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述职报告

原生态艺术之和林格尔剪纸

作者:jnscsh   时间:2021-10-01 08:44:05   浏览次数:

有一个民间众所周知的故事,那就是“走西口”,为什么要走西口?哪里是西口?西口之外有什么?走西口是一曲凄婉的调子,是关中人走到长城外谋生的真实写照,是一段辛酸的经历。西口就是如今的杀虎口长城,那里现存还有一条西口古道,石头的路面早已湮没在荒草于尘埃之中了。杀虎口城关被重修,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早已今非昔比。出了杀虎口,一路蜿蜒向北200余公里,是一段黄土高原农耕和长城外牧区相交接的混居地区,和林格尔就位于这个半农半牧的地方。正是这样一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千年之久的酝酿,当地的原生态民间艺术才具有某种独特的风貌,她既具有黄土高原农业生活的闲适之美,更具有游牧生活的粗犷的豪情。

剪纸艺术是真正的民间艺术,有研究者称剪纸最早的功能是原始宗教的祭祀之物,剪形以喻之,贴在住宅和灶台,或者悬挂,焚烧,早期都有着深刻的宗教意义。各地区都有独特的原生态题材,从氏族农业社会一直流传至今,乃至于后来的民间绘画,刻板年画、刺绣、编织都有着和剪纸艺术不可分割的渊源,故而又被称为民间艺术之源。

蒙古族的剪纸艺术和剪皮艺术极为丰富,在牧民生活中发生、发展和流传了几千年,各旗盟都有自己的剪纸艺术,蒙古地区的剪纸有着丰富的史前文化特征,比如,神娃、神鸟、生命树、龙鱼、龙盘兔、老虎等古朴深远的题材一直流传至今。远古艺术手法在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红山文化的玉雕、匈奴与东胡铜器等都有所体现,其根源有从岩画到匈奴鄂尔多斯青铜镂空艺术的一脉传承,并融合了部分汉族地区剪纸的技法风格。研究一个地区的剪纸艺术,离不开与一个民族文化历史、经济基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远古图腾崇拜等的密切关系。

蒙古族剪纸其中被公认为最有特色的应当属和林格尔的剪纸,也正是因为和林格尔位于农牧区交接的地带,农业生活的闲适和关中文化通过长城的传递,使得当地的剪纸艺术有着丰富的民间沃土。她的剪纸风格总体上呈现出粗犷、豪放、深沉、厚重的气质,题材农牧各半,并融入早期的史前文化元素,令观者叹止。其南部、东部山区,尚保留着一片原生态民族本原文化的处女地,没有被商品化的以中老年农村妇女为主体的剪纸艺术家,著名的如张花女、康籽儿、刘金莲、李三女、庞板女、王在盘、陈桃女、崔青梅、刘爱花、黄根女、韩王小、梁仓女、李玉英、高粉梅等。她们是内蒙古和林格尔农耕与草原文化剪纸艺术的代表,她们的作品屡屡出现在国内外各种艺术展览中,而她们本人依旧过着俭朴甚至贫寒的乡村生活。民间剪纸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这样的无私、本真的艺术享受。

据热心于剪纸艺术发掘和发展的,和林格尔剪纸艺术学会会长段建珺介绍,他每一次到县里的农牧区,都会看到丰富多彩、令人感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以剪纸最为代表。而有着这样的艺术造诣的剪纸艺术大师,还生活的非常清苦,过着农民的生活,他没有一天不想着把当地的剪纸艺术和日益蓬勃发展的经济联系起来,剪纸艺术的收藏市场正在初步形成,这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他的发掘工作,把很多老人的作品变成了藏品,也让他们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段建珺先生最怀念的是已经于2004年去世的张花女老人,她生于清朝光绪末年,101岁高龄仍手不辍剪。漫长的生活道路使得她的人生充满沧桑、坎坷和传奇经历。解放前,她曾屡遭兵燹、匪患,并饱尝洪灾摧屋、失子之苦。民国十七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赤地千里,她带着几岁的孩子便在碱滩地里刨碱葱段充饥。张花女不识字,剪纸下刀前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凭着杰出的艺术秉赋,对生活的热爱,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剪纸作品,尤以她95岁以后的作品更为引人注目,达到了创作的高峰。她创作了很多农村题材和图腾文化结合的作品,作品有典型的汉代画像石古朴、深沉、隽永的遗风,这令研究她作品的众多学者感到非常吃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美术教育的普通农民,能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峰,本身就是和林格尔剪纸艺术的神秘魅力所在。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阿木尔巴图谈到当地剪纸现状的时候认为,“在当今农牧业向工业化转型的时期,工业文明现代化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使许多民族的语言、民俗、文化开始消失。”中国民间文化协会主席冯骥才认为,“现在不是研究,而是抢救;今天能抢救多少,我们的后代就能研究多少。”

如今,在牧区骑马的人少了;穿蒙古袍、戴首饰的人少了;穿绣花鞋的人更是很少了;过去妇女家中的刺绣花样也很难见到了。很多民间艺人也默默地故去,民间传统文化也一件件悄悄地消失了,而他们的消失却是永远也不可再生的。它们的消失意味着民族个性、民族特性的消亡。而这种消失和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识别标志。这些文化遗产还是一个民族向现代化发展的生命源泉,是民族凝聚力和情感动力的源泉。

民间剪纸艺术植根于民间生活,有着传统的口口相传的题材,有着大姑娘小媳妇的家长里短。大家可以盘腿在炕头一边聊天,一边剪纸,那种状态完全是生活和艺术创作相合一的。农村妇女的生活非常艰辛,不但没有可能系统地学习艺术,更要担负沉重的生活负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充满了对生活的期望,并没有丧失想象力,丧失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些东西非常值得今天都市里忙碌生活的人们去反思,城市的生活条件比她们好那么多,受教育的时间也更长,为什么都市里就不能产生这样的艺术?为什么都市人的精神面貌并不那么达观、快乐?

曾经有一些热衷于剪纸事业的好心人,请这些土生土长在乡村的剪纸艺术大师,到城市里居住,表演,本意是改善她们的生活,提高经济收入。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她们在城里生活之后的作品竟然渐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风韵,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逐渐枯竭,最后还是回到了那片乡土,在那个环境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可见,对原生态艺术与文化的思考,还能带给现代人更深刻的文化层面的反省;欣赏原生态剪纸艺术,带来的更多是对我们曾经家园的深层记忆。

推荐访问:和林格尔 剪纸 原生态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