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考察报告

笔墨酣畅写新风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0 10:11:34   浏览次数:

书画家朱惠刚自幼性喜书画,并与金石翰墨结下了不解之缘。1980年,他高中毕业后拜上海著名书法篆刻家赵林先生为师,成为入室弟子。他的国画曾得到浙江美院朱颖人教授,书法和篆刻得到浙江美院刘江教授、姜东舒、张寒月等名师的指点与教诲。其书法初期以二王为宗,继而临习颜、柳、米芾、王铎、文征明等帖,在长期书学耕耘中兼采众家之长。篆刻追慕吴昌硕、赵古泥等前辈印章精深真功。数十年来,亦攻诗文、硬笔书法等多种艺术,形成自己在长期学习中融会贯通的擅书画,长篆刻的独特艺术风貌。

朱惠刚,笔名华雨、朱墨,字石花,号墨石人,室名知足斋。1964年生于江苏常熟。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和吉林省作家进修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华夏文人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金石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东泽印社副社长、中国书画印研究会理事等。其书法、篆刻作品数十次在国际及全国书画大赛中展出,并获金、银奖、一等奖等多种奖励。作品多次在《青少年书画》《广西画报》《中州书画报》等全国3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其作品、艺术传略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家作品集》等多部辞书和专集。作品被吉林省图书馆、中国红军纪念馆、第二届全国农运会、台湾社教馆、日本姬路市等单位和个人收藏;还有作品刻石于碑林。

他的篆刻有“万事法为先”“十里青山半入城”等代表作。“万事法为先”字体布局严谨,较好地运用深刻、轻挑、直冲等刀法技艺,刻制出来的笔画,浓纤融合自如,粗细对比井然,崩刻出不同刀味的自然线性魅力,形成一种娴熟而富于变化的沧桑美感。“金石缘”,笔画布局均称,线条笨拙,呈现出一种质朴的厚重美感。“心心相印”,结构疏密变化富于平衡力度,纤细的线条均称,刀法略有变化,与厚重、斑驳和残缺的边框形成鲜明的对比美感。“十里青山半入城”,线条饱满,敦厚壮实,刀法在遒劲的力度中略有轻重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厚实端庄的古朴风貌。

作者能书善画,尤其长于山水画的创作,有《千山万壑满泉声》《秋山观瀑》《雪中即景》等代表作。其中《千山万壑满泉声》,画家运用深浅不一的斑驳线条、皴擦结合的处理,很好地描绘出山崖岩石历经风霜浸袭的脉络。近景处,右边下方是山崖的一角,在云雾掩映下,凹凸出来的岩石舒缓而倾斜至画面正中位置;左边下方是陡峭凸显的山岩,左右顺势而上高低起伏的山崖峰峦,形成一处群山巍峨的宽阔山谷谿峪空间;葱郁的树林,疏密有致地散落在岩石上,蜿蜒叠翠直上山巅。中景处,下方是平缓的石坡,清淡的小树林,以及飞鸣的群鸟、若隐若现的山泉瀑布和山崖。上方则是在迷雾浓罩下险峻的峰峦、以及“山峦柯木,水石云烟,泉崖溪岸”等构成一幅山川巍峨絪縕的恢宏气势。远景处,是云雾遮掩下渐渐远去的群山脊梁。

视野中,云山雾罩的群山峻岭,重岩叠嶂,宽大如潮的飞瀑,爆发出咆哮不停的涛声,令人产生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并触摸到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眷恋的深深情怀。(责任编辑:郝幸田)

推荐访问:酣畅 笔墨 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