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会议发言

马克思历史发展视角下的人类发展: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所有制形式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9 08:58:40   浏览次数:

工作坊),进而演变成为中古世纪时因铁器工具普及与庄园制度形成而造就的封建社会(传统的“工作场”——工场)。而尽管18世纪后期各种工具机的发明与运用固然大幅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但直到1784年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与普遍应用才代表着整体工业生产根本基础的提升,它不仅是所有工具机的基础动力,而且因为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力来源,使得大型机具的生产(专业化的大规模生产线分工模式)成为可能(现代工厂)。换言之,蒸汽机的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代表着它整合了资本主义总体的生产流程、生产分工。从此,资本主义就跃进为新的历史阶段,在全新的生产基础上运作。

总的来说,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而新的生产技术带来的是产业结构的全面性转变,新的产业结构在分工上比以往更加细密,其总体结构内部也必然是更加复杂与多元,反映出社会生产过程里分工阶层的复杂化与多元化;而新的产业结构与新的社会分工,同时也因此而全面地提升了生产力,代表着一个新的生产关系与一个新的社会经济型态已开始形成。以上这种社会体制阶段式的发展,基本上是生产关系从某个阶段质变而整体地转换到下一个阶段,并非单单只是部分的转变。因为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是生产资料的支配所有者与劳动力的承担背负者间的阶级关系,此种阶级关系的变化正是社会体制变化的主要内容。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阶级的区分肇始于生产力的发展,导因于对生产资料的控制以及剩余价值的出现,至于阶级的兴起,则为社会分工的结果,也与私产的蓄积、资本的积累有关;而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类演化的历史上,两个针锋相对的阶级为直接从事生产活动的被统治阶级以及控制生产资料与剩余价值的统治阶级。

当然,这些生产资料在最初的原始公社阶段时并不属于私有财产,而所有的土地和资源也都是公有、共产与共享的;然而,当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分工新型态的出现,某个集团成功地垄断了关键资源,透过经济力量创造出政治与法律制度,借此来控制其他人以捍卫其阶级利益时,则阶级异化的发展也就摧毁了原始公社的秩序。与此同时,包含宗教、道德、风俗、艺术、文学等文化层面,甚至是在整个社会上意识形态的精神层面也都出现类似变迁。新的生产关系影响了经济基础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形成了一个新的型态,让统治阶级得以剥削其他所有的人。

事实上,首个出现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阶级社会为奴隶社会,那是当原始公社不合乎实际需要、逐渐式微之时,由奴隶社会来取而代之的。在奴隶社会中,拥有奴隶的主人为统治阶级,奴隶则为被统治阶级;接着出现欧洲中古世纪的封建社会,在帝王的支持与允许下,握有土地的封建贵族、庄园领主、武士僧侣等成为了统治阶级,农奴即是被统治阶级;降至近世资本主义社会兴起后,掌控经济优势和实力、拥有社会地位及势力的资产阶级(亦即有产阶级)即为统治者,反之,由普劳大众们所组成的劳动阶级(亦即无产阶级)便成了直接生产者与被统治者(可参考表-1)。

其实,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所有的价值都源自于劳动者,但在当代的资本主义体系下,雇主(企业资本家)只愿意让劳动者分享由其所创造出的价值的一小部份而已,也就是大约仅能够让他们勉强糊口的程度罢了,甚至还不足以维持家庭之温饱,至于其它绝大多数剩余的价值则均被雇主中饱私囊去了。因此可以说,雇主给予劳动者的工资与由其所生产的成品是不成比例的,劳动者生产之成品(商品)为企业资本家创造了高额的利润(简单来讲,即商品市面售价减掉生产成品的研究开发金额、实际生产成本与行销流通费用后者),而该利润却几乎被企业资本家所独占,辛勤工作的劳动者所付出的贡献,无论是在精神、体力或薪资方面都受到了雇主的剥削。此即企业资本家的恶毒之处,也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这是因为欧洲在中古世纪以来长期为严守庄园制度与教会体系的封建社会,很不自由;在社会上,生活层面唯土地所有者的庄园领主马首是瞻,而在道德层面则以神为本,一切按圣经、神权的解释,所以人的行为、思想并不自由。嗣后,文艺复兴运动展开,开始反思与追求人的价值和权利,并以自由作为最高价值,这是过去一千多年来的不自由所反弹出来的思潮,所以造成资本主义社会最高的价值就是自由,特别是个人的自由。其反映在经济行为上即为以私有财产权为基础,对于受薪劳动者的剥削以从劳动生产中去吸取剩余价值,以及不断追求利润率的零和竞争与有效资源的重新配置,还有资本持续的积累、再积累。简单地说,就是以扩大私人所拥有的企业集团来垄断市场为目的。

推荐访问:马克思 发展 生产关系 所有制 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