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查报告

山西漆器:髹漆成器展风采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9 08:42:45   浏览次数:

【摘要】山西漆器是三晋文化历史积淀的成果,它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品种。随着现代生活的急剧变革,山西漆器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主要体现在由原来劳动者的生存需要变为专业爱好者的一种技能,设计制作上更加专业化,作品风格强调与现代生活结合,呈现出更强的装饰性而非实用性。

【关键词】三晋文化;山西漆器;作品风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世代生活在这块古老沃土上的劳动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漆器就是这座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璀璨瑰宝。用漆料涂在木、竹等胎体的表面而制成的器具就是漆器。制作漆器使用的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纯天然漆液,用这种液汁作涂料装饰出来的漆器防腐防潮、体轻隔热、耐酸抗碱且色泽明亮、高雅华丽。漆器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包括饮食器、妆奁器、礼器、乐器、车马器、家具及丧葬具等,可以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漆器纹饰在发展过程中将外形美观、寓意吉祥的图案传承下来。常以龙凤纹饰比喻龙凤呈祥,以桃子比喻健康长寿,以蝙蝠比喻吉祥幸福等,通过这些纹饰表达劳动人民祈福迎祥的愿望。漆器常见的装饰图案有人兽同体的形象、神人形象、飞天形象、八仙、麻姑、寿星、巫术纹样等。

不同时代的漆器唱出了不同的旋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漆碗和漆筒,证明漆器在华夏大地已有七千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虞舜帝时就用漆做食器、祭器。商代漆器制作水平有所提高,器物大多用厚的木质胎骨制作,用色漆髹涂,受青铜器纹饰影响,开始用浅浮雕或镶嵌蚌壳、玉石、金银箔片的技法装饰器物。春秋战国时期,以麻布和漆灰为原料做成的夹纻胎胎骨薄而轻,易于造型,使得当时漆器品种骤然增多,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装饰技法也随之更加丰富,最为流行的是彩绘和锥划,出现了雕刻与彩绘相结合的方式,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文物可以看出,战国漆器从产品的产量、品种到装饰的精细程度,都比以前历史上任何朝代有了显著提高。唐宋时期漆器朝着工艺品方向发展,金银平脱(平脱指—种嵌体镶在器物上,而表面依旧十分平接的髹饰方法)、螺钿镶嵌、雕漆、戗金(在器物上作嵌金的花纹)等工艺技巧相继出现。官府专门设立机构制造御用漆器,而民用漆器产品走入了市场。明清时期,官办民营齐头并进,漆器工艺发展到巅峰。山西平遥、新绛成为漆器主要产地,髹饰品种更加多样化,有14类,481种。这一时期漆器制造突破了单一技法的装饰,开始在一个器物上采用多种髹饰技法结合使用,令漆器装饰丰富多变起来。中国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数十对山西漆柜门,纹样较为粗犷豪放,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髹饰技法是漆器制作的灵魂。用漆刷涂器具表面,古称为“髹”,而用漆绘于“髹”过的器具,称为“饰”。古代漆器以黑、红二色为普及色,有的髹朱饰黑,有的髹黑饰朱,尽管颜色单一,但图案十分丰富,漆器整体并不显单调。山西漆器常见的髹饰技法有描金、彩绘、螺钿镶嵌、云雕等。描金是在漆器上用金银描画花纹的方法。《髤饰录》描金条载:“描金,一名泥金画漆,即纯金花纹也,朱地,黑质共宜焉。”杨明又注曰:“泥薄金色,有黄、青、赤,错施以为象,谓之彩金象。”山西平遥即用顶红(呈红者),赤金(呈黄者)两种金色同时施银,称为“三金”,也可以说是“彩金象”。描金的方法有贴、画两种;彩绘于《髤饰录》描漆条载:“一名描华,即设色画漆也,其文各物备色,粉泽烂然如锦绣”。彩绘又有描漆彩绘、描油彩绘、干著彩绘之分。描漆彩绘即以漆调彩,单色、复色、多色皆可。多为平涂,可点线面,或点线面结合,后来又有了渲染,画出阴阳明暗,还可与描金、晕金相结合。它像工笔重彩一样,绚丽多彩,富有装饰性。描油彩绘,就是以油(多为桐油)代漆调制颜料。油与漆不同,能调制出鲜艳的色彩。油漆混用,油的比例越大,色彩的纯度愈高。干著彩绘是先用漆画花纹,然后用丝棉球蘸干的颜色粉擦敷上去,由于色料上不再涂漆,所以没有浮光。山西在推光漆器上彩绘花纹,彩漆较厚,花纹上最后用金加描轮廓及花叶筋脉等,地方风格很强;螺钿镶嵌即贝壳镶嵌,它根据螺钿之厚薄,有厚螺钿与薄螺钿之别,厚螺钿又称硬螺钿,薄螺钿又称软螺钿。以上两种都是平嵌,即螺钿与漆面齐平。此外还有一种浮嵌,就是螺钿稍高于漆面,呈现出一种浮雕的效果。山西螺钿大多是软螺钿,色彩丰富炫目,镶嵌技艺精湛,再配以山水花草、诗词歌赋的图案,整个作品非常精美,多属于千里一派的风格;云雕也称剔犀,是雕漆工艺的一种。始于唐宋兴于明清,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云雕图案多以回旋生动、流转自如的云纹组成。云雕技艺一般用朱、黑二色天然大漆在器物胎体上髹涂,涂的时候要有规律,交替涂刷七八十道,直到漆的厚度达到5毫米。再用刀在漆上剔刻,刻出来的刀口上宽下窄,棱面分明,呈现“V”状,刀口剔断面可以看见反复交替涂刷上的色漆层,形成了均匀分布,形态美丽的彩云般的图案。山西云雕漆器技法传承自明清时代的剔犀技法,但漆层较薄,黑、朱二色漆层交替镶嵌,漆面呈现黑色或者深枣色,手感光滑,质感古朴。

平遥推光漆器是“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1956年,在山西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出土的一扇汉代五页人物故事彩绘屏风,就是平遥生产的漆器。屏风朱漆底上勾黑线轮廓,内填白、黄、红等色。这种画风,基本上反映了平遥漆器当年的风貌。到了唐代,平遥漆器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明清两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令漆器的生活需求和商业需求都大大增加,由此平遥推光漆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中期,平遥推光漆器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销售,后来更是走出国门,销往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及东南亚各国,成为颇具影响的出口创汇产品。平遥漆器制品有实用品和陈饰品两大类,实用品如漆柜、漆箱、条案、方桌、茶几、漆盒、梳妆台等,陈饰品主要是各种屏风和漆画。目前平遥推光漆髹漆技艺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工艺美术馆都陈列和收藏有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最为显著的髹漆技艺就是描金彩绘技艺和推光漆工艺。描金彩绘工艺包括平金开黑、堆鼓罩漆、擦色、彩绘勾金、三色金、晕金、搜金、三金三彩、沥螺、沥金银、软石镶嵌、蛋壳镶嵌十二种,其中前六种是传袭下来的老工艺,后面是经过研制陆续增加的新技法。描金彩绘所用的颜料是用大漆加入银珠、石黄、毛蓝等特殊颜料调配而成,这种颜料一般毛笔无法驾驭,需要漆器师傅专门制作工具。推光漆器制作复杂,对工艺要求很严格,从底漆到面漆要反复多次髹饰,且每上一道漆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推光漆器的推光是髹漆的最后一道工序,这道面漆要求漆器艺人用手掌推磨抛光,且要蘸上不同原料多次打磨。一般先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打磨的时候要蘸上加了椴木木炭的水打磨,这样出来的漆面才会更加黑。之后要用头发蘸上油打磨,以增加漆面的亮度。最后要用手掌蘸上特制的细砖灰和麻油打磨,使漆面达到黝黑光亮、平整如镜的效果。

稷山螺钿漆器是中国漆器传统制作工艺的一种,属细软螺钿。软是指贝壳中之珍珠层,薄如蝉翼,此艺术品是用贝壳中的珍珠层与金属丝片组成纹样,镶嵌在推光漆器上,故称软螺钿漆器镶嵌工艺。据历史记载,稷山螺钿漆器自唐代开创后经久不衰,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两代,稷山螺钿漆器一直作为皇家专利,但清末,此技艺开始衰退,几近失传。上世纪70年代,为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艺术家们潜心研究,各方搜集历史资料,恢复原来的传统制作技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该技艺重获新生,创作出了许多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漆器工艺品,并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螺钿漆器的用材为贝壳和大漆,还有轻工部推广的可代替大漆的腰果漆,天然环保无污染。螺片美丽自然的色泽,映衬在厚重的大漆漆底上,随视角不同而变幻,令人暇想、美不可言。螺钿漆器制作工艺严谨复杂,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一道出问题则影响到整体效果。

新绛云雕漆器是一种饰有五彩祥云图案的雕漆工艺制品,是中国漆器文化遗产中比较稀有和珍贵的一个种类。明清时期云雕漆器主要供皇室贵族使用,宫廷供养专门的漆器艺人制作云雕,民间很少见到。清朝末年,随着皇室的衰败,不少宫廷漆器艺人散落民间。当时山西绛州经济繁荣,商贾云集,这批宫廷艺人就带着他们的制作云雕漆器手艺在绛州落地生根下来,由此云雕技艺流向了民间。20世纪30年代,新绛漆器作坊有12家之多,王思恭、赵普元、薛仙基、王小虎等漆器艺人不仅熟练掌握云雕技艺,还都带出了徒弟传承这一工艺。1958年,新绛工艺美术厂的成立使新绛云雕漆器走上了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如今,云雕漆器融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生产出了大量古朴雅致,使用精美的器具。特别是云雕案桌上的彩云图案有3D立体效果,凝神聚目观看,仿佛是天上霞云徐徐舞动,精美逼真。2011年,“绛州剔犀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漆器是三晋文化历史积淀的成果,它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品种。随着现代生活的急剧变革,山西漆器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主要体现在由原来劳动者的生存需要变为专业爱好者的一种技能,设计制作上更加专业化,作品风格强调与现代生活结合,呈现出更强的装饰性而非实用性。山西漆器没有因为时空的变迁而消失,而是作为装饰元素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中。

推荐访问:漆器 成器 山西 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