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宣传

基于五项工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探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39:01   浏览次数:

摘 要: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提出了素质教育“五项工程”。2012年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进行了重新调整,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万方科技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及师资结构,决定重点建设人文地理与城乡专业,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抓住专业调整的机遇,此次修订尝试将素质教育“五项工程”纳入培养计划,以期适应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b)-0208-05

Exploration about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human geography&rural-urban planning based on Quality Education “five project”

HU JunHui Liu DanFeng

Abstract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puts forward Quality Education “five projec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adjusted to the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2012, the origi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urban-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changed into human geography&rural-urban planning and natur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eacher structures of Wanfang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decide to build the human geography&rural- urban planning specialty and revise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Grasping at the opportunity of the professional adjustment, we fit the Quality Education “five projects” into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 so our graduates’ comprehensive ability can adapt to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Human Geography& Rural-Urban Planning Training Scheme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高校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教育部对199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专业设置的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为配合上述调整,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按照对照表,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调整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结合学科特点及师资结构,决定重点建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基础上修定培养计划,重点补充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相关课程,同时,将素质教育“五项工程”纳入新修订的培养计划,进一步强化学院特色。

1 素质教育“五项工程”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万方科技学院提出素质教育“五项工程”——思想品德提升、书香校园、应用文写作与口才训练、身心素质培养、社会实践等。

思想品德提升工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理论素养和个人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书香校园工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20~30本中外经典名著的阅读任务。以此使学生广泛涉猎经典名著,开拓视界,丰富人文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养成浸润书香、沁心墨牍的良好习惯。

写作与口才训练工程——根据专业培养需要,拓展应用文授课内容,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基本知识与技能。采取多种演讲形式,切实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演讲能力和社交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

身心素质训练工程——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晨练和课外体育锻炼,引导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开设心理咨询课,有效预防心理障碍发生和进行心理疾病治疗,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社会实践工程——采取学校指导和学生自主设计相结合的形式,建立分层推进的社会实践体系,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三大功能与创业就业紧密结合,培养吃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五项工程,使学生具备“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能力,适应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要求。

2 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2.1 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2009年制定的,主要有通识教育基础课程(80学分,1508学时)、学科基础课程(57.5学分,918学时)、专业限选课(至少选32学分,500学时)、专业任选课(至少选12.5学分,198学时)、实践环节(35学分)组成。如表1所示。

2.2 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存在问题

2.2.1 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据表1分析可知,我院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理论教学课程较多,实践教学课程偏少,课内教学课程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79.0%,集中性实践环节仅为17.9%,比重较低,实践环节仍以课程实践环节为主,素质教育“五项工程”没有编入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社会实践环节课程,学生缺乏动手和实践的锻炼,导致学生自身综合实践技能较为薄弱,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2.2 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宽泛,特色不突出

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涉及资源、土地、地理、环境、管理、规划、化学、测绘、经济等,致使学生学习内容过于宽泛,培养方向不明确,研究范围广博而不精,缺乏主干方向,没有自身特色,如侧重环境、地理、地质等,造成专业学而不专的窘境。

2.2.3 学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根据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了环境、地理、规划、管理、经济等课程,但学的又不深入透彻,缺乏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技能的要求,导致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处处碰壁,很少有和自己专业相匹配的单位。

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3.1 优化目标的确定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我们根据调整后的专业性质和发展趋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实施“重德育、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为“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和城市,微观居住区的规划教学实践,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基本理论和掌握城乡规划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旨在为地理科学和规划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质生源,同时,也为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编制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居住区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工作培养专业人才。”

3.2 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进度安排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对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在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中,我们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对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同时,贯彻学院强化主干课、特色课的学习;积极落实素质教育“五项工程”的教育理念,并将其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适应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分为三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实践教学课”。

本次培养方案修订,按照教育部要求及专业性质,对教学进度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第一、二、三学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四、五、六学期主要学习专业课,第七学期主要学习专业任选课,且仅安排6周上课时间,其余安排为学生考研和参加专业实践时间,第八学期主要开展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教学进度安排计划表,如表2所示。

本次培养计划对课程类别进行了重新梳理,使之更加符合学院的课程体系构建指导意见。

公共基础课——即原培养计划中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本次修订删除了与本专业没有关联的C语言程序设计和工程化学,并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两门课程归入共同限选课,同时将素质教育“五项工程”中的应用文写作、课外体育锻炼、经典名著阅读、口才演讲纳入公共基础课,占公共基础课学分比重为15.3%。

专业课——依据国家教育部专业调整指导意见,本次修订对原培养计划中的专业课程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删除与专业培养方向偏离的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数学测图原理与方法、西方经济学、农学概论、土地资源学、土壤学、土地生态学、土地开发复垦学、土地评价、计量地理等。并根据我院自身特色(系部为建筑与测绘工程系)和调整后学科性质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AUTOCAD、测量学基础和地图学设置为专业基础课,占专业课学分比重为27.1%,同时新加城市地理、经济地理、居住区规划原理、详细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常用方法、城乡规划法规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sketch—up、3dmax)等与地理学和规划学相关课程为专业课程,并加大其在专业课学分中的比重,为57.45%,使专业培养方向更为明晰。

专业选修课——本次修订改变原培养计划对专业选修课的模糊设置,按照学科培养目标,分为专业限选课(村镇规划、不动产估价、生态环境与规划、西方城市规划理论)、专业任选课(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旅游规划、城市规划快题初步、中外城市建设史、环境质量评价)和共同限选课。专业选修课修满72学时/5学分,专业任选课修满64学时/4学分,共同限选课修满64学时/6学分,通过此类课程的设置以及学时和学分的要求,达到拓宽学生的专业相关知识的目的。

实践课程——本次修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素质教育“五项工程”中的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6学分)和劳动教育(1学分)纳入培养计划,同时也安排测量学1周实习,人文地理学1周(开封市或洛阳市二选其一,且都已设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自然地理学1周(已设立安阳市林州太行山大峡谷实践教学基地)校外专业实习,城乡规划课程设计1周,生产实习10周等专业实践类课程。课程的设置旨在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适应新时期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4 结语

新修订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主干学科是地理学和规划学,培养方向明确,针对性强。同时将素质教育“五项工程”纳入培养计划,可以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满足当今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但是,将素质教育“五项工程”纳入培养计划,学分和学时的安排是否合理,还需今后不断实践检验,总结经验教训,以期不断调整与完善,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继生,丁四保.面向21世纪优化人文地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J].高等理科教育,2000(6):29-32.

[2]谢双玉,刘大均,胡静,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7):173-179.

[3]宋戈,袁兆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81-82.

[4]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2-25.

[5]赵映慧.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4):94-98.

[6]徐丽华,岳文泽,朱恺军.基于《城乡规划法》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5):134-136.

[7]叶新才,黄远水,李洪波,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经济师,2007(8):133-134.

[8]邹家红,袁开国,刘艳,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1):110-113.

推荐访问:人文地理 探究 五项 培养 城乡规划


[基于五项工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探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