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心得

小议风水学中蕴含的地理观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9 08:40:20   浏览次数:

中国的风水术又称堪輿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择吉避凶的术数。“堪輿”即为相地、看风水的意思。古人认为,宇宙和人体均由“气”所生,自然变化、人的祸福均与气有极大关系,所谓“有气则生,无气则死”,因此,古人一定要找一个生气旺盛之地居住和埋葬。“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作的《葬经》,书中记有:“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可见风水自古就是相地之法的两大要素。风水术后来与阴阳五行学说、易学理论、谶纬之学相融合,形成一整套的“风水学”理论,让人真伪难辨,泥沙俱下。但是,它能相继传承两千余年不灭,必然有其合理的成分,其中,选择墓藏之地,迷信成分居多,而选择建筑居住用地时,则包含了一些合理的、朴素的地理学道理。

风水术把大地看作一个有机体,认为大地各部分之间通过类似于人体的经络穴位相贯通,而“生气”便沿经络而运行。例如,风水领域的名著《水龙经》中有:“夫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在此基础上,风水术形成了一套十分系统的相地方法,可概括为“先看水口,次看野势,次看山形,次看土色,次看水理,次看朝山朝水”等,后来被总结为龙、穴、砂、水、向,称之为“地理五诀”。其中,“龙”代表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穴”即为吉祥之地,风水术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寻找这个吉祥之地;“砂”是构成穴的要素,即环绕着穴草木山石的形象所体现出来的“生气”,风水先生以砂定穴,有“砂越壮,穴越旺”之说;“水”是指河流、湖泊等形态、走势,风水家认为,水是山的血脉,所谓“龙脉”,就是山绕水聚、两水交汇之处,这就是所谓的“水交则龙止”;“向”即方向、方位的意思,有“千里江山一向间”之说,从而说明确定建筑方向的重要性。

从以上阐述中可发现,风水学中所体现的地理观有如下几方面。

一是体现地理学中“区位”的观念。风水说最显著的功能是为居住地和墓地选址,其选址方法根据山、水、土、气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尽管其依据的联系中不少是唯心主义的主观臆造,但其中的科学成分还是很明显。如主张在河流交汇之地建居住地,如今看来也很有道理:河流交汇处,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方便,同时,利用河流航运,对外联系方便。追溯到远古,这样的位置也是捕鱼、狩猎的好地点,是先民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容易生存的地方,即要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二是追求“人地和谐”的观念。在选择居住地时,注重协调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格外看重地貌、地质、地势,看重山、水、草、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洽、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符合现代审美观,也符合现代的可持续发展观。

三是渗透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观念。如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作为宅、村、镇的选址原则。背山,即基址的后面要有马蹄形山丘,左右有左辅右弼的次要山峰,这些山峰不能有崎岖不平、丑陋不堪的形貌,这样才是“吉山”;面水,即基址前方不远处应有水,最好是月牙形的池塘,若是村、镇,水流则要平缓,迀回曲折。现在从地理学观点来看,这样的地区不仅利于避风、取水,生产、生活方便,而且是洪涝、滑坡、泥石流极少发生的地区,现在仍然是良好的居住场所。再如,“大门朝南,子孙不寒,大门朝北,子孙受罪”,这样的方位朝向,很是符合北方建筑朝向,可以充分利用光照,防寒保暖。

从以上说明可以看出,古代的风水学有很大的迷信成分,把人类的居住环境与人类一生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包括天象、水象、地质结构、住宅之间、庙宇、建筑结构、人生八字、财路、仕途等,被风水先生用作“掐算”依据。但是,古代人类在住宅选址时,考虑房屋朝向、庭院与树木、门与门之间对称等,以利于通风、采光;房屋的排列、高低及山川草木对住宅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大气温度、湿度等,影响人们生活的舒适度,这种以人的生存环境为出发点,通过认识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的观念和行为,则是有科学依据的,同时,也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推荐访问:小议 蕴含 风水 学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