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述职报告

宣城“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下的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7 09:16:05   浏览次数:

【摘要】宣城市传统产业层次偏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和资金投入,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其 “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发展新兴产业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可促进产业结构性变迁。只有强化政府部门的指导,给予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新兴产业规划体系;壮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构建良好的风险转化机制,才能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实现高端化发展。

【关键词】宣城;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一、宣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析

宣城市位于皖东南,东接浙江,北连江苏,南靠黄山,西通长江,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宣城区位条件优越,皖赣铁路、宣杭铁路和318国道、205国道穿境而过,是安徽省连接中西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陆上纽带,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产业转移、经济辐射的“桥头堡”。

2010年宣城被确定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翼城市,2013年加入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宣城提出“11331”发展战略。“‘11331’的第一个‘1’就是一个目标,就是宣城市要在安徽省率先建成全国的生态市。第二个‘1’就是要把宣城打造成苏浙皖交汇区域的中心城市。第一个‘3’实际上是宣城发展的三大战略,即:工业强市、生态立市、文化强市。第二个‘3’是指实现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主要的路径,就是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民生优先。最后一个‘1’就是一种保障,是新时期的宣城干部精神.概括为四句话,即千锤百炼、精雕细作、刚柔相济、百折无损。”

2014年3月,国务院先后批准了包括宣城在内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规划,宣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围绕“跨越崛起,富民强市”的目标,制定了宣城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发展远景定位为:到2020年建成皖东南中心城市,皖苏浙毗邻地区的现代工贸城市,和谐宜居的山水旅游城市,打造“三基地一枢纽”,即承接东部产业和资本转移的新型加工制造基地、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皖苏浙边界地区重要交通物流枢纽。

二、宣城市新興产业发展现状

宣城市新兴产业起步较晚,但以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现代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宣城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新的增长点。

在新兴产业领域,现已拥有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中鼎集团掌握了汽车橡胶密封件国家标准的话语权,凤形公司有60项专利被授权,其中高铬微球、超硬普通高铬球等产品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安徽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不定形耐火浇注料产业化基地,小小科技公司齿轮精密热滚挤碾机获国家发明专利,飞达集团率先在全国同行业中建立“电容器研发中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电机20强企业,飞达公司稳居中国电容器行业首位,博瑞特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家A级锅炉制造企业,通过了美国ASME出口认证,产品覆盖全国及东南亚,安徽恒久链传动有限公司跻身世界制链企业10强,被授予“中国非标异型链研发生产基地”。

同时还培育了一批优势产品,一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中鼎集团的汽车橡胶密封件占全国同行市场份额的30%以上,产品出口美、英、德、日、法等国,凤形公司稀土耐磨产品目前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森泰塑木新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竹塑环保复合型材,拥有国家专利30余项,其新产品环保竹塑地板先后用于奥运会体育馆鸟巢、上海世博会场馆、广州亚运会场馆等项目,现已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皖南电机公司的电机制造占全省45%以上。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新兴产业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源光电器超高温HID灯用电容器、博瑞特余热发电锅炉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郎溪特种设备制造、建林机械汽车制动泵补偿孔反冲专用机床专利技术产业化、莱恩高效节能系列石油化工流程泵产业化、泰昂电力公司智能电源系统开发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在加快建设。

宣城市新兴产业存在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等问题,这虽是不足,也是今后的发展潜力所在。2016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指出,宣城市已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全省率先出台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方案,276个项目列入省“调转促”重点项目库。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汽车和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产值占比达47%,提高5.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压延、钢材和水泥三大传统行业占比降至10.9%,下降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以上,居全省第6位。宁国经开区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居全省第5位。获得全省首个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称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户,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

宣城市政府在2017年初也提出了宣城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集聚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出抓好宁国省级基地和5个市级基地建设,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左右。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专项行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继续推进“千企升级”,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达40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100家,新增“小升规”企业100家。推进两化融合和质量品牌提升。实施智能制造“315”工程,提升企业智能化技术水平。

三、宣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政府对新兴产业的宏观指导及政策支持

政府的指导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宣城市政府充分发挥其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首先。针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制定,保证本市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加强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等的支持和引导。其次,针对本市传统产业进行革新,顺利完成向高新技术新兴产业战略性转移,实现对本省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综合分析各种类型新兴产业具备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指标及方法进行考核,给予分类指导,进一步提高政府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次,政府部门必须要科学构建新兴产业工作部门,针对不同部门制定出来的政策进行有效协调,建立系统的新兴产业工作机制,尽可能促进各大部门的整体工作有效性。 最后,政府部门应加强环境建设,重视水电建设以及道路建设等,提高当地硬件水平,同时,进一步强化行政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后勤保障环境等,有效减少成本,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

(二)建立健全的新兴产业规划体系

新兴产业发展制定相应的实施规划,将其纳入本市的整体规划之中,构建良好的实施体系,确保相关工作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并进一步完善新兴产业相关规划编制,针对新兴产业开展实时调查以及统计分析,尽早挖掘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同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实现对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指导以及日常监督。高度重视新兴产业引导工作,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实现优势互补,构建科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另外,构建良好的保障机制,强化相关评估工作,在开展规划过程中应合理设置约束性指标,充分发挥规划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保证其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

(三)建设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宣城市必须构建相关科学研究机构,加强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不断壮大本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分配制度以及激励制度,不断优化人才评价制度,为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本地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科技研究中心也应积极参与各项发明创造,充分体现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发挥其引领作用,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创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应用,针对知识产权开展有效保护及全方位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此外,构建系统化的科研利益保障机制,针对社会效益明显的创新性成果必须要給予适当奖励。

(四)拓宽新兴产业资金筹措渠道

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宣城市必须要针对新兴产业积极构建相应的发展专项资金,将该项资金应用于相关企业发展和运营,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同时更好地吸引人才,改善人才待遇,顺利引进各种新兴产业人才,确保相关企业具备充足的资金储备和人才储备。建立健全银行服务新兴产业的信贷体系,进一步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监督和控制,不断优化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拓宽资金筹措途径,积极引进各种民间资本,主张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入风险投资,优化新型企业债券发行机制,健全股权发行机制等,尽可能发挥股市等资本市场在新兴产业融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五)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首先,宣城市应不断优化市场机制。由于价格以及利率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各大生产要素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聚集以及扩张,进而影响到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所以,政府必须要针对当前的市场机制进行全面优化,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次,不断优化市场体系。新兴产业在发展之初,资本及技术等无法实现自动供给,未能建立起完善的自动供给机制。因此,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市场体系构建,尤其是要提高对要素市场的关注度。最后,不断推进市场主体重构。针对国有企业而言,除了要促进产权明晰化之外,还必须要促使产权主体慢慢走向多元化道路。同时要推进个体私营经济的有效发展,通过各种科学手段,鼓励非国有经济或者外商投资经济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另外,维护好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秩序的规范性,为不同经济主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良性竞争。

(六)构建良好的新兴产业风险转化机制

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种技术创新手段,复杂性较突出,相关机构以及企业必须要投入很多资源和资金,因而其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所以,必须要构建相应的风险转化机制,更好地进行风险防范工作,宣城市应积极构建形式多样的创新联盟。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针对宣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宣城市经济的转型以及升级,实现构建宣城新兴经济区的目的。宣城在今后的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政府部门的指导,给予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相关实施规划,形成系统的新兴产业规划体系;壮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构建良好的风险转化机制,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慈生,沈玉龙.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J].决策参考,2010(02):20~25.

[2] 张峰.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现状评述: 一个新的研究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5):18~22.

[3] 陈昌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流通经济,2010(11):4~5.

推荐访问:宣城 强市 新兴产业 策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