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对视觉图形中情感力量的认识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31 08:48:01   浏览次数:

【摘要】 从生活环境和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图形设计艺术的客观性进行初步探索。根据形式美的法则,结合建筑学、心理学、视觉传达学相关学科理论,用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研究图形艺术的视知觉,并从复杂性、交叉性两方面引伸出的平衡和结构概念对建筑及图形艺术进行比较;指出两者关系之间发展的平行性,进而得出生活环境和建筑所存在的图形视知觉中体现一种图形的情感力量。

【关键词】 环境;建筑;心理知觉;视知觉;图形艺术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和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图形无所不在的世界。正如加拿大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鲁安所说:“现在社会已由文学文化转为图形文化。”图形元素对人的视觉影响日益显著,并进一步左右着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规范。因而,图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自然会促使图形设计涉及到平面设计、建筑、工业设计、心理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因而,仅从平面设计单一的领域进行图形设计相关理论的研究,已远远不能解决图形设计与现代科技这一新型关系的命题。如何将图形设计纳入环境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对图形设计学而言,提供了种种有益的启示,进而在创作实践中发挥运用,让图形艺术在社会环境中发挥出尽可能大的力量。对于一个与时俱进的图形设计发展趋势来说,仅停留在对图形运用作一些简单的形式分析,还远不能为图形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只有探明复杂外表下的客观规律和相关理论根源,才能为图形设计的学科发展多出一条思路,这也许会对科学与设计艺术的有效交融带来好处。

一、环境、建筑图形和心理知觉的复杂性

图形是人为创造的有思想的图和形,是一种通过可视性的形象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是直观地传播信息、观念及交流思想的视觉语言。图形也是视觉空间中的一种符号形象。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图形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人认识自己、社会和人生,要依靠视觉与思维,而视觉与思维又需要借助形象与概念。其中仅借助自然形象是不够的,必须人为地去创造”[1]9。

据考证,人类祖先对于美的形式的追求,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的山洞岩画到华夏民族古代岩画等无不记录着那时人类的思想和生活气息,彩陶的产生及其纹饰则包含着更为复杂的人性内容和历史意义。这说明,在人类之初,图形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人类的思维需要形状,从它一开始诞生起,就显示其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所表达出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其中关系到自然及人类许多因素。就复杂性来看,虽然说没有一定的复杂性,那就不都是艺术。不过,也有一些艺术流派的大师以简单性著称。一位是“风格派”的创始人蒙德里安,他的画用直角、直线、点、方形构成,看似简单的画面,闪耀着理性精神的光芒。另一位是对20世纪视觉艺术观念的变革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俄国艺术大师康定斯基,他向世人宣言,在现代艺术中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精神时代特征。康定斯基的抽象图形中包含了一种意蕴,是潜藏于他图形中的隐性形象。正如康定斯基解释的那样“新艺术的和谐要求,一个更微妙的结构,它对心灵比对眼睛更有感染力”。这个“更微妙的结构”康定斯基称为“隐性结构”。这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弗里奇认为“科学的本质就是观摩和探究我们周围的世界,试图从已知事物中确定某些潜在的秩序和模式”如出一辙。他把“结构”概念引入绘画,这同物理学中关于物质结构和运动从繁杂、混乱、无序之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的科学精神不谋而合,映射出理性美。这些大师只用简单的要素却能表现复杂的想象空间,这和内涵苍白、图形拼凑的视觉图像是截然不同的。

图形艺术的复杂性中应该包含人的个性化及不同寻常的理念。蒙德里安的一句话正适合用来对科学和图形艺术进行比对、研究,他认为:“艺术中的唯一问题是在主观与客观之间达到平衡。”任何艺术作品均有其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就是外部世界的表象,主观方面就是人的直觉和意识。而客观方面是我们能达成共识的一面。只有图形艺术的客观方面,如形状、比例、平衡性、结构等,才可能通过比较得出“有意味”的视觉传达意象。

二、环境、建筑和心理知觉与图形艺术的交叉性

环境、建筑与图形艺术的交叉点,应该在它们的通用概念中去寻找。这种概念也许很多,最重要的可能是结构中所包容的平衡性。我们这里讨论的平衡性是关于心理平衡与物理平衡。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物理学中的平衡状态“这一定同样也适合于视觉力的平衡。正如一个物理事物一样,任何一件有一定边界的视觉式样,也都是有一个支撑点或重心。”[2]13-14

在图形艺术中的平衡是指根据图像的形状、大小、轻重、色彩和物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平衡性如此直观,以致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它与艺术和美联系起来,这我们可以在古今中外许多传统图案和图形中找到其身影。

平衡是科学中的重要概念,贯穿于整个环境、建筑。现代桥梁中斜拉桥以其多种构造形式,采用密索体系,通过拉索有规律的排列,使桥体保持平衡。如横跨英国泰晤士河上的新型桥梁——千禧桥,这座桥想象大胆,桥体由两个可以自由闭合的半圆弧组成,两个半圆弧之间由斜拉的钢索连接,当两个半圆弧张开时,恰似一只睁开的眼睛,因而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眨眼桥”。(图1)。

人们为什么需要平衡?鲁道夫·阿尔海姆认为:“一种不平衡的构图,看上去则是偶然和短暂的,因此也就是病弱的。它的组成成份,显示出一种极力想改变自己所外的位置或形状,以便达到一种更加适合于整体结构状态的趋势。”[2]16由此可见,平衡是一种人类视觉心理需要。图形艺术中的平衡方式与知觉和心理反应有关,图形构成上的平衡应是表现主题的需要,平衡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为支点,保持视觉上的力量平衡。如图2中主题为“警告——战争中的儿童”的海报,以炮弹尖为支撑点,利用不平衡、倾斜的图形,引起人们的不安心理,从而达到宣传目的。言简而意深,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图形诠释,以一种刻意造成的不平衡来吸引人们的关注力度。

在视知觉的平衡中,人们似乎越来越重视平衡的美与特质,并结合心理的互补因素,给人以视觉心理上的愉悦。日本著名设计师福田繁雄的一幅“保护文明古迹——比萨斜塔”的文化招贴(图3)能很好说明这一点,他按创意需要将斜塔进行简洁而有意义的分割并位移,造就一种强制恢复平衡的态势,从而使人熟知的形象产生了新的含义,很好地体现了保护文明古迹的主题思想。显然,这些都是相关于视觉心理和图形艺术结合得非常好的图例。

平衡与结构存在内在的关系,因为结构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之中。结构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是“形式”。而形式是一种表现性。“我们发现,造成表现性的基础是一种力的结构,这种结构之所以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不仅在于它对那个拥有这种结构的客观事物本身具有意义,而且在于它对于一般的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均有意义。”[2]625由此看出,表现性在图形艺术中的表现,是因形状和结构作为设计元素是不可分割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知到同一物体并产生知觉联系。因此,对形状的分类也适用于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在毕加索的作品中确切感知到。

结构中的表现性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如:想象、比喻、象征、形态同构、置换重构、悖论图形等形式美的法则。其中特别一提的是悖论图形。悖论图形是一种利用人的视错原理改变自然物的空间结构,创造出看似合理,实际上具有矛盾性的视觉形象。如:荷兰图形艺术家埃舍尔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矛盾性,正是利用了有关心理知觉概念的悖论,利用人以往的视觉经验的心理体验定式,产生强烈刺激,从而加深对图形的印象,引发对图形意义的思考(图4)。

建筑结构和视觉心理因素在视觉组合形式上有结构上的相似性,从历史来看,环境图景、 建筑与图形艺术的发展有许多类似之处,它们都大致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物质到精神,由现实世界到想象世界的转变。这个过程十分复杂,因区域和文化的不同而异。中国的古代建筑艺术在这方面表现得较为清楚。我们都曾经被历史上的古代建筑所创造的造型、结构所呈现的图形艺术所感动。以一个主要的文献史料为例:北宋年间融人文与技术一体的巨著《营造法式》,是当时建筑设计装饰图形与施工的集合典范,其中由结构而表现出的图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图形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渊源关系。虽然与物理学中追求统一性、普通性不同,图形设计追求的是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其结果则殊途同归,产生各自的多样性,体现着一种设计之美。

三、环境、建筑图形中所表现的情感力量

图形构成的视觉元素是点、线、面按照视知觉以及物象外部与内部的结构或隐性结构、力学的原理所进行的编排设计。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李宗吾先生在其著作《心理与力学》一书中,以独特的眼光观察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提出“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的观点。这种观点与图形艺术中的知觉原理不谋而合。按照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在书法的笔迹中直接知觉到力与运动。书法中的一种力源于弹性变形,在书法中,墨色变化就是力,我们虽然看不到力,但可以看到书法——抽象图形的形式变化。颜真卿的笔画如硬度很高的松柏枝干,宁可折断,而不弯曲;赵孟頫的笔画如柔韧有余的柳枝,承受弯曲而不被折断。

认知力是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分直观、写意。直观具有理性特征,写意具有含蓄的感性特征。图形艺术更多地是表达感性特征。在康定斯基的理论中对“有意味的艺术形式”的探求,引起了绘画由自然模仿向主观抽象的“图像转换”。自然的物象被高度地符号化、秩序化,成为具有内在关系的结构图。图形设计中,感性特征与视觉图形的内在力量——张力有很大的关系。以图形构成基本元素点、线、面为例,正如康定斯基解释的那样:“如果我们逐渐使点从它通常活动的狭窄范围中分离出来,那么它内在,至今仍然沉默的特性就会发出越来越有力的声音。这些特征——内在的张力——一个接一个地由它生命的深处浮现出,放出耀眼的光芒。”[3]11我们可以理解为外部与内部世界的每一现象都可以用点、线、面各元素组成一种“隐形结构”,其所蕴含的张力以一种图形转换给予表现。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环境图景和建筑中各种力的存在以及图形中的构成也是由力的“隐形结构”到“造型的显性结构”的图像转换。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原则,当外部事物所体现的力的样式与某种人类情感中所包含的力的样式同构时,我们便感觉它具有了人类情感。由力学造就的美感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可见其踪影,拱桥是桥梁中最能体现美的一种桥型,建于隋代的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弯拱的桥身产生一种上升的感觉。正如唐代张鷟的描写:“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种桥型的优美身影深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一种印记。在人们的意识中不时流露出来。在现代的图形艺术中,也常常能看到这种文化元素(图5)。

图形艺术中,从物象到平面是可以有效进行视觉转换的,这种转换也是依据人们以往的视觉经验、联想心理所形成的美感。香港平面设计师陈幼坚为香港新机场设计的标志,图形美感来自机场建筑特征的灵感,这有韵律、飞翔之感的建筑图形正是现代技术与视觉心理结合的很好例子。标志图形由建筑屋檐线在空间中的透视形态在平面中由大到小的表现,这种渐渐远去的视知觉感受,很好地表达了机场的特征内涵(图6)。同样道理,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色是尖形拱门,它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图7)。现代快餐麦当劳的标志图形就是根据这种尖形拱门的意象,创造了简洁的标志图形。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认为环境、建筑、心理知觉与图形艺术在许多地方是相通的。现代图形艺术中所蕴含的空间、表现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存在于图形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之中,处处体现着运用图形这种表现形式来满足我们交流与获取知识的需求。图形设计艺术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它之所以有着强盛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图形艺术是伴随着历史的进展、技术的进步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展的。现代设计以“创新”为特征,环境图景、建筑中所包含的“图形意义”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借鉴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此类图形微言大意,言简意赅,这正所谓图形的情感力量。

参考文献:

[1]尹定邦. 图形与艺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推荐访问:图形 视觉 力量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