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分析材料

化解财政危机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0 08:41:58   浏览次数:

摘 要:2014年下半年以来辽宁省内经济与财政状况不容乐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力吃紧问题成为普遍现象,大部分市县成为“吃饭财政”,一些县区级政府连基本运转也成问题。因此,本文就如何解决地方财政危机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财政危机问题 化解 建议

一、引言

近期辽宁省内经济与财政状况不容乐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财力吃紧问题成为普遍现象,大部分市县成为“吃饭财政”,一些县区级政府连基本运转也成问题。部分专家提出要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来缓解辽宁财政问题,本文认为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有些超前,眼前的主要矛盾应是如何解决地方财政危机问题,只有化解财政危机问题才能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践条件。

二、化解财政危机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经济状况下化解财政危机问题,推进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制度机制问题。

一是分税制下地方财力与事权不匹配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刚性支出范围迅速增加,例如政策性增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等民生支出快速增长,加上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维稳等支出,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加大;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却在缩小。主要体现在“营改增”后,增值税和所得税的中央地方分享比例没有变化,地方分成变少;今年经济形势较差,税收收入随之降低等。这导致地方可支配财力缩小,收支矛盾异常突出,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二是“市管县财”体制导致县乡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市管县财”的管理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最初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城乡优势都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管县财”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财权集中在市级政府使得市级政府上提财权、下压事权的空间很大。县财权减少,事权却无法推卸。由于县域财政的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实力弱,加上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县级财政处于“小斗进,大斗出”的困境。一些地方还存在市级政府截留的现象,上级留大头,底层留小头,致使部分县乡不得不举债发展,财政负债严重。

三是转移支付制度有待完善。在一般转移支付方面,转移支付定额标准十年不变,早已滞后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日常运行入不敷出;在专项转移支付方面,存在项目多、配套多、配套不合理等问题。例如,专项配套省里拿20%,地方80%,地方既干活又要掏钱,财力跟不上无法落实,最终导致地方政府要么挤占民生财政支出,要么变相举债。甚至还存在上级压缩专项转移支付问题。此外,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倾向性,有失公平。例如,承担大量三农工作任务的市辖区,在一些重大转移支付政策上,与享受县体制的县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三、化解财政危机问题推进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几点建议

化解财政危机问题的基本思路应该是:首先要解决增加财力和收入问题,然后再按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化支出,调整结构,有保有减。

第一,建立适合市县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完善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一是要明晰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范围,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社会及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二是要更加科学、清晰地界定财政支出和政策调控覆盖范围,优化支出结构,转变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重心和投入方式,解决公共服务“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三是要充分考虑公共事务的受益范围、信息复杂性和不对称性以及激励相容性,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范围。

第二,进一步理顺省以下各级政府的收入划分,改进省市级与县级的分享制度。一是加快研究建立地方税体系,培育地方主体税种。争取将具有明显受益性、区域性特征、收入来源稳定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降低省与县级分享比例直至取消分享体制,为基层财政的运转与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二是在建立地方税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状况、地区间财力差异程度等因素,研究调整各级政府间收入划分,确保省市县各级政府履行事权的财力需要。三是从省级层面统一确立支持县域发展的体制,取消“市管县财”,清理和取消已制定执行的对某个税种、某些收费项目的分享政策。四是将一些上划单位的相关行政及经济管理权限予以下划县区。

第三,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缩小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促进地方发展。一是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努力实现更多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由县级政府根据地方实际有效整合、自主理财,例如“打捆”下放资金。二是进一步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制度,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县一般性转移支付体系,完善县级财政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引导地方加快科学发展。三是完善一般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保障能力相对较低、上划财政收入较高等地区的转移支付。四是制定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监管办法,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第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于收回的平衡财力资金需要统筹考虑,区别对待,首先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和工资等必保刚性支出,如有结余再用于急需的建设类项目支出,防止出现盲目扩张支出,突击花钱,导致财政资金支出缺口进一步扩大。

第五,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积极争取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进一步做实财政收入质量,增加政府可支配财力。研究国家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争取规模,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第六,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将预算盘子做小些,支出有重点、有侧重。一保民生领域的社保部分,这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基本;二保支付利息,如果地方不付息,就失去了融资平台,未来发展就断了路;三保公务员工资等保证正常运转;四保未完成的工程款及项目等;最后是税收优惠返还的政策。

推荐访问:财政危机 化解 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