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个人简历

以“问题场”为载体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践初探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3 08:42:50   浏览次数:

摘要:高中自然地理,内容抽象,侧重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研究。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传统的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合适的“问题场”,是提高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加强问题串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自然地理;问题场;兴趣

一、 高中自然地理学习现状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自然地理是学生最难驾驭,失分较多的部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两个方面:1. 内容抽象,更多侧重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研究;2. 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基于这两点原因,很多学生对于学习自然地理产生了畏惧害怕的心理,以至于不少学生认为地理比物理、化学难学,甚至产生放弃学习地理的想法。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改变这一教与学的现状,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 “问题场”的定义、内涵、特征

笔者认为在自然地理课堂中营造合适的“问题场”,以目标串、问题串、活动串、反馈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应用场的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1. “场”,在古人的眼里是天下、社会、世界。在数学界,“场”是指一个向量到另一个向量或数的映射。在物理学界,“场”就是具有某种物理作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测量到反映物理作用的物理量。每一种场都有对应的物理特性或物质属性。在现代认识活动中,“场”是一个空间范畴的概念。

2. 问题场:问题场是以文本内容、老师、学生、作者之间产生的问题串为载体,师生、生生之间构建起来的传递信息的媒介的总成。以目标串、问题串、活动串、反馈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课堂的高效。

3. 问题场的特征

(1)交互性

学生以问题串为载体,学生在不断自主学习过程中,掌握课程内容,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自然地理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结合身边的自然现象和所学知识综合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技能。

(2)合作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小组合作是问题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问题串为载体,学习、交流、互动、合作。自然地理的信息量大,单个学生很难掌握全部信息,这就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发挥合作团队的优势,掌握更多信息,从而完成学习目标和任务。

(3)层次性

问题场中的问题串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每一个课堂环节有不同的问题串组成,问题是有递增层次性。自然地理包括了化学、物理、生物等诸多学科的内容,这样有层次性的问题串,能够吻合学生的接受力和成长变化。

三、 高中自然地理問题场教学的积极意义

1. 促使课堂效率提高

高中自然地理教材,许多知识难点融入其中,通过问题串设计融合,将问题统筹设计,深化需要提炼的知识点,强化能力培养,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是突破重难点的过程,通过学生反馈,提高学生的成功率,实现问题场效应,提高学生课堂的效率。

2. 促使地理教师快速成长

问题场的设计,要求教师将目标串、问题串、活动串展示给学生,教师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地深入挖掘自然地理教材,富有启发性地理解教材;集体备课制定出高质量的问题串。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学习、探究,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问题串都前后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大大提升了钻研教材的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思考合作能力

为了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高中自然地理问题串的设计注重多层次、启发性、梯度性。每个环节的问题学生都需要经过单独思考、小组讨论、团结合作。问题串的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从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互相研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让自然地理教学更加有趣高效。

四、 高中自然地理问题场设计的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有针对性的问题串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显得有位重要,它不是简单堆砌问题,更不是简单随性而问,问题串是在地理课本中,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的重难点,从而确保问题串在地理课堂中的针对性、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台风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为了使问题串衔接更加合理,更具备针对性,结合教材设计了如下问题串:(1)台风的概念?它是如何形成的?(2)台风主要分布区?我国台风的主要影响地区?它的多发季节?(3)台风的天气特点有哪些?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如何防御?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串,避免了学生个人的盲目思考,抓住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很好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问题场的载体下更加亲近了,学生有了更好的体验发现研究的过程,学习上获得了愉悦。

2. 梯度性原则

高中自然地理的问题串设计,不能没有梯度,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刻,注重问题穿层次性,条理性。例如:在教学“西气东输”这一内容时,设计了如下问题串:(1)“西气东输”的概况? (2)“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3)“西气东输”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串,明晰了课堂学习内容,这样的设计,问题从简到难,而又铺垫好每一个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水到渠成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3. 深度思维原则

问题串的设计不能是简单的问题的堆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在设计高中自然地理课堂的问题串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要给学生留足思考思维的空间。例如:在分析“西气运输”的产生的原因,可以先出示图标,西部和中部矿物能源的储备量和消耗量,在此基础上提问“我国煤炭能源消费有没有问题,有哪些问题?”进一步追问“天然气在我国分布的情况如何?”并出示天然气分布图。在这一系列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提问“我国既然东部、华北、东北有天然气分布,为什么要‘西气运输’?”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探究,引发学生的共鸣,营造出思维流,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五、 高中自然地理问题场实施策略

1. 运用资料,引出问题串

由于高中自然地理中,包含了许多规律、原理和概念,知识点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基于这一点,要求我们地理老师化抽象为具体,利用手中的资料,丰富地理课堂的内容。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这一课,笔者通过播放《常州风光》这一视频,导入新课,在学生观看好视频,顺势提出问题串:在视频中,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风光?哪些要素组成了这一系列风光?组成这些风光的要素之间有哪些紧密联系?学生边看边想,原本空洞抽象的地理课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在视频的引领下,思考更加充分,合作更加积极。

2. 联系生活,引出问题串

我们的生活与高中地理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用身边的现象或者教师亲身经历的事件,引出问题串,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3. 巧借图表,引出问题串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中的各种教学图片、景观图片、地图等,学生可以通过形象的图片理解抽象的知识。在教大气环流这部分内容时,单凭老师语言来描述大气环流是空洞的,乏味的;在这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陆地、海洋的分布,掌握北大西洋暖留的产生地点,在出示地图基础上,设置相应的问题串: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有哪些影响?什么是季风?季风气候的特征有哪些?图表的介入,让自然地理更为直观,学生通过图表会发现地理中的许多奥妙。

4. 运用网络,引出问题串

现在的高中生对于网络的热点话题关注度很高,为了激发他们学习高中自然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引用网络热点话题导入地理课。在前阶段热播的历史剧中,有许多疆界、地域的内容。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这些内容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掌握我国地理的特点,并引出课堂的问题串:楚国地理环境好,而秦国却是一片荒芜之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哪些因素造成两国不同的地理特点?这样课堂变得更为轻松,学生有兴趣,接受知识就快。

六、 结语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让课堂更加高效。营造合适的问题场,拓展和加深學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领略自然地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叶汝坤.高师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07.

[2]易桂芳.高中自然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推荐访问:自然地理 初探 教学实践 高中 为载体


[以“问题场”为载体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实践初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