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个人简历

应用型本科《农业气象学》课程专兼教师结合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42:16   浏览次数:

摘 要:农业气象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与农业生产紧联系密、应用性强的交叉学科课程,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专兼教师共同商讨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和主要教学内容,与临河区气象局合作带学生实地参观实习实践,构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新教学模式。该文就应用型农学本科农业气象学课程的专兼教师结合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业气象;专兼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8-0133-03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pecial and Part-time Teachers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Wang Haiwei1 et al.

(1Hetao College,Bayannur 015000,China)

Abstract: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closely linked 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By employing industry experts as part-time teachers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to discuss and determine the course syllabus and teaching content together,in cooperation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Linhe District,too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the the Meteorological Bureau,and constructed a new teaching mode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form mode of special and part-time teachers in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 course of undergraduate agricultural.

Key words:Agricultural meteorology;Special and part-time teachers;Teaching reform

2010年我國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为了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我国高等教育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这是在国家经济转型背景下以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念的正式文件[1]。我国高等教育从人才培养角度可分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个层次,而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理论基础宽厚扎实且能适应社会职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2]。2017年初河套学院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应用型本科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作为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的专业设置要适合社会对技术人才需求,教学内容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培养[3]。《农业气象学》是涵盖气象学基础和农学基本知识的交叉边缘学科,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它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规律,趋利避害,为农业的高产、稳产、优质和高效服务的一门应用气象科学[4,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象灾害频发,农业病虫害日趋严重,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这对农业气象学如何更好服务于农业生产有了更高要求。本文就农业气象学课程的专兼教师结合、加强实践教学、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1 建立专兼教师结合构建新教学体系

1.1 专兼教师共同确定教学大纲,采取模块教学,合情安排教学内容 农业气象学作为农学专业的必修课,与土壤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主干课程都有交叉联系。通过聘请临河区气象局的农业气象学行业专家,构建一支专兼教师结合的教学队伍,由任课教师和行业专家及相关联课程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但目前各门课程学时压缩,且要体现课程实践应用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通过与行业专家、相关交叉学科教师共同商讨,在充分调查学情基础上合情删减。如辐射的基本知识,学生在高中物理中介绍过,土壤热特性的知识在土壤学中重点讲述;光照、温度和水分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与植物生理学又有交叉等。这样在本课程讲授中对重复内容采取略讲或删减,重点将授课内容整合优化为三大模块:模块一,介绍辐射、温度、水分、气压4个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模块二,介绍天气系统及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及防御对策;模块三,介绍中国农业气候类型、本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农业小气候的利用与调节。

1.2 根据学科动态增加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大气污染、全球变暖、气象灾害频发等气候变化是全社会关注的几个焦点问题,对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有严重影响。课程教学中,结合北方冬季出现的污染、灾害性天气,补充PM2.5、沙尘暴、潮塌、酸雨等概念、危害及防治等内容;增加农田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影响及CO2施肥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将学科及行业的一些最新科研成果及发展动态通过专家讲座或留课外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科学问题的理解,不仅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结合地域特点,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农业气象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教师要以系统性为主线,将重点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教材理论知识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授农业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章节时,根据不同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和分布特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首先介绍我国的气候类型和气候资源区划,重点围绕内蒙古自治区的气候特点,讲授低温冷害、冻害、沙尘暴、干旱、干熱风、冰雹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防御措施。

2 开辟专家讲座、应用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教学途径

2.1 穿插行业专家讲座,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2]。首先,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主要讲授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利用民间农业气象谚语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课下布置一些生活中的气象学小问题作为讨论作业,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和充分利用好图书馆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就某些热点问题或与专业课相关的知识点组织1~2次的课堂小组讨论交流,例如就温室效应、雾霾、沙尘暴等问题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和讨论交流。另外,在课程教学中穿插3~5次的行业专家讲座,就农业气象方面的前沿知识或者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方法等分别做介绍,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2.2 应用多媒体教学 当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现代化教育重要手段之一。《农业气象学》课程内容具有时空范围广、动态性强、抽象等特点,单一的传统板书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教学需要[5]。在农业气象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表达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天气系统形成变化等三维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多媒体演示手段都能较好的予以解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既可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感,又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淡化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也要应用恰当,不可一味依赖,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2.3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网络多媒体课件是学生获取多方面知识的又一有利途径,它能提高校园网资源利用效率,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较好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教师通过网络链接为学生提供网络视频公开课、慕课和校园网等数据资源,为学生提供未能在课堂上讲授的教学资源,如灾害性天气、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价方法等都有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创造有利的条件。课下通过班级的课程QQ或微信群进行重难点答疑,或者科学问题讨论,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实验和实习教学,提高理论联系生产实际能力

农业气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实验实习教学环节有助于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重要作用[6]。我们在农学专业的农业气象学实验实习课开设了气象观测场的设置,温度、湿度的观测,积温的统计分析等实验实训,还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气象局合作,带学生直接到区气象局参观学习各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及观测方法和农业气象生态试验站的科学试验设计与方法,气象专家亲自为同学们讲解气象数据资料的采集及天气预报的制作形成过程,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现场与专家问答交流。由于本课程学时有限,课下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参与农学专业学长的栽培学或者农事操作等课程中,也可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参与到行业专家的科学试验中,进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和气象因子的观测等科学研究,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加生产实践的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的能力。

4 结语

河套学院是一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农业气象学》又是一门和农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通过专兼教师结合构建新教学体系,聘请专家讲座,设置课程讨论,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增加学生热爱农业科学的兴趣,与气象局合作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课上、课下增加学生实验实训锻炼,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但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农业气象学》也有了迅速发展,新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不断涌现,也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和动手能力,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崔日鲜.应用型本科《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9(38):105-106.

[3]王钟箐,胡强,陈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0):56-58.

[4]韩国君,李永宁,李金霞,等.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10(5):71-73,77.

[5]倪洪涛,范晶,焦晓光.新时期农业气象学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1:5-6.

[6]吴丽姬,谢利,胡飞,等.农业气象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0):103-104.

(责编:张宏民)

推荐访问:气象学 教学改革 探讨 本科 课程


[应用型本科《农业气象学》课程专兼教师结合教学改革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