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检查报告

关于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45:55   浏览次数:

摘要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往往不容乐观,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教师有义务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此我们在全校进行抽样调查,对100位一至六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弱势群体子女的父母文化程度及就业状况偏低,居住环境较差。家庭教养氛围较差,单亲家庭比例较高,家庭中时有发生夫妻吵架、打骂子女的现象。部分家长打牌喝酒不读书看报、不常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不和孩子谈心聊天,亲子关系不够好。这部分子女自卑感较强,大部分孩子的学习状况不理想。

关键词弱势 群体 子女 教育 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给中国带来全方位的巨变,它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同时导致了社会分化的加剧,由此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尽管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关爱这一群体,但是在生活、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多方面仍存在着困难,尤其是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往往不容乐观,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普通小学,所招学生约80%来自低收入的城市弱势群体家庭。作为教师,有义务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尤其是心理上的疏导。为此,我们在全校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目的在于掌握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状态和学习状况,寻找对策,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全校学生为调查总体,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9份。问卷由35个问题组成,分为七个部分。(1)调查人父母情况(含双方文化程度、职业状况、月总收入);(2)居住情况(含住房面积、房屋类型、是否独立有卧室、居住满意度);(3)家庭教养氛围(单亲离异情况、和睦程度、文化气息、学习关心度、与父母关系);(4)个人心理状况(自卑感、焦虑感、精神压力、心理承受力);(5)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倾诉对象);(6)学习情况(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学习自信心);(7)学生个人期求(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1)父母情况。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人下岗或无业,尤其对子女教育影响较大的母亲,文化程度及就业状况很低。

(2)居住情况。家庭居住条件对学生有一定影响。调查显示,50%的学生家庭居住房型为非成套平房,居住条件简陋,29%的学生没有独立卧室,对家庭居住环境选择“满意”的只有16%。

(3)家庭教养氛围。家庭教养氛围是我们调查的重点,因为它对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者抵消的作用上。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学生心理起着不良影响。

调查数据表明弱势群体家庭的教养氛围令人担忧。20%学生属单亲离异家庭,相对比例较高,对学生的心理损伤较大。55%的家庭有吵架现象,35%的家庭有粗暴打骂子女行为,85%的家庭不常读书看报,80%的家长有打牌、喝酒现象,56%的家长不常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46%的家长不常给子女提出学习目标和要求,42%的学生回答与父母关系“一般”或“不太好”。

(4)个人心理状况。上述家庭诸因素对学生个人产生较大影响。调查表明,54%的学生感到不如别人,有自卑感,53%的学生一直感到苦恼、焦虑,61%的学生有精神压力,63%的学生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力不强。

(5)学习情况。通过调查数据表明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处于很好的状态,而大部分同学的状况并不理想。另外调查还表明,有58%的学生不能经常做好预习、复习工作,54%的学生不能上课认真听讲并记好课堂笔记,5%的学生有厌学情绪。所以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方法不当也是造成学习落后的重要原因。

4 研究措施及对策

以上对弱势群体家庭学生的状况作了初步统计和粗浅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这里就我校多年来对弱势群体子女帮扶的成功做法,做一下总结

(1)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教理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们首先通过各种渠道更新家长的家教理念。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低,我们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观,使家长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平等地尊重子女,不溺爱、不打骂;要求家长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做好子女的榜样;教育家长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提出五个“多”,即多关心、多鼓励、多交流、多教育、多配合,以保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每月举行一次开放教学活动,请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每逢学校召开运动会或是联欢会,我们也会邀请家长到校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增强家长和子女的亲和度。为了引导家长树立良好的家教理念,我校每年都要评选优秀家长,由校长亲自为优秀家长颁发荣誉证书。这些活动旨在倡导家长关心子女,让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也能享受到家庭教育的灿烂阳光。

(2)理解父母艰辛,培养感恩心态。弱势群体子女的家长处在社会的底层,每天为生计奔波,做为子女要能够体谅父母,用感恩的心态报答父母,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学校坚持开展“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工厂、建筑工地、菜场参观工人劳动的场面,亲身感受和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赚钱的不容易;让学生双休日在家“当一天家长”,让学生知道自己父母平时工作、做家务的劳累、辛苦,理解父母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关心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难处,使学生了解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让学生给父母写封信,把自己想说不好意思说的话写给父母,加强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加深孩子和父母的感情。

(3)尊重学生(家长)人格,给予充分关爱。来自弱势群体家庭的学生,心理敏感且复杂,教师更应该尊重他们(包括他们的父母)的人格,乐于帮助他们。为此,我校开展“尊重学生家长,关爱弱势学生”的师德教育活动,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我们要求教师对待家长做到四个一:问一声好,让一个座,端一杯茶,谈一次心。对待弱势学生要付出三心:爱心、耐心、细心。针对部分学习困难、思想问题突出的学生,我们还开展了“校园家长”一帮一教育活动,全校每位教师帮助一个问题学生做他们的校园家长,定期和学生谈心,辅导孩子学习,给予孩子心理、身体、学习等多方面的关怀。针对弱势群体子女大多感觉自卑的情况,我们在班级倡导“比思想、比能力、比学习”的健康向上的氛围和舆论导向,让弱势群体子女生活在一个没有贫富阴影的环境中。

(4)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成功。弱势群体子女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较差、学习成绩不佳,除了其学习态度有问题外,关键还在于他们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致养成许多不良学习习惯。所以要加强他们的学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时间的安排、预习复习的重点及习惯养成和高效听课、记笔记的方法以及科学的记忆方法等方面要加强专门的辅导。只有授人以渔,才能帮助弱势群体子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信心,走向成功彼岸。

推荐访问:弱势群体 子女教育 调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