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转正申请书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5 08:44:03   浏览次数:

[摘要]文章从艺术设计教育的概念入手,对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其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而后以科学发展观为大背景,为保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健康全面发展,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招生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 艺术设计教育 教育 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黎红波(1978- ),男,陕西宝鸡人,新乡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河南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2-0097-02

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国1700多所高校中超过80%的高校都设置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短短的几年时间,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专业之后,我国高校的第二大专业,而且在校学生人数还在逐年攀升。面对这种现状,对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在我国教育领域开始发展起来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如何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下,让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保持健康和持续发展,成为当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设计、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的概念

1.设计。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为了解决人与物以及人造物之间的关系,寻求的最合理、有效的方案。设计与科学技术、人的审美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生产劳动到文化生活,从科学发明到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设计。

2.艺术设计。艺术设计主要是指通过艺术的手段,对人类生活的环境和设施,使用的工具和器物,穿着的服装和配饰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实施加工制作之前的统筹设想与计划过程,也可以说,是在从事创造活动之前的主观谋划过程,始终贯穿“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事物”的原则,涉及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

3.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教育也可以简称为设计教育,包含着培养专门的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教育和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普通学校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审美能力的通识教育。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艺术设计能力和设计意识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生产与管理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另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并不局限于一种以行业的划分为基础,以技艺传授和设计经验的传承与发展为主线,以职业技能教育为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建立于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人格教育的基础上,以当代艺术设计活动中艺术内涵、科学内涵、文化内涵的实现为主线,以人的创造素质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育。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2007年12月份上海举办的中国设计教育研讨会上,我国著名设计教育家和设计理论家王受之先生发表了自己对我国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状况的见解,表达了他对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担忧,其中他援引了德国卡塞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盖尔哈特·马蒂雅斯(Gerhard Mathias)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状况的直率批评:“中国的一个个艺术和设计院系已经蜕变为一家家营利企业,其产品就是一批又一批从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线上培训出来的次品毕业生,每年达数十万人,可是这些被称之为‘设计蚂蚁’的设计学生,刚出校门就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化经济浪潮对现代设计人员的需求,更逞论去担当设计教学之重任。”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局外人的盖尔哈特·马蒂雅斯的这句话直接揭开了几十年来一直遮挡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身上存在的、我们自己却又不愿揭开的那块遮羞布。庞大的规模和数量上的急剧膨胀背后,是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尴尬,这种尴尬就是庞大的艺术设计教育规模与设计人才短缺的矛盾性,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当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教育理念的迟滞。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迅速扩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高校在扩招中出现的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下降和人才素质不高等问题,原因并不完全在扩招本身,其与高校不正确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有着直接的联系。

首先,教育管理模式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多数高校是在经济利益和高校“大而全”的系科建设的双重诱导下,在20世纪90年代末“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思想指导下,迅速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短时间快速膨胀式的办学,必然会导致随意性大。学科规划、专业设立、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培养方向等方面没有制度化和规范化就急急忙忙地开设专业,因人设课、随意更改教学计划、盲目增减课时,直接导致教育教学管理的混乱落后。其次,专业重复设置,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设置较晚,大部分数院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设置的。由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是一门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在设置过程中没有过多研究自身的特点,致使“包豪斯(建筑)设计教学”体系几乎成为所有高校教学的统一模式,三大构成渗透至各个专业,西方教学理念直接移入,必然造成高校大部分专业近似、雷同、甚至重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学科设置在广度上已不能满足今天社会的需求,使得扩招后大部分人才在进入社会后产生许多无谓的竞争和人才浪费。最后,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薄弱。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都是在传统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运用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以及固定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使得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求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高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以及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问题,使得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成为设计教育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没有专业工作室作为支撑,学生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和得到有效的训练,致使理论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

2.招生规模过大。部分高校忽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在经济利益和高校“大而全”的系科建设的诱导下,盲目扩招,主要造成了以下问题:

首先,招生数量还在上升。据2008年的统计,全国招生人数在万人以上的有56个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类人数排在第二位,并仍然以高于10%的涨幅逐年增加。以西安美术学院招生数量为例(研究生、博士生招生数量除外),2000年本科招生人数是290人,2001年本科招生人数是1155人,2003年本科招生人数是1500人,2004年本科招生人数是1680人,如此大的招生数量,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其次,师资质量继续下滑。根据教育部教育年鉴统计,1996年高校艺术类专任教师5737人,在校生为18457人;2002年专任教师6896人,在校生为64136人,学生数量与教师数量增加不成比例。以河南某高校为例,艺术设计类专业2004年专任教师19人,在校学生464人;2006年专任教师26人,在校学生872人;2008年专任教师49人,在校学生2056人;2009年未引进新教师,而在校学生有可能会突破2500人。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增加比例失调更加严重,教学质量是否可以保证,确实值得商榷。最后,学生素质普遍偏低。目前各高校的艺术设计本、专科生主要来源于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大多都是在“学习不好就学艺术”“曲线上名牌大学”等言论的诱惑下走上艺考之路。通过3个月甚至更短时间的所谓“强化训练”“填鸭式”“考什么练什么”,在忽视艺术设计教学的规律下,将不知道审美,不知道设计,只会默背素描头像的学生以专业课和文化课总分数比“文理”考生低近1/3~1/2的成绩送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几乎成了文化素质较低的考生的“收容站”,然而这换到其他学科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三、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对策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继续增加,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之下,寻找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对策,让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保持健康发展已成为研究的主要问题。

1.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陈至立同志曾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十年来,我们始终强调高等教育工作要把握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提出并贯彻‘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2001年起采取切实措施,狠抓教学质量提高。2004年起着力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的大转变过程中,过去那种通过金字塔式的,层层选拔学生进大学的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讲,高校扩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学生成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高校的扩招绝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否则就失去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意义。

首先,以“包豪斯教学”体系为基本模式,继承传统优秀的文化和艺术中的精华,正确对待国外的艺术和设计,取其有用的部分,制定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学科体系。明确学科的长远计划,专业设立的基本要求,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层次,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建设与规划、教学评价与评估体系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次,遵循市场规律,在信息产业化、经济一体化为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在艺术设计办学方向上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学校自身的优势,有所侧重,办出自己的特色。如意大利在特色办学上,就开设有专门的皮具、珠宝、玻璃等专业,它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值得我们借鉴。再如将美甲、彩信编制、形象包装等设为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都是可以论证的。最后,针对“理论技法多、实践应用少”的情况,借鉴英、法等国家的教学经验,除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室外,应尝试与企业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场所,指导学生把课堂上的专业技能延伸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去,使学生将自己的探索与实际项目结合在一起,策划报告、成本核算、接触客户、推销自己,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消化、吸收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应与市场调查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本专业的市场动态,进一步探索论证“3+1”或者“2+2”的教学新模式的可行性,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寻找新的亮点。

2.加大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力度。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发展的关键是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要合理,招生数量要与办学条件相适应,单纯意义上的规模扩大,并非高校扩招的本意。高校扩招只有做到质与量并重,才能真正实现高校教育的大众化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首先,艺术设计在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不同于纯美术,因此,在高考专业试题内容上也不能与纯美术一样,应更多注重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的考核,素描和色彩作为唯一的考试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在高校的招生时增加设计思维、设计图案、设计方法和设计方案的加试,不失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考试模式,对入校以后进行设计能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其次,艺术设计是艺术与科学融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知识作为支撑,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就无异于主动放弃最为精华的部分,从而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回到纯粹的职业教育。因此,建议国家教育相关部门,艺术设计专业高考录取的文化课成绩不应该比其他科目低,而应该更高一些,使艺术学生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促使艺考热降温,从而让艺术设计类考生的质量真正得到提高。

展望未来,随着“设计时代”的到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高校的各项改革,真正提高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机制,无疑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树立新的办学思想,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信息产业化、经济一体化和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中,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育,从而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走上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加快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EB/OL]./

html/zixun/fangtan/2009/0523/99405_2.html,2009-05-23.

[2]张海新,廖翔.中国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晓波教授[EB/OL]. /article.jsp?code=200605080029,2006-

06-12.

[3]王次.艺术学基础知识[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孙湘明.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装饰,2002(6).

[5]左小平,邓元珍.我国设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装饰,2009(1).

[6]章启群.新编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推荐访问:艺术设计 现状 高校 对策研究 分析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