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面试技巧

地方高校师范技能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40:39   浏览次数:

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部分师范院校与其他类型的高校合并组建成新的综合性大学,高校师范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灌输,轻视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现象比较严重。本文通过对襄樊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分析了地方高校师范生师范技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地方高校师范技能体系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师范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88-03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和意义

1.师范技能的内涵。师范技能是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简称,根据百度百科定义,师范技能是指为了适应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师范技能,特制定师范技能达标证书制度。它是衡量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对师范技能的培养、训练所达到的水平,也是反映学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己具备的职业技能水平。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生培养教学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2.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意义。首先,从师范院校的角度来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等师范院校办学水平的体现与办学宗旨的具体实现,也是提高毕业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10年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30万。尖锐的供需矛盾,使得各级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层次出现了下移,致使部属师范院校毕业生与地方师范院校就业市场重合,使大多数地方院校师范毕业生直接处于就业竞争的劣势。根据襄樊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就业方向来看,05届毕业生中,只有25.9%学生进入县级中学或私立中学中任教,而11年,这一比例上升至80.4%。作为师范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就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力和素质,这一切离不开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从师范生个人角度来看,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是提高其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师范生只有接受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才能把这种技能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在对襄樊学院地理科学专业08级的学生的调查中,有93%的学生认为对今后的老师岗位没有信心,其中86%的学生认为不知道怎样当老师,怎样教学生。这些调查反映了在现阶段,地方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存在问题,有待提高。

二、地方高校师范生师范技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师范生师范技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襄樊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实习状态和毕业后的工作的实际状况的跟踪调查来看,其教师职业技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部分师范生备课写教案只是会对着教材去写,没有通读教材和教学大纲,不能掌握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重点、难点以及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只写简案,不写详案,导致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时间把控不准,课堂组织和推进、承转依赖课堂发挥,把握不住教学过程。②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欠佳。大多数师范生对教学语言如何把握并不清楚,不能根据授课对象、课程性质、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缺乏启发性、吸引力和适度的幽默感,在运用教学语言陈述时的科学性、准确性较差,语言啰嗦、习惯性口头语较多、提问语及演示语等欠准确。③缺乏与学生、家长及同事交流的技巧。④板书基本技能普遍薄弱,表现在书写不流畅,写错别字,字体不规范,板面设计不合理,重点不突出,不能充分体现授课的中心和关键等。

2.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欠缺的原因分析。①地方高校综合性强,师范技能不受重视。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先后与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的院校合并成为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大学。据统计,到2003年10月,全国286所高等师范院校减少到了169所,累计减少了117所(其中并入师范大学的16所,并入或改为综合性大学或学院的100所,改为培训中心的1所)。这些综合性大学普遍存着通适性的课程设置与师范教育的特殊性的矛盾。造成师范教育的专业化特点被弱化,也使得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教育工作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或影响。在襄樊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0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方向专业课程共开有《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口语》、《地理学科教学论》等5门课程共156学时,且全部为理论课时,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几乎全部依赖于教育实习。虽然在0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地理学科教学论》一课增加了16个课时的师范技能培训的实践课时,但以08级62人计算,人均仅0.25课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②教师劳动难承认,指导缺乏经验。师范技能的形成需要较长周期持续反复训练,师范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指导是个既枯燥乏味又耗费精力的过程,其教学成果大都附着在学生身上,并随着学生毕业一起带走,技能教师劳动难以得到应有的承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坚守底线标准:认真完成课堂教学,大量的课后训练交托给学生的自觉性,老师的辅导督促也只能量力而行。师范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指导同时还需要教师具有有丰富的基础教育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在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教育中,承担师范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指导的教师中的绝大多数人却没有基础教育的工作经历,不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因而其教学与指导也往往是从书本到课堂,或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指导学生,从而造成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不到位,极大地影响师范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成效。

三、构建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技能体系的几点建议

1.创新师范技能教育的课程体系。针对现行教育培养模式的弊端,襄樊学院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创性地提出“211”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打好人文素质和科技素质功底;三年级进行专业方向教育,打好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和实习,提升学生面向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在新的培养模式中,应适当增加教育类课程在课程中的比例。要建立起一个由教育理论课、教育技能课、教育实践课、教育活动课和隐性教育课等五大部分组成的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

2.加强学生教育实践体系构建。高校不可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全部放在教育实习中,应根据《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的要求,明确师范生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确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和任务,建立“基础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三级立体化技能培养的实践体系。即:大一大二的学生进校后开设专门课程,进行演讲与口才,书法、简笔画、现代教育技术等训练,加强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教育技能等基本功,大三学习教育理论课程后,进行教育见习,即观摩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的教学录相,并开展校内模拟课堂,这是学生由教育理论学习到教育实习的过渡阶段。大四学生进行为期十周的教育实习。即以教师,最好是班主任的角色参与到实习基地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通过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指导,快速成长。

3.改革师范技能考核制度。教师职业技能必须在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指导任务尽管已渗透到相关的具体课程教学中,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社团活动及学生自觉的训练,难以达到师范生在校期间的理想水平。科学规范的评价考核制度是加强高校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保证。目前,除了普通话在语委的统一指导与考核下执行严格的标准以外,其他师范技能训练项目考核的质量标准不够健全。高校可借鉴工科专业的“课程设计”的做法,建立健全实践性课程考核机制,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育教学技能进行专项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并将考核结果和学分挂钩。同时,定期举办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通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上课、说课、粉笔字展示、教具制作等多种方式,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和汇报舞台,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

高校师范生是未来的职业教师,师范技能是其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教师专业化的大背景下,改革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建立新型师范技能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荆华飞.新课程下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张斌贤.论高等师范院校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7,(5).

[3]金鑫,王丹丹.综合性大学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0,(6).

[4]陈素芳.论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涵义及分类[J].今日南国,2008,(2):94.

[5]唐忠明,刘鲁庆.综合性大学师范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评论,2008,(6):2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2010A067);襄樊学院教研项目:JY201150

作者简介:王冰玉,1980.5,硕士,自然地理学,襄樊学院地理系,讲师。

推荐访问:师范 构建 技能 体系 高校


[地方高校师范技能体系构建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