑群,对电磁敏感的设施等。

1.4 涉及到的生态类型多样

一条上百千米以致几百千米的铁路,可能在不同的地段分别经过农田、森林、湿地、草原等不同生态系统,地形亦可能有平原、山地、河谷和丘陵等。铁路施工期对沿线征地拆迁,以及各类临时工程对植被破坏,高填深挖段对地形地貌破坏,运营期对景观造成分割,对野生动物迁徙造成影响,生态影响范围较广。

2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技术要点

2.1 工程概况及分析

报告书工程概况及分析中应明确主要工程项目及规模,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铁路建设项目涉及到的工程内容较多,首先应将全部工程纳入分析的视野,除线路、站场等主体工程以外,应特别关注大临工程的布局、规模、作业方式等,其次还要明确规模大、活动周期长或者处于环境敏感区的工程[2]。

再者,工程分析中还应明确项目的土石方工程量,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面积及类型,取弃土场及其他大临工程的位置,占地等情况。

2.2 工程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重点分析路线走向和站、段、场、所的布设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的相容性与协调性,当不协调时应提出设计上需采取的协调措施,并分析措施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工程方案经过环境敏感区,噪声、振动、电磁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等绕避的可行性;分析经过敏感区的不同工程方案的环境影响程度和可行性,给出比选结论;确需经过环境敏感区的要提供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文件[3]。

2.3 生态环境

生态现状调查应能反映出评价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沿线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三场”及洄游通道、文物古迹、土壤侵蚀情况等,以及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

生态影响预测及保护措施内容应通过分析铁路建设对沿线土地利用、野生动植物、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以及取弃土场、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大临工程设置的环境合理性,从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脆弱区要求的符合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总体影响,并提出具体的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生态监测计划。

2.4 声影响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列表给出敏感点的名称、概况、线路里程、工程形式、相对位置关系等;还应重点调查工程穿越城镇规划区路段声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选取要有代表性,监测位置及时段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声环境影响预测应通过对不同代表性的路段进行噪声预测,同时考虑其他铁路与本项目的协同影响,预测结果包括对关注敏感点在不同功能区内的贡献值、预测值、超标量、超标范围、较现状增加量等,对于敏感点为多层级建筑时,应在不同高度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敏感点具体情况,结合国家政策、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对铁路噪声明确提出采取线路优化、源头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建筑物功能置换及防护、合理规划布局、科学管理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4],明确工程在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达标情况。噪声防治措施一般按近期设计规模的污染程度确定实施方案,按远期设计规模的污染程度预留噪声控制技术条件。对涉及城镇规划区路段应提出规划控制要求,提出运营期噪声跟踪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防治措施。工程穿越城镇规划区敏感用地路段的线路应预留安装声屏障的条件,严格控制铁路两侧,特别是第一排建筑物的功能。

2.5 振动

振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应列表给出振动敏感点名称、线路里程、工程形式、与工程的水平位置关系,轨道与地面高程差、轨道形式、敏感点建筑类型等。振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选取要有代表性,监测位置及时段、频率、测量方法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重点关注受既有铁路影响的敏感点的铅锤向最大Z振级,文物古迹等保护建筑物现状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结果,如果监测结果超标应明确超标原因。

振动环境影响应预测不同路段及技术条件下,敏感点受铁路振动影响的程度、范围、超标状况。根据振动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振动防治措施,并提出运营期跟踪监测、适时增补防治措施等要求。

2.6 水环境

2.6.1 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现状调查中应明确工程建设与沿线河流、湖泊的关系,明确所涉及河流湖泊的水体功能区划、水质规划目标,重点关注工程是否涉及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明确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分、取水口位置、供水量、供水去向、工程与水源保护区的位置关系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实测或引用历史监测资料均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重点关注涉及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Ⅰ类和Ⅱ类的水环境质量现状。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明确项目跨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案,提出绕避保护区、迁移取水口等措施;施工期应根据工程的施工量、施工方式、跨越水体的功能区划及敏感程度等,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运营期重点关注生产及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的技术可行性、污水排放量、排放去向、受纳水体情况等,对有货运业务的铁路项目应特别关注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

2.6.2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现状调查应给出工程沿线涉及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情况,山岭隧道路段重要地表水体、泉、井等分布,工程沿线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质情况、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情况等。

环境影响评价应分析工程对地下水水源保护区、重要地表水体、泉、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等的影响,分析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桥梁和站场桩基施工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对隧道附近环境敏感目标提出地下水监测计划,对隧道涌水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预留专项补偿资金,制定供水方案。

2.7 电磁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应列表给出敏感对象名称、位置、规模、相对位置关系、接收电视节目的方式。

通过影响分析,给出对于电视接收受影响的敏感点采取有线电视入网的补偿措施,对于牵引变电所和基站的影响超标范围内提出敏感建筑的控制性要求。

2.8 固体废物

铁路建设项目重点关注运行期机车检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废油布、变电站产生的废变压器油,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暂存及处置。

2.9 大气环境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蓬勃发展,铁路的建设一方面带动了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铁路沿线区域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有效解决环境保护工作滞后的问题,因此,加强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

1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1.1 工程建设内容多

铁路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工程包括线路工程、路基工程、轨道工程、隧道桥梁、站场工程、机务车辆检修设施、电气化工程、牵引变电工程、综合维修工程、高填方路段、深挖方路段、集中取土场和弃土场、采石场、加工厂等。

1.2 工程环境影响周期长、范围广

铁路建设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较长的铁路或者复杂地区的铁路建设期可达数年,运营期产生的影响是长期的,多数是不可逆的,且铁路建成运营后,由于工程建设而产生的二次开发活动,将对沿线的社会经济环境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1]。

1.3 可能涉及到的环境敏感点多

铁路建设项目具有线路长、穿越敏感区多的特点,如国家或地方法定保护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地质公园、文物古迹、人文遗迹、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对噪声、振动、电磁敏感建筑群,对电磁敏感的设施等。

1.4 涉及到的生态类型多样

一条上百千米以致几百千米的铁路,可能在不同的地段分别经过农田、森林、湿地、草原等不同生态系统,地形亦可能有平原、山地、河谷和丘陵等。铁路施工期对沿线征地拆迁,以及各类临时工程对植被破坏,高填深挖段对地形地貌破坏,运营期对景观造成分割,对野生动物迁徙造成影响,生态影响范围较广。

2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技术要点

2.1 工程概况及分析

报告书工程概况及分析中应明确主要工程项目及规模,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铁路建设项目涉及到的工程内容较多,首先应将全部工程纳入分析的视野,除线路、站场等主体工程以外,应特别关注大临工程的布局、规模、作业方式等,其次还要明确规模大、活动周期长或者处于环境敏感区的工程[2]。

再者,工程分析中还应明确项目的土石方工程量,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面积及类型,取弃土场及其他大临工程的位置,占地等情况。

2.2 工程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中应重点分析路线走向和站、段、场、所的布设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的相容性与协调性,当不协调时应提出设计上需采取的协调措施,并分析措施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分析工程方案经过环境敏感区,噪声、振动、电磁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等绕避的可行性;分析经过敏感区的不同工程方案的环境影响程度和可行性,给出比选结论;确需经过环境敏感区的要提供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文件[3]。

2.3 生态环境

生态现状调查应能反映出评价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沿线生态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三场”及洄游通道、文物古迹、土壤侵蚀情况等,以及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

生态影响预测及保护措施内容应通过分析铁路建设对沿线土地利用、野生动植物、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以及取弃土场、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大临工程设置的环境合理性,从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脆弱区要求的符合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总体影响,并提出具体的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生态监测计划。

2.4 声影响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应列表给出敏感点的名称、概况、线路里程、工程形式、相对位置关系等;还应重点调查工程穿越城镇规划区路段声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选取要有代表性,监测位置及时段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声环境影响预测应通过对不同代表性的路段进行噪声预测,同时考虑其他铁路与本项目的协同影响,预测结果包括对关注敏感点在不同功能区内的贡献值、预测值、超标量、超标范围、较现状增加量等,对于敏感点为多层级建筑时,应在不同高度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敏感点具体情况,结合国家政策、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对铁路噪声明确提出采取线路优化、源头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建筑物功能置换及防护、合理规划布局、科学管理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4],明确工程在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达标情况。噪声防治措施一般按近期设计规模的污染程度确定实施方案,按远期设计规模的污染程度预留噪声控制技术条件。对涉及城镇规划区路段应提出规划控制要求,提出运营期噪声跟踪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防治措施。工程穿越城镇规划区敏感用地路段的线路应预留安装声屏障的条件,严格控制铁路两侧,特别是第一排建筑物的功能。

2.5 振动

振动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应列表给出振动敏感点名称、线路里程、工程形式、与工程的水平位置关系,轨道与地面高程差、轨道形式、敏感点建筑类型等。振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选取要有代表性,监测位置及时段、频率、测量方法要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重点关注受既有铁路影响的敏感点的铅锤向最大Z振级,文物古迹等保护建筑物现状监测点的设置、监测结果,如果监测结果超标应明确超标原因。

振动环境影响应预测不同路段及技术条件下,敏感点受铁路振动影响的程度、范围、超标状况。根据振动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振动防治措施,并提出运营期跟踪监测、适时增补防治措施等要求。

2.6 水环境

2.6.1 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现状调查中应明确工程建设与沿线河流、湖泊的关系,明确所涉及河流湖泊的水体功能区划、水质规划目标,重点关注工程是否涉及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明确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分、取水口位置、供水量、供水去向、工程与水源保护区的位置关系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实测或引用历史监测资料均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重点关注涉及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Ⅰ类和Ⅱ类的水环境质量现状。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明确项目跨越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方案,提出绕避保护区、迁移取水口等措施;施工期应根据工程的施工量、施工方式、跨越水体的功能区划及敏感程度等,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运营期重点关注生产及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的技术可行性、污水排放量、排放去向、受纳水体情况等,对有货运业务的铁路项目应特别关注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预案。

2.6.2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现状调查应给出工程沿线涉及的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情况,山岭隧道路段重要地表水体、泉、井等分布,工程沿线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质情况、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情况等。

环境影响评价应分析工程对地下水水源保护区、重要地表水体、泉、居民生活生产用水等的影响,分析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桥梁和站场桩基施工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对隧道附近环境敏感目标提出地下水监测计划,对隧道涌水影响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预留专项补偿资金,制定供水方案。

2.7 电磁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中应列表给出敏感对象名称、位置、规模、相对位置关系、接收电视节目的方式。

通过影响分析,给出对于电视接收受影响的敏感点采取有线电视入网的补偿措施,对于牵引变电所和基站的影响超标范围内提出敏感建筑的控制性要求。

2.8 固体废物

铁路建设项目重点关注运行期机车检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废油布、变电站产生的废变压器油,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暂存及处置。

2.9 大气环境

站场工程涉及到供热锅炉的,给出燃料的种类组分,采取的烟气净化措施、效率及达标排放情况。

2.10 公众参与

铁路建设项目属于线性项目,沿线受直接影响的敏感目标可能较多,依法合规开展公众调查和参与工作,充分收集公众意见,并积极采取优化方案和加强工程防治等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工程设计的实效性,使环保措施更切合实际。这就要求公众参与组织单位要在公示及调查内容、方式、以及调查结果分析等方面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使公民能够真正参与决策过程,充分实现双向交流,才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5]。

3 结语

铁路建设项目具有线路长、工点多、建设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铁路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认真分析工程建设及运行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以确保将铁路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项国.铁路次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J] .市场周刊,2015,(3):74-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S].

[3]张勇,唐敏,廖正军.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问题研究[J] .低碳世界,2015,(2):1-2.

[4]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2:266-268.

[5]陈莹.公众参与在铁路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证研究—以成渝客运专线为例[J] .四川环境,2014,33(1):41-47.

推荐访问:建设项目 要点 铁路 评价 环境


[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