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鉴定评价

师生冲突及其应对策略探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9 09:05:37   浏览次数:

在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作为最基本的一种关系外,也是人际冲突的一种特定的形态。近年来,学校中频频出现师生关系紧张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充分关注。怎样认识师生冲突,进而解决冲突,便成为焦点。

一、师生冲突的概念

冲突作为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不论是个体间的情绪抵触,还是国家之间的战争,早己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国外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1. 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A科塞(Lewis·A·Coser)认为冲突是“对有关价值、对稀有地位的要求、权力和资源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对立双方的目的是要破坏以至伤害对方。”[1]他认为冲突是行为,敌对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冲突,但敌对情绪可能爆发为冲突而不可收拾。

2. 美国心理学家乔·H·特纳认为冲突是“双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互动,在冲突的每一方的行动都是力图阻止对方达到目标。”[2]

3. 著名社会学家克·芬克对冲突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展开:“冲突是指不一致的目标各自专有的利益、感情上的敌意、观点上的异议,以及有节制的相互干涉。”[3]

(二)国内学者的代表性观点:

1. 龙冠海认为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团体,因为反抗对方而直接公开的斗争,表现出敌对的态度与行为。[4]

2. 俞文钊认为冲突是指工作群体或个人,试图满足自身需要,而使另一工作群体或个人受到挫折的现象,表现在双方的观点、需要、欲望、利益或要求的不相容,而引起的激烈斗争。[5]

3. 陈振中认为:师生冲突是指师生由于在目标、价值观、资源多寡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分歧和相互干扰的教育教学互动。[6]

二、师生冲突的划分

师生间的冲突,依据不同的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课内冲突与课外冲突

课内冲突是指师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发生的冲突,例如学生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秩序等等。课外冲突则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时间之外的冲突,例如教师对学生不管不问,学生故意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等等。有些情况下,课外冲突会延伸到教师与学生家长产生冲突。

(二)显性冲突与隐性冲突

显性冲突即师生之间矛盾激化,并通过双方公开或直接的行动表现出来,如师生之间的言语辱骂、人身攻击甚至殴打等。而隐性冲突则是指师生之间冲突的一方通过静默、曲解指令或在冲突之外事件的歪曲执行等方式表现出来,如学生对教师的劝告不闻不问或曲解,科任教师通过班主任或其他教师来制裁当事学生。隐性冲突是显性冲突的前期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则可能爆发转化为显性冲突。[7]

(三)一般性行为冲突与对抗性行为冲突

根据冲突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师生之间的冲突分为一般性行为冲突与对抗性行为冲突。一般性行为冲突是指师生有对立或对抗的行为发生,但表现得不是很严重,程度不高,是教师可以控制的,对教学秩序的影响不是很大。例如,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等。而对抗性冲突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激烈的对抗性行为,相对一般性行为冲突而言,表现得比较严重,程度较高,教师的可控性也不高。例如,学生以激烈的情绪抵制教师的行为,教师与学生双方都以非理智的态度和行为来表示对对方的敌对态度,甚至会出现辱骂、殴打等过激的行为。

(四)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

教师与学生间发生的冲突有时是由于某种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某一既定目标没有达成,这类冲突属于现实性冲突,因为冲突仅仅是达到特定结果的一种手段。非现实性冲突不是由竞争性的目标引起,而是由于其中一方释放紧张状态的需要,冲突本身就是目的。[8]

三、师生冲突的原因

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师生关系冲突也是如此。对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规纳,简要地从以下几个因素来分析:

(一)社会因素

尽管国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经费和资源的严重缺乏依旧是我国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师生比不协调,在我国中小城市及边、偏远贫困地区更是如此。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便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这种情况下,教师主要做的就是维护正常的教学,顺利完成教案设计的内容。教师的工作成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教师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失误,但失误的原因也不能全部归纳为教师个人的责任,可能是由于教师制度及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欠佳所致。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上也并未完全实施。“应试教育”观念早己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社会上用人单位对学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即使是一些并不需要太高教育背景的职位,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上了大学才能有出路,对孩子的高期望就会转化为对教师的高期望,往往会将教师理想化。

(二)教师因素

在班级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引导的效果因情况而异,受制于许多因素,从教师方面来看,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莫过于教师的权威。自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首先,以大众传媒为主干的社会因素教育功能的发挥,打破了学校教育和老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垄断地位,使得教师专业权威的巩固与发展受到质疑与挑战。学生的自我意识及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在课堂上自由地表达意愿,使得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变得愈发困难,如果教师角色扮演不当,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课堂角色的怀疑。其次,教师的素质不高也是导致冲突发生的因素之一。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教育观念的偏差、法制观念的淡薄,对差生的教育缺乏耐心及体罚学生等,都会引起学生以及家长的不满,进而引发师生冲突,导致一般性冲突转化为对抗性冲突。第三,教师与学生间缺乏沟通。很多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仅限于课内沟通,课堂之外的沟通很少。教师对学生不了解,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误解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方法不对等都会引发冲突。

(三)学生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转变,首先学生的独立意识、独立精神日渐增强。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他们在行为方式、语言、穿着打扮方面追求个性,同时对于成人的价值观持有不同程度的批判态度。如果教师不能理解这一特点,就很容易导致冲突发生。其次,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价值个体,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不成熟,价值观容易出现错位,由此而引发的逆反心理,容易使学生呈现出一种反向思维的心理倾向,很有可能会因为自身的价值观与教师不同而自喜。教师在学校中传授和维护着社会所公认的普遍的价值观,如果学生对教师的价值观不认同,就会影响他对教师权威的服从。在某些情况下,就会与教师发生冲突,甚至产生矛盾。第三,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几乎整天是读书、写作业,没有什么课外时间,觉得非常疲惫,加之家长的督促,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厌恶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表现出情绪焦躁、心情不佳,易发脾气。在学校容易与教师发生冲突,以此作为宣泻。第四,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优越,根本不努力学习,甚至是“被迫的”,或者是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及自身原因自暴自弃,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就会因为这一小部分学生影响教师的心情,进而影响了正常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学校因素

学校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会产生影响。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目的在于焕发人的天性,培养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个性。但学校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带有功利性。因此学校间就会建立信誉、争取生源的竞争。竞争导致的后果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和录取率。只有这些提高了,学校才会有知名度,才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学校的领导者就会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上,因而教师的全部精力也必须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为此,学校将学生的时间安排得紧紧的,学生几乎没有自己的休闲时间。这样的管理缺乏民主性,学校对学生管理过死,学生没有自由,意味着教师也就失去了自由。学生与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易发生冲突。

(五)家庭因素

除了学校,家庭就是学生主要的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家是个体成长的起点,不适当的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而影响到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也不少见。首先,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有些家长认为,学校是专门教育学生的场所,教师则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角色,家长则为其解决生活问题就足够了。因此,对教师的期望近乎于理想化的程度,若有问题,首先就是从教师身上寻找原因。家长的这种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孩子,当学生对教师有不满情绪时,习惯性地从教师身上寻找错误,所以极易与教师发生冲突,甚至于产生对抗。其次,社会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家庭的不完整对学生的心理会造成创伤。有些学生会因此而颓废,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受伤者的角色,或者是自己放弃自己。这样的孩子由于缺少关怀,缺乏家庭的温暖,内心趋向封闭、孤辟、敏感,容易与教师发生冲突。第三,现在不乏有家长依然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念。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思维,习惯于以武力来解决问题。这种蛮横的方式极易使孩子与家长产生隔阂,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学校,这样的孩子则会有意无意将对抗情绪转嫁于同学及教师身上,因而导致师生冲突。

四、师生冲突的应对策略

师生冲突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如何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一)加大教育投入,改变评价模式

首先,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即是投入不足,其中教育资源短缺正是首当其冲。这是造成学校间师生冲突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师资的投入。其次,要改变“应试教育”为主的发展模试,现在有的教师还是根据传统的智力观去评价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成绩不好的则被认为是“差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每个学生都同时拥有多种能力,在每个学生身上所体现的方式和程度不一而己。因此,评价一个学生的优劣不能仅凭学习成绩的高低,要改变一切只看分数的现状。对于不同特点的学生,教师要重视个别差异,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因材施教,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二)尊重、接纳学生,学习沟通方式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关系。要化解师生冲突,教师首先必须学会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人格等等。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学校中,教师的尊严往往是不容侵犯的,学生的尊严却被大大的忽视了。所以,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在心里尊重、敬佩教师。其次,教师要帮助关怀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学生才能从心底里接纳教师。当冲突发生,要了解情况后,再做出合理的判断。掌握恰当的处理冲突的方法,就能更好地处理。

(三)加强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素质

在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学生评价老师的一个方面。当学生的学习得不到满足时,学生就不能信服教师。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学生心中树立不起来,那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师生发生冲突也是难免的。所以,应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师个人的魅力在日常交往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行为、处理问题的方法、教学态度能否得到学生欣赏和信服,对于处理师生的矛盾也是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去提升自我素质。

(四)增进有效交往,增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生存和成长最基本的单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现实中有不少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有的则过于溺爱、过于放纵,这些都为学生与教师冲突埋下了隐患。所以,学校要开设多种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教师则应配合学校,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种种表现及以往的经历,同时也要虚心向家长请教,听取家长意见,多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力关注孩子。

注释:

[1]何景熙,王建敏.西方社会学史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85.

[2]乔.H.特纳.社会理论的结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1-212.

[3]乔.H.特纳.社会理论的结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211-212.

[4]龙冠海.社会学[M].台北:三民书局印行,1986:86.

[5]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台北:三民书局印行,1993.78.

[6]陈振中,重新审视师生冲突.教育评论[J].2000,(2):40.

[7]张旌旗,师生冲突探微.宿州师专学报[J].2003,(1):97.

[8]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5.

推荐访问:探析 师生 冲突 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