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程序知识

选考背景下区域地理主题式整合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3 08:42:55   浏览次数:

摘 要:浙江第一届新高考学生即将全部完成选考学业,三年教学留下很多启示和经验。结合浙江特殊背景,从设置主题出发,探讨区域地理整合教学,以顺应选考时间、试卷格局等新变化给教学带来的新冲击。

关键词:区域地理;主题式整合;教学模式

区域地理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庞杂,地理要素的多样性使得知识点看起来缺乏一个必要的有机联系。教师在授课时,若强调常识性知识,则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若强化思维训练,则基础知识得不到有效巩固。

区域地理主题式整合教学,则是以空间内典型话题或内容为中轴,设置合理的情境,选择有效的探究方式,整合其他地理要素重新建构知识,从而达到优化区域教学的目的。

主題式整合教学的精髓之处在于对教学主题进行确立,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主题是学科的中心组织者,能将学科内纷繁复杂的片段化的知识有效整合起来,恰当的主题能创造知识间的网络连接、刺激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从而调动兴趣,促使参与,提高认知水平,开拓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跨越本学科的界限,使学习者从多重的思维角度和多位的层面接触知识、理解知识,在大脑中的“知识地图”更趋丰富和牢固[1]。

一、主题设置目标

主题目标要能体现课标内容组织的科学性、考纲能力达成度规划的合理性、学生起点及其差异即学情确定的精准性。主题内容要紧扣目标、围绕问题、贴近学生、整合教材,通过合适的问题链进行有机过渡。主题活动要能激发学生动机、凸显思维碰撞、落实知识内化、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要呼应教学目标、紧随活动过程、维持学习动机、促进认知优化。

二、主题设置定位原则

1.地理知识、技能是学习的对象,更是学习的载体,而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习的最终走向,主题的设置可以站在人类行为和地理环境各要素相协调的视角上,力求将“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发展价值观”的整体效果具体化、操作化。

2.从培养学科应用能力出发,淡化知识的记忆和复述,强化知识的变式和迁移;活动的设计要能体现和关注学生思维的动态过程,注重结论的生成而非结论本身;要能帮助学生找到逻辑的原点,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关注地理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淡化脱离具体情境的理论传授,强化联系特定区域的应用分析,关注社会现实和学科发展。

3.淡化教师的“教”,更多关注学生“学”的设计,尤其是“教”与“学”之间的交互作用,体现教程与学程的统一辩证性,力求实现教师地位由“知识权威”向“平等首席”的转变。

三、主题设置策略

1.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凸显地理综合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反映在每个区域中,因此要淡化单一知识点的孤立讲解,强化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围绕课标要求和方向精心选择和设置主题,着力指向“视角、思维、能力”。

2.以核心要素为中心,凸显地理广博性

人文地理的逻辑性不如自然地理强,但其包含的要点不少。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都可以要素为中心,网罗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整理出线索,设置主题加以整合。

3.以时事热点为背景,凸显国家宏观策略

地理主题的设置要体现其教育价值,必须着眼于学科前沿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发展。一带一路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所涉及的区域包括有中亚南亚地区、黄河下游(京津冀协调发展)、欧洲西部(法国与德国)、青藏高原等。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人类发展的现状,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以南亚的主题——中巴铁路为例,并将该分析思维和视角同样运用到中泰铁路、中哈输油管道、巴拿马运河、克拉运河等地理事物的探究中,由个性上升到共性,进行迁移。

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在讨论修建起点为喀什、终点为瓜达尔港的中巴铁路,该铁路的修建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提供强大的运输支持。①中巴铁路修建区位分析;②从经济联系、能源安全的角度说明中巴铁路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③分析铁路对沿线生态的影响。

4.以地理学科素养为主线,凸显地理教育百年大计

2014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将地理学科素养凝练成地理实践力、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三个维度、四个要素。人地观念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理解和分析自然地理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在设置主题时,要尽量突出核心素养思想,如用流程图说明非洲地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地形、土壤性质、风力、能源结构、工业结构等角度分析我国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从天文、地形(海岸形状)、盛行风、河流、全球气候变化等角度解释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成为世界三大潮观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吕林海.学习与教学:一种基于脑的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38-42.

[2]王建,张茂恒,白世彪.圈层相互作用与自然地理学[J].地理教育,2008(4):4-7.

[3]张猛刚,雷祥义.地球表层系统浅论[J].西北地质,2005,38(2):99-101.

编辑 温雪莲

推荐访问:探究 教学模式 地理 整合 区域


[选考背景下区域地理主题式整合教学模式探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