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分析材料

安塞剪纸:地上活文物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9 09:50:18   浏览次数:

安塞剪纸是陕北劳动妇女创造美的一个典范。它像黄土高原上盛开的山丹丹花,可爱而美丽,质朴而倔强;像陕北人酿造的黄米清酒,沁人肺腑,令人陶醉。安塞爱剪花的是妇女,全县会剪花的妇女达1万多人,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还不到10岁。

安塞民歌《迎亲歌》中有一句:“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随意)铰(剪)的。”剪纸是安塞品评巧手妇女的标准。姑娘们从小就跟着妈妈铰花、绣花,几十年下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代传承发展:暖水泉村一位叫延喜芳的81岁的老人,把自己剪的作品视为传家宝,临离世时把儿媳叫到跟前说:“我这辈子就爱铰花,你把这包窗花放好留个念想。”说完就在满窑剪花的花丛中安详辞世。

安塞剪纸形式很多,有窗花、门画、炕围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牌花、围肚花等等。内容丰富,花鸟鱼虫,瓜果蔬菜,家畜走兽,人物树木等,展示了一个红花绿叶、鸟飞鱼翔、人欢马嘶、万物峥嵘、其乐融融的艺术世界。在创作中,剪纸和民歌中的信天游一样,强调“随心走”和“穷乐呵”,形成古朴生动、强烈自由的风格,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安塞是全国文化名县,多年来,始终坚持“抢救、挖掘、整理、研究、提高、发展、创新”的十四字工作方针,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使其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更加重视文化建设,牢固树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的工作理念,确立了“把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思想,不断找寻文化产业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决定》,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的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次举办了民间剪纸培训班,开发出剪纸影集、剪纸扑克、剪纸印花门帘、剪纸挂历、个性化邮票珍藏折、剪纸十二生肖文化衫等十多个文化产品,先后编辑出版了《安塞剪纸》、《安塞剪纸艺术》等丛书,对全县剪纸艺术人才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同时,又在全县中小学校全面推行腰鼓、剪纸、农民画和民歌在体育课、艺术课、美术课、音乐课中的“四进”活动,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开发、利用、整合创造了广泛而坚实的人才条件。该县去年举办的首届“陕北剪纸大赛”,吸引了美国、日本及国内20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名摄影家前来采风,央视、新华社、凤凰卫视等40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大大提高了安塞的知名度。

如今,当你走进安塞的大街小巷,走进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到古朴生动的安塞剪纸。以真武洞冯家营、谭家营桃树湾、西河口山王河等一批以剪纸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村正在逐步形成;李秀芳、王西安、侯雪昭等著名中青年剪纸艺术家开办的“民间艺术之家”黄土风情旅游点,深受外地游客的欢迎,他们的剪纸成为游人们最喜欢的东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通过剪纸过上了富裕生活,并走出家门,到全国及世界各地访问表演,引起中外友人的极大兴趣。

自1982年以来,李秀芳、王西安、侯雪昭、樊小梅等20多位剪纸艺术家先后赴法、奥、美、日、菲、新、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对弘扬陕北民间艺术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2003年的一次文化普查显示,安塞目前共有各类艺术人才3.4万人,骨干艺术人才6686人,会剪纸的就有上万人。其中曹佃祥、胡凤莲等12位民间艺术家早在1986年就被省文化厅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或“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2年,安塞又有高金爱、白凤莲等4位剪纸艺术家被国家文化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剪纸艺术大师”殊荣。

安塞剪纸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被誉为“活化石”和“地上文物”。据统计,截至目前,安塞县已有1000多幅剪纸作品被国外专家和爱好者购买收藏,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安塞剪纸,全国各地展出了安塞剪纸。中央美术学院专家称赞:“安塞剪纸,群芳母亲。民族之魂,陕北可寻。振兴中华,无愧古今。”

1993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

推荐访问:安塞 剪纸 文物 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