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学习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探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9 08:44:00   浏览次数:

[摘 要] 当前,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已成为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适应经济及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汇华学院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狠抓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声誉显著提高。借鉴其经验,要不断推动独立学院转型,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使独立学院长久生存,并成为促进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汇华学院;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2-0007-03

据统计,我国普通本科院校1171所,其中独立学院有293所[1],约占普通本科院校的25%。另外,1999年以来的新设本科学校647所[2],独立学院在其中约占46.8%。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主力。《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3]可见,转型是大势所趋。在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独立学院何去何从,如何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如何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独立学院面临生死存亡的诸多挑战,适应新形势、明确新定位、谋求新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 独立学院转型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必然选择

1 我国高等教育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等方针的确立,为民办教育的健康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号角,提出了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明確指出,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要加快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本省市的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因此,按照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明确自身发展定位,积极稳妥地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独立学院今后发展的必然。

2 国家创新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为高校融入经济社会主战场、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呼唤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创新实用人才。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作为独立学院,有责任和义务在促进地方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文化强省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3 独立学院多年办学发展的需要

相比老牌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发展年限较短、办学资源有限、生源质量偏弱,不足以支撑其向学术研究型大学转型。相反,独立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探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灵活的专业设置贴近社会需求,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声誉及影响力不断提升,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有了更多现实的基础和支撑。

因此,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目标定位,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符合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现实需要,符合独立学院多年自身发展实际,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定位方向。

二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发展现状及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新机制新模式规范办学,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专业结构比较合理、以教师教育为主、基础学科优势突出、应用专业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力较强的“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校本部错位发展,在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建设方面已形成鲜明特色。信息技术类、经济类等专业设有“订单班”,依托企业生产项目实践平台,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深入合作,全方位、多角度探索与构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学院毕业生以优异的表现在省内外重点中学、企事业单位招聘以及公务员招考、国家基层就业项目中脱颖而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以上,考研率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学院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公布的全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学院连续3年位列榜单前10名。汇华学院积极探索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人才培养、办学机制和模式上大胆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差距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扶持政策的缺失

尽管教育部在2008年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作为规范性文件指导独立学院规范发展,但相关的配套及保障性文件则相对不足。26号令颁布后再没有发布过关于指导独立学院发展的正式文件。目前国家把独立学院的发展权限、责任下放到省级教育部门,而某些省份仅仅按照“非公即民”的思维定式,迫使一些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高校或回归母校。政府对独立学院没有经费投入,且在建设用地、税收、招生指标等方面鲜有政策倾斜。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学费,而某些省学费标准近16年没有调整。随着物价上涨,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学院规模效益明显下降,资金困难问题更加严峻,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办学积极性。目前,仅靠学生学费来维持运行和发展难以保障学院的良好发展,更不利于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2 人才培养定位受困于母体高校

多年来,母体高校一直是指导独立学院教学和管理的主要承担者。学科专业主任一般从母体高校中聘任,人才培养方案或多或少具有沿袭和移植现象,尽管学院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技术型人才,但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很好适应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要求,专业设置应用型特征不够显著,专业改造、应用型专业建设和特色专业培育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贡献度不足,人才培养与社会关联度还不够紧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 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河北省绝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存在师资短缺现象,汇华学院也不例外,真正自聘教师少,高层次人才缺乏,适合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更是屈指可数,师资的主要来源一是从母体高校中选聘,二是通过社会招聘应届硕士生或博士生,前者由于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成为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较受学生喜爱,但教师授课方式方法、教学内容与母体高校雷同,缺乏针对性和应用性;后者师资相对年轻,但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实战技能,不能在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距“双师型”教师还有很大差距。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并且是某个专业的行家里手,实践经验丰富,而就目前现状而言,师资的制约使得转型道路举步维艰。

4 行业企业参与程度不高

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需要深入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政深度融合。与德国、瑞士等国的“双元制”相比,我国地方高校在吸引企业参与、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价值的程度较低,相应的体制机制仍不够健全。[4]独立学院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应用型研究更是欠缺,能为地方政府及当地企业提供的科研成果较少。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确不错,但由于地方政府缺乏制度和鼓励政策,致使企业参与高校办学的积极性缺乏。在产教融合方面,地方教育部门也没有充当好高校与企业的纽带。行业和企业的参与程度不高,产教融合存在缺失,导致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相对缺乏实践技能。

三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的思路

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是汇华学院“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汇华学院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不仅要明确办学定位、更新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1 明确办学定位、更新教育观念,为转型创造浓厚氛围

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有清晰的理念、明确的思路与方向。汇华学院改革发展要坚持“守正出新;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益第一”的原则。在办学定位上,着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在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的应用本科教育层次,牢固树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从目前来看,要按照“稳定规模;调整结构;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举措,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与母体高校互补办学,探索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思路。另外,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机制。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改变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状况,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2 加强专业改造,建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汇华学院要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构建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体系。积极推进师范类专业群改革建设和非师范专业转型发展,引导各学部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对接区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增设应用型专业,进一步提高专业对社会的适应度。建立行业、企业相关领域专家参与的校内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和校企共同参与设置专业调研论证机制,完善校内专业设置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集中打造地方(行业)急需的特色优势专业和专业群。在课程上,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技术与应用技能培养,研究构建跨学科、跨专业,人文精神与科学思维融合,专业知识与动手能力凸显的课程体系。探索将课程体系模块化,可根据实际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习实践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五大模块,通过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逐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奠定基础。

3 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汇华学院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探索研究性、探讨式、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断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鼓励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模拟训练法等。在教学手段上,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电子图书馆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促进教育教学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融合,推进互联网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逐步使大学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师范生顶岗实习工程和非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积极构建与学科专业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另外,积极拓展大学生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渠道和平台,创造条件,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鼓励或要求学生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提高考证率。

4 重视“双师型”师资,建设与转型相匹配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力量,针对汇华学院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经验缺乏、科研成果较少的实际,要坚持内培外引,努力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在建设上,要放开胸襟积极“引”,放开视野主动“育”,放开手脚大胆“用”,激发人才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重点要引进专职的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或有很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博士、硕士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要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有比例。重视对引进教师的后期特色专业化培养,加大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校内外培训力度,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考评机制和制度建设,探索有效激发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积极性的途径,更多地搭建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出国培训、企业实践,参加企业、工厂、科研单位的项目开发,让他们充分释放和增强教师的立德树人能力、学术创新活力和自主发展潜力,更多地参与项目决策管理,参与承担重大课题。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要求和教师自身发展需要,逐步构建教师学历进修、学科知识技能培训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为应用技术型人才教学服务。

总之,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适应形势,谋求发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不断推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克服转型道路上的种种阻碍,使独立学院成功转型,在稳步推进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继续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EB/OL].(2014-06) [2015-10-3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s8493/201412/182068.html.

[2]产教融合发展战略驻马店论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 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EB/OL].(2014-03-12) [2015?10?30].http://info.huanghuai.edu.cn/gb/ zmdforum/1tyjzx/19_15_33_665.htm.

[3]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 决定[EB/OL].(2014-03-24)[2015?10?30].http:///ztk/xwfb/2014/gxbjhzyjyggygzqkxwfbh/ 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_1.htm.

[4]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 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15-18.

推荐访问:探析 转型 路径 独立学院 实施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探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