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面试技巧

论中国传统图形中的吉祥文化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9 08:49:54   浏览次数:

摘要:分析中国传统图形的起源,论述中国传统图形的类别,最后指出中国传统图形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形;样式;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图形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样化的造型形式和深邃的寓意内涵,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洗礼之后,这些独具中国神韵的图案仍然呈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合理的运用中国传统图形元素进行现代包装设计,是使现代设计具有创意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键。

中华民族历经了13个朝代,具有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传统图形艺术的发展上,一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度的艺术形式,与此同时,图形的发展空间却更加扩展了,各种标识、标记、符号、图样的产生,丰富了图形的内容。在我国民间出现了多种多样、形式丰富的吉祥图形,如:双喜、四喜、连年有余、五福捧寿……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更给现代图形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使其真正实现表述信息的广泛传播。

一、中国传统图形吉祥文化的渊源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是古代先民希冀生活美满幸福,专门为营造吉祥而创造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传统装饰吉祥图案的形成是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与创造。

“吉祥”二字的组合较早出现于《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翻阅历史,早在汉代的装饰图形中,典型的吉祥装饰图形就已出现。隋唐时期,在与外来图形的结合中,创造了诸如宝相花、唐草纹等富有吉祥意义的传统民族新图形。唐代盛行的对鸟、对兽图案纹样中,便明显有喻和美、完美之意。

宋元时期,传统图形不断受到来自道教,佛教以及民间的影响,题材也日益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到了明朝,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封建上层意识与市民意识互相渗透、融合,传统的祥瑞思想转变为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世俗化的吉祥图形。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开始成形。清代装饰图案,发展到了极致,广泛应用于印染、织绣、服饰、工艺品、建筑彩画及民间艺术等各方面。其形式多样,名目繁多,是中华民族在持续不断达数千年的造物活动中,融合中国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作设计才华,使之成为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体系。

清代装饰吉祥图案集历代之大成。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把装饰吉祥图案发展到了极致,并被广泛应用于印染、织绣、服饰、工艺品、建筑彩画及民间艺术等各方面。

二、中国传统图形中的吉祥文化

将我国传统图形应用到包装设计之中,是要去充分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改造传统图形。传统图形是根植于中国民族性、地域性传统艺术渊源当中的,与现代图形的造型方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中国传统图形注重的是实形或称为正形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形与形之间的呼应、礼让和穿插关系,在组构时大多遵循对称、均衡的造型。如:

(一)最完善的吉祥图形:龙凤

在中华文化领域的龙,是一种神灵幻化的想象美化的人文动物,其幻化的概念源自上古原始文化宗教信仰对象,神话丰富多彩,是经过长期糅合的结果。据古代神话传达室说,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和女娲形象的“蛇身”是龙的原始雏形。因此,上古图腾时代,华夏社会首先把龙当作神敬奉。至今,世界上仍把中国人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形象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特点:鹿角、牛头、蟒身、鱼鹰爪,口角有须,颏下有珠。它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兴动作雨。能降妖除魔。龙是神灵、权威和尊贵的象征,人们把龙神为神圣、吉祥、喜庆和无所畏惧之物,

传统龙的图形在构造特色上可分为:状如行走的行龙:云气环绕的云龙;腾空而起的飞龙;盘成圆形的团龙;头部呈正面的祥龙;头部呈侧面的望龙:头在上尾在下的称升龙;尾在上头在下的为降龙。在形态上区分:有鳞的是蛟龙:有翼的称应龙;有角的是虬龙;无角的是螭龙:尚未升天的是蟠龙;好栖水的是晴龙;喜火的是火龙。在烟波浩渺的传统纹样海洋中,我国劳动人民经过世代的智慧推移而产生的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图形为龙纹,也是其中最为完善的图形之一。

(二)最基本的吉祥图形:祥瑞神兽

我们的祖先虽然受着凶禽猛兽的威胁,又从它们身上求得食物和衣物。给人们带来益处的禽兽,便开始被人们视为神灵之物,具备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受到人们的崇敬和喜爱。人们常常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动物之神,用以祈求平安、吉祥、幸福。图腾、岩画、陶瓷品、石雕、画像石、画像砖及其他工艺品,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动物图案宝贵艺术遗产,瑞兽图形中呈现出自商代以来青铜器兽面纹饰的凝聚静止的美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动物图案的跳跃的动感,用来表现动物旺盛的生命力和雄浑气势,这种富有旋律的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后代的传统图形艺术。又如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中国最原始、最基本的吉祥图形等。

(三)内容最丰富的吉祥图形:压胜钱

压胜钱又叫厌胜钱、押胜钱,大多都有图案花纹。人们俗称“花钱”。早在西汉就有压胜钱,历代官方和民间均有铸造。压胜钱之本意,当指压攘为目的而特制之迷信物,但后来所指范围越来越广。凡不作流通钱币之“非正用品”,诸如辟邪、避兵、开炉、镇库、吉语、祝寿、生肖、八卦、春钱、棋钱、打马、撒帐、镂花、戏作赏赐、凭信、八仙、选仙、庙宇、供养、挂灯、上梁、冥钱、痊钱等,均称之为压胜钱。压胜钱虽不作流通之用,但因类似钱形,亦被古钱收藏家所青睐。压胜钱由于图形内容丰富,因此涉及历史、地理、风俗民情、宗教、神话、书法、美术、娱乐、工艺等方面。

(四)最具特色的吉祥图形:方胜图形

“方胜”是中国特有的吉祥文化图形,它表达了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司标巧妙借用“方胜”图案为基本框架,结合“盘长”图案以传达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思想,这是一种积极的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寄托。使标志的设计更有情感色彩,对内含的表达更具哲理性。虽源于传统,但又不生搬硬套,而是经过了形象的再创造,使司标的应用更加适应以后的发展。他把握住了“以人为本”理念,赋予了公司积极的意义,强调合作沟通的双向关系,以及东方与西方在设计文化上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采用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该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同、处处顺畅之意;而标志中的10个空处则有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之意。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来延展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无以穷尽、日久天长的寓意。无论从对称讲,还是从偶数说,整个标志都洋溢着古老东方已流传的吉祥之气,使我们的现代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味,更多了一些文化气息和亲和力。

三、吉祥文化与标志的象征性

“吉祥”是一个延绵千万年的永恒性主题。在我国装饰

艺术中,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装饰的图画,其寓意所表达的中心主题是“吉祥”,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吉祥文化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它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人生的各种需要和方方面面。图腾、彩陶和装饰纹样是人类形象地把握世界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基本的纯化的方式,它以一定的形式构成而反映出一定的文化。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孔子“仁者爱人”的重视人的思想到老庄“道法自然”的理念,人们在自然、恬淡、无为之中回归自然的思想,为“天人合一”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外在的自然事物现象与主体的情感互相渗透、融合,物我主客完美合一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特征是在传统文化的大环境氛围中被强化的,其寓意所表达的中心主题是“吉祥”。中国传统图案追求“丰富完满之美”、“空灵脱俗之美”、“天人合一”之意境美。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吉祥是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具有象征的意义。

标志是一种大众传播符号,象征性是它的本质特征,它是通过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念。利用象征与被象征的内容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使后者得到强烈的体现,达到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目的。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的象征性一般表现在暗示、隐喻、联想和烘托等方面。在标志中,以富于想象或联系的事物来象征商品、商业经营,用比喻、形容或暗示的方式表达内容作为标志图形,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现代标志的这种象征性与吉祥元素的寓意恰好吻合,现代标志设计中体现传统吉祥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标志设计的途径和文化内涵。

四、正确使用民族文化符号

广告设计是通过艺术想象实现的,但它的限定性也很多,在政治、法律、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禁忌。广告的文化品位是一个民族文化品位的外在表现,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广告设计应当注意诉求对象的民族文化心理。这是影响广告受众对广告信息选择性反映的重要方面。使用民族文化符号,可以激发广告受众的民族情绪,产生认同感。赋予品牌或商品某种亲和力,进而获得一定的竞争力。达成营销目标。但是。民族文化符号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广告的创意和传播过程中,运用得好,的确可以得到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人过目不忘,取得双赢或多赢的效果:如果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民族文化符号,是广告成功与否的关键。

对民族符号重组后所带来的新的语义必须要符合这种特定的广告文化环境中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情感。不能一味追求创意和表现的新奇刺激,忽视了广告生存的土壤。否则。创意越新颖、冲击力越强,其负面效果越大。

参考文献:

[1]杭间,何洁。靳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2]陈新生: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中国传统 吉祥 图形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