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团范文

对我国当今人文地理研究的动态\若干问题的思考及前景展望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3 08:39:29   浏览次数:

摘要:近几十年来,人文地理学在实用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并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但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十年来人文地理却少有理论上的进展。主要介绍了近些年来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动态,思考了人文地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人文地理学之后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动态;问题思考;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1-0194-02

自人类从地球上出现,人们就对自己生存的周边环境进行着探索和认识。因此,可以说

自从人类有思想开始,地理学就开始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与周边的环境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之地,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地球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众多地理知识,但这些知识真正成为学问是18世纪之后的事情。18世纪中叶以来,地理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并逐渐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支派。自然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学则是着重研究地面上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传播和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一门学问[1]。

一、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人文地理学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以前),一些学成归国的爱国青年在理论探索中建立起人文地理学,这一时期主要借鉴欧美的经验理论,并尝试性地对一些典型区域进行研究。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50年代,受到前苏联的影响,我国的地理学着重于自然地理的研究,人文地理学则长期被偏废,70年代末期,人文地理稍有起色但又被文革所湮没。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80年代,人文地理学开始复兴(以1980年第四届中国地理学会召开为里程碑[2]),李旭旦先生提出复兴人文地理学的战略口号,人文地理研究逐步走上正轨,并在此之后日益壮大。也有学者将20世纪80年代后的人文地理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东南亚经济的繁荣、中国乡镇企业的崛起、西方国家企业的扩张,使得人文地理研究开始在国际上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末),知识经济的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推广等均对人文地理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第三阶段(21世纪以来),新经济地理学、微观地理学、实践地理学等逐渐兴旺,人文地理相关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最新动态

在我国,与人文地理密切相关的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人文地理的分支学科迅速发展,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也日渐丰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文地理研究逐步趋向多元化发展,从不同视角、不同手段进行不同区域、不同问题的多方位研究[3]。

1.注重不同学科间的交叉

当今人文地理学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的联系日益紧密,演化出了一系列新颖的研究主题。人文地理属于边缘学科,特别强调与其他学科的协作与交流,近几年人文地理学其他一些学科相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人文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以区域差异的思想来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工业区地理分布及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等;人文地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在人口地理中大量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如结构主义、行为主义、人文主义等;人文地理与犯罪学等相互结合形成了城市犯罪地理学。

2.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一直以来,人文地理学都是一门描述性的学科,实用性不高。现在,人文地理学科学观点日益现代化,不仅要求适应经济发展,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更注重解决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人文地理现在与地区资源开发评价、城市区域规划等相结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实用价值。当今的人文地理学强调社会、文化等非物质因素成为研究重点;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主体进行研究成为了主流。

3.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只局限于野外考察、查阅文献、社会调查等几种有限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计量地理学被引入人文地理的研究中。计量地理学突出的方法包括模式的应用和体系的分析。在模式应用中,建立了线性规划、最小运费网络流、多目标规划、区域系统工程和区域系统模型等等,为推动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的人文地理的量化发展过程虽然曾出现过诸多阻碍,但其总体发展趋势是向上的,现代化的量化手段在人文地理中的应用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与此同时,一些空间技术(3S技术)的应用、模拟仿真、科学模拟等为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理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深度。

三、对人文地理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1.理论基础发展薄弱且理论体系松散

虽然人文地理学的实用性越来越强,但其理论研究水平并未取得长足进步,纵观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有关人文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少有建树,再也没有产生像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心地理论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一门学科的独立性在于具有自己的特殊领域、方法和理论,其理论发展为该学科存在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这门学科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只有理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学科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因此,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积极寻求创新成为了以后人文地理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方向。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人文地理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涉及了旅游规划、区域经济研究、城镇规划、景观设计、环境保护、人口问题等方方面面。虽然各个分支学科都以人地关系作为研究的基础,但大部分分支学科之间缺少了必然的联系,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与模式将各学科联系在一起。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松散,影响了它的综合发展[4]。

2.人文地理学的学术地位不高

在我国,人文地理虽然得到了复兴,但与自然地理学相比其地位仍然处于劣势。

从国内学术组织、地理知识普及程度及专业期刊的种类上可以看出中国当前人文地理学科的地位较低,目前国内纯人文地理学专业期刊只有《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两种[2]。再从全国重点学科的数量来看,自然地理有5个,而人文地理仅2个。在学科投入项目方面,自然地理高于人文地理,以中国1991年、2001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1991年自然地理80项,人文地理17项,前者是后者的7倍,2001年有明显改变,但仍然有较大差距,自然地理65项,人文地理33项,前者仍是后者的近2倍[3]。

再以我校的地球科学系为例,自竺可桢老校长一手创办史地系开始,经历了无限的辉煌,但现今的地理学发展遇到了瓶颈:城市规划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从地理系分离出去,在建工学院发展起了一片新的天地;GIS本来是运用于地理研究的一种手段,但现在也正在逐渐成长为一门较独立的学科,现在的人文地理学发展已经举步维艰。人文地理学在这样的压力下,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甚为艰难。我们确实应该停下来反思一下,各学科都不断发展的时期,地理学究竟改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

3.研究方法增多,但力度尚缺

在人文地理研究方法中,目前仍偏向于传统的定性、定量分析,对一些本应采用的方法目前仍涉足不够,如:1)社会调查法,在区城社会经济分析中,仅依靠统计数据虽能揭示其宏观格局及变化,但精细研究尚需要较严密的社会调查,其实诸如人文地理研究中的民族、文化、宗教研究有时也需要大量的调查数据作支撑。2)数学方法,在区城发展中,很多社会经济现象都是有规律的,且可量化,但现在应用力度仍然不足。3)专家经验案例库应用,专家经验是很宝贵的社会财富,目前尚零星分布于不同区域,根据某一专题建立相应的专家经验案例库,将十分有利于人文地理学的持续发展。4)系统论等分析方法,人文现象涉及因素众多。故分析其间题也应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协调论、突变论等。[3]

四、对人文地理学的展望

人文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艰辛的,现在也面临着不小的困境,今后人文地理学也许能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取得进展:

1.应用先进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各学科的发展都带来了促进作用,随着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增强,其能实现的目标也越来越多。将更多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将会为人文地理学在实用性上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

马克思曾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运用了数学时才能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计量地理学将数学方法带入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相信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还应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学方法如统计学等数学方法的成熟运用,也许能将人文地理学带入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期待着我国的人文地理以及地理学重塑辉煌,相信这门古老的学科在不久的将来将重新焕发耀眼的青春光彩。

参考文献:

[1]谢觉民.人文地理笔谈——自然·文化·人地关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乔家君,李永文.21世纪人文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J].人文地理,2000,15(5):58—61.

[3]乔家君.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研究进展及趋向分析[J].人文地理,2004,19(3):78—83.

[4]翟有龙,李传永.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现状与发展[J].四川师范学院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2):15—17.

推荐访问:人文地理 若干问题 展望 当今 前景


[对我国当今人文地理研究的动态\若干问题的思考及前景展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