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检查报告

气象灾害对南阳市小麦产量影响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6 08:38:35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以南阳市09年小麦生产为例,分析了小麦生育期的苗期冬春连旱,中后期阴雨寡照导致的多种病虫害发生为害,成熟期遭遇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不断40个小时的降雨过程等三种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启示和生产建议。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病虫害;产量影响;启示建议

0.引言

南阳地处中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侯,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常常导致气候异常,并发各种气象灾害,同时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通常我们称之为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灾害就是由不利的气象条件给农业造成的灾害。南阳的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很多,如干旱、连阴雨、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不但直接危害农业,而且还会诱发病虫害,间接危害农业。掌握农业气象灾害的规律,认识它们对农业的危害性,有助于我们对南阳市的农业生产开展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服务工作。小麦是南阳的最主要粮食作物,是河南小麦生产的重要产区,下面以09年小麦生产为例,分析气象灾害对小麦生产造成的影响。

南阳市2009年小麦播种面积999.59万亩,总产87.964亿斤。回顾总结本年度的夏粮生产,小麦生育期间受到了多种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其中前期遭遇50年一遇的冬春连旱,中后期阴雨寡照导致了许多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成熟期遭遇历史同期罕见的连续不断40个小时的降雨过程,给小麦正常生长、成熟造成了很大影响,总产量损失12991.7万斤,亩减收62.5斤,经济损失10783万元。

1.苗期冬春连旱

冬季严重干旱,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1.0℃。 2008年10月23日到2009年2月14日,我市115天无有效降水, 2008年11月17日-2009年1月4日49天滴雨未下。2008年11月-2009年2月上旬总降水量12.2mm,较常年同期(62.9mm)偏少81%。为50年所罕见。土壤失墒严重,干土层达10 cm。全市倾力抗旱保苗,大部分麦田浇灌两遍,增加了生产成本。无水浇条件的地块,部分整地粗糙仓促播种的麦田,因根系发育不良,抗旱能力弱,受干旱、低温影响出现干枯死亡现象。

2.生长中后期阴雨寡照造成多种病虫害

中后期阴雨寡照。3月下旬阴雨日数达7天,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20.6h ; 4月18-19日出现了中到大雨;5月中、下旬各出现一次连阴雨,降水量较常年分别偏多16.2%和273.1%;日照时数较常年分别偏少11.3h和26.5h。这种雨水多、湿度大、光照少的气候条件使麦垅间杂草丛生,田间郁闭,通风不良,导致了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

2.1小麦吸浆虫

属中度发生年份,局部偏重发生。小麦扬花前4月18-19日出现了中到大雨,扬花期又逢小雨天气,由于雨水多、湿度大,气候条件适宜小麦吸浆虫羽化出土。今年羽化出土率65%,但今年冬季干旱气温偏高,2008年11月-2009年1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度,2月上旬较常年异常偏高4.1度,使得小麦前期生育进程加快,扬花期提前2—3天,小麦吸浆虫羽化出土盛期4月20—22日,小麦扬花基本结束,发生期处于小麦扬花末期,减轻了为害。

2.2小麦蚜虫

属中度偏重发生年份。由于去冬今春持续干旱少雨,气温较高,有利于麦蚜发生。4月下旬调查统计,全市发生面积100余万亩,占麦播面积48.1%,受害麦田平均单产528.6斤,比正常麦田平均每亩770.6斤,亩减产242斤,减产31.4%,造成的产量损失达3388万斤,经济损失2812.04万元。

2.3小麦赤霉病

属轻度发生年份,个别田块中度发生。4月18—19日小麦扬花后期降雨54.1mm,导致了小麦赤霉病不同程度的发生,全市发生面积25万亩。病田产量损失167万斤,经济损失138.7万元。

2.4小麦条锈病

属中度偏重发生年份。今年小麦条锈病发病较早, 3月下旬阴雨日数多达7天,气温又较适宜,利于小麦条锈病扩展。据4月下旬普查,全市发生面积约110万亩以上。从发病情况看多数麦田均为零星发生,个别发病中心田块损失较重。

2.5成熟期持续不断强降雨

在小麦成熟期的5月22—28日我市阴雨寡照,特别是5月27日夜间—28日一整天,持续不断降雨40个小时,累计降雨量全市在62-108毫米之间,西部13个乡镇雨量在80毫米以上。造成全市小麦穗发芽,芽穗率达95%以上,影响了小麦品质,部分麦粒变为褐色,胚部变黑,千粒重下降。全市发芽面积200万亩,损失产量7140万斤,经济损失5926.2万。

3.启示和建议

3.1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准确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只有预测预报准确,才能定好防治预案,做好防治准备。完善我市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网络,重点提高各小麦各生育期中的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加快推进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建设,提高对气象灾害及次生和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重点加强干旱、暴雨(雪)、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中短期精细化预报,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建设分灾种气象灾害预报业务系统,加强短期气候预测。充分发挥和农业、水利部门共建气象监测网的作用,构建多部门协作共享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防治信息,指导好农民开展防治工作。

3.2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做好宣传,增强群众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有效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群众在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宣传,重要宣传灾害天气预警信号、防灾避灾措施。可以和学校合作,从中小学开始就进行减灾防灾教育;与广播电视部门合作,也可以把各类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制作成科普短片,通过数字电影服务平台,到农村进行播放,使广大群众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方法,增强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

3.3开展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为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提前做好预防,为有效的应对灾害提供科学决策

强化和农业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规范涉及灾害部门之间有关农业气象灾害实时数据的共享及灾害综合会商制度。加强农业气象灾害普查及隐患的排查,开展有关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灾害发生后要加强灾情的收集、调查及评估,为科学有效地实施防灾避灾提供决策依据。

3.4加强人影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为提高人工增雨做业的反映速度和效果,应增加人影的设备投入和人工增雨的人力。建设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系统,在干旱发生时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3.5充分发挥手机短信对气象灾害预警的服务能力

利用媒体对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存在传递慢的缺点,是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相对薄弱的环节。为了争取防灾救灾的时间、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应尽量扩大短信服务的接收范围,及时将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农民。

3.6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高防雹作业的反映速度和作业效果,应增加人工防雹的人力、设备投入。招聘一定数量经培训的防雹作业技术人员,组建防雹作业专业队伍,实施全面的防雹作业。

3.7科学合理利用和布局品种

随着气候变暖,各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今年我市的冬春连旱和5月底的持续强降雨,都是历史所罕见的。因此,今后农业科研和生产部门,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上,除要考虑品种的丰产性外,一定要注意选育和利用品质优、抗病性好、种子休眠期长、抗穗发芽能力强等抗御多种气象灾害的品种,以减轻和避免生物因素和不良环境条件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闫斌,陈绍清.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罗汉民,阎秉耀,吴诗敦等.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283-306.

[3]费秋英,古建泉,唐国芳等.应用气象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01-64.

[4]冯秀藻,陶炳炎.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庞涛(1979—),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面测报工作。

推荐访问:南阳市 灾害 小麦 气象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