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个人简历

联系生活,尽显数学教学的不竭魅力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8 08:42:46   浏览次数: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想要变得轻松自然,想要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教材和封闭的课堂,通过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数学概念的生活化、教学实例的生活化和数学作业的生活化,实现无声数学文本向鲜活生活文本的转变,实现数学教学向生活化的回归,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不竭魅力。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数学学习当中体验到生活的快乐,进而更加热爱社会、热爱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情境;数学概念;教学实例;数学作业

数学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现实生活当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数学问题无一不是源自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对自然现象的分析。因此,数学本身就是对人类不断探索和研究自然过程的经验总结和思想方法的升华。在新课程改革进入反思阶段的今天,积极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活化教学思想,是处于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更好地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学习呢?在此,笔者结合北师大高年级教材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强化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为终极目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反思,给实践教学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础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自己应该对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本身源于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认识到将社会生活之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的重大意义,才能借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由课堂之内走向社会生活的开放式大课堂,才能由数字、图形走向社会实践。因此,对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形成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是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形成浓厚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

例如,小学六年级“数学与体育”一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探究8名学生两两之间进行单循环式乒乓球比赛所需比赛场次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列表找规律和画图找规律两种方法;在学习“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时,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自行车车架、照相机或录像机固定的三脚架、探矿所用的钻机铁架等物件。在类似于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体验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奇妙之处,使其形成更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使数学概念变得不再抽象

在小学课程当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其高度的抽象性也使其学习难度明显大于其他学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涉及了诸多的数学概念和定律,这些都是从现实社会的问题当中抽象出来的,必须在教学当中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探究,突出其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蛛丝马迹”。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现实社会根源,实现从数学到社会、再由社会到数学的转变,实现数学概念的延伸与拓展,使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化,使学生更加深刻和透彻地理解数学模型与数学原理,为其进一步深入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促进其数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小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一节教学当中,为了使学生对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及表面积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加简单、更加全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三九”感冒颗粒的包装盒,询问他们各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相邻棱之间的位置关系、展开图形等,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长方体”这一数学概念。接着拓展到楼房设计,告诉学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客厅、厨房、卧室等各种房间时,根据实际需要,将室内空间分割成高度相同而长、宽各异的小空间,这些小空间实际上也是长方体,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课题,引导学生对全新数学问题的自主思考与探究,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增强其研究和分析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形成坚实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科学素养。

三、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思考生活、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准,注意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和发表意见的机会。

以五年级“图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学中可首先给学生展示两个大小分别为9平方分米和1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画框,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其面积大小。在开始时,学生的意见存在分歧,说明只靠观察难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时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各种想法接连不断地提出来。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尺子量,因为自己的父亲就是通过尺子量的方法来计算房间面积大小的;有的学生说可以把两个画框重叠起来,通过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画框的大小;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大小相同的小纸片一个挨一个地放到画框里,哪个画框里放得多面积就大……学生在提出这些想法的过程中,思维飞扬、灵感进发。这时,教师顺势将画框反转过来,呈现出画有大小相等的小方格的一面,有了观察法和学生提出的测量法、重叠法等方法作为基础,数格子的方法显得极其自然。

经历上述的学习过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学习数学的方法。笛卡儿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不断创设问题解决的情境,使学生不断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认知过程,自主总结发现了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生活经验启发数学学习,享受到了自主探索和个性发现带来的乐趣。使知识形态的数学呈现给我们的不是“冰冷的美丽”,而是“火热的思考”。教师则因势利导,“该出手时才出手”,通过知识内化,方法掌握的教学过程,增进学生数学理解和用多种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四、结合日常生活布置数学作业,实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

数学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绝不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多和更重要的应该在于课堂教学之外对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实践化。因此,教师应该注意结合日常生活来布置作业和练习,使学生从生活和实践的角度来巩固和强化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最终实现理论基础厚、应用技能强、学习视野广的目的。结合日常生活来布置作业和练习,学生自然会将数学学习与自身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意识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熟练地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而增强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小学六年级的统计部分为例,在学完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等基本内容之后,可以以本地一个月之内的气温记录为例,要求学生绘制温度变化統计图,使学生有效地感知统计知识在生活和生产当中的重要意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应用性。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想要变得轻松自然,想要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教材和封闭的课堂,通过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数学概念的生活化、教学实例的生活化和数学作业的生活化,实现无声数学文本向鲜活生活文本的转变,实现数学教学向生活化的回归,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不竭魅力。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数学学习当中体验到生活的快乐,进而更加热爱社会、热爱生活。

推荐访问:尽显 数学教学 不竭 魅力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