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党申请书

中小学教师流动样态及其合理性标准建构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6 08:42:22   浏览次数: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主要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呈单向性和无序性,从农村流向县城学校、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或省会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造成了地区、城乡学校之间的优质师资分布不均、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导致了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依据社会流动理论与人力资源理论,应建构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标准,以规范、引导县域内教师合理、正向流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中小学校;教师流动样态;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CA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1)01-0162-09

基金项目:宁夏高等学校资助项目([2008]293)

作者简介:薛正斌,男,宁夏固原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教授;刘新科,男,陕西扶风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中小学教师流动样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原来封闭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流动日益频繁,曾先后出现过两次流动大潮: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教师工资拖欠严重等因素影响,教师纷纷流出教育系统,主要表现为“下海经商热”、“从政热”等。90年代以后,随着中小学教师工资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职业受到青睐,中小学教师流动主要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农村流向城镇学校,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或省会城市。

由于东西部、城乡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教师流动一般都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因此,本文选取以西部宁夏固原地区的原州区和彭阳县、甘肃庆阳地区的西峰区和环县与青海海东地区的乐都县和平安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这些样本都是西部或国家贫困地区,具有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典型性。由于各地教育局的统计报表数据都是宏观的,没有流动教师具体的学科、年龄、流向地等情况的统计,难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小学教师的流动现状。因此,笔者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照县城、较好乡(镇)、偏远乡(镇)三个层面选取样本学校,这些样本学校具有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共同特征。同时对样本学校流动教师的年龄、学科、流向地、流动形式、流动人事变化等方面进行了调查,①依此将中小学教师流动形式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市场流动与行政流动

按照教师资源的配置方式,教师流动可分为市场流动和行政流动。教师市场流动是指教师与学校之间以市场交易为原则实现的人事流动;教师行政流动是指教师与学校之间按照教育行政决策与教育制度安排实现的教师人事流动。在本文中,教师市场流动仅指由招聘教师学校根据学校所需学科教师人数,通过考试、讲课、面试等程序选拔的教师,而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直接分配的教师。但只有县级、市级学校才有自己招聘教师的权力;教师行政流动仅指通过教育局或乡(镇)教委进行的教师人事流动。样本中学教师市场流动与行政流动的数量分别是166人和44人;小学教师市场流动与行政流动的数量分别是20人和56人。这反映出中学教师流动形式主要是市场流动,行政流动相对较少;而小学教师流动形式正好与中学教师流动形式相反,其流动主要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整(见表1)。因为中学教师流动主要是通过教师招聘形式完成的。

教师市场流动侧重师资配置的效率,而行政流动则侧重于师资的公平,两者反映了教师资源配置过程中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自实施教师“聘任制”以来,由市场配置教师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教师的无序、负向流动,进一步加大了地区、城乡学校之间教师资源的差距。因此,要引入两种并行的教师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合理划分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教师管理权力,采取行政干预下的教师市场流动模式,促进城乡校际之间的师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施。

(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

从流动教师的人事关系角度,可将教师流动分为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教师刚性流动是通过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以行政命令方式实现的教师流动。教师在流动时,同步办理人事、户口等关系,随其到新的单位,与其原单位彻底断绝人事关系。教师柔性流动是指县城或乡(镇)中心小学的骨干、优秀教师到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支教,并指导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定期开设示范课等,但其编制、待遇和岗位在原学校保留不变。教师柔性流动不受户籍、档案、人事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其核心是把人事关系与才能使用分开,用人单位主要是用其才智,不强调人事、户口等关系的同步转移。本文中的柔性流动教师仅指支教教师。从表1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教师流动主要是刚性流动,柔性流动较少。中学教师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的数量分别为199人和11人;小学教师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的数量分别是70人和6人。

(三)乡(镇)校际之间、城乡校际之间和跨地区教师流动

按照教师流动的地理空间,将教师流动分为乡(镇)校际之间的教师流动、城乡校际之间的教师流动和跨地区教师流动。

1.乡(镇)校际之间的教师流动

为了均衡各乡(镇)学校之间的师资配置,教育局或乡(镇)教委根据各学校的学生人数和教师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使乡(镇)中小学校之间的教师发生流动。从样本学校统计数据来看,2005—2009年乡(镇)小学与中学教师流动数量分别是35人与29人,反映出乡(镇)小学教师流动量高于中学(见表2、3)。近年来,通过学校布局调整,一般每个乡(镇)只有1所中学。因此,乡(镇)中学教师流动主要是不同乡(镇)中学之间的流动。乡(镇)小学之间的教师流动主要是在本乡(镇)内的小学之间进行。

乡(镇)校际之间的教师流动特点是:从偏远山区学校流向川区或交通便利的学校,从川区学校流向郊区学校。一般来说,交通方便和川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而偏远山区和交通不便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很不稳定,由于生活、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他们不能安心工作,努力寻找机会调往交通方便或郊区中小学校。

2.城乡校际之间的教师流动

城乡校际之间的教师流动是指县域内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根据对样本学校教师流动数据的统计,2005—2009年城乡中学与小学教师流动的数量分别为168人和28人。在所有中小学教师流动类型中,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数量最大,总计196人;其次是乡(镇)中小学校之间的教师流动,总计为64人(见表2、3)。其原因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致使县城中小学学生数量剧增,学校不得不大规模改扩建校舍,扩充教师编制。近几年,城区中小学每年都从农村中小学选拔大量优秀教师,农村乡(镇)中小学的优秀、骨干教师都流向了县城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优质师资。与此同时,为了补充农村中小学师资,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支教和特岗教师分配到农村乡(镇)中小学校。因此,农村

推荐访问:合理性 建构 中小学教师 流动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