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破解高职院校经费困境的思路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9 08:45:40   浏览次数:

〔摘要〕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是实现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仍然较低、不同地区及不同层次院校间经费投入水平不均衡、未来经费投入压力仍然很大等,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建设,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吸引力。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政策,尽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学校投资为核心、企业大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渠道。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筹资渠道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1203(2016)02- 0109- 03

DOI:10.13964/j.cnki.zgsxswdx.2016.02.028

高职院校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稳定增长的经费投入。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虽然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有了很大的增加,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相比仍然有着不小的缺口,同时还存在着地区投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的研究,认真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破解对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政策梳理

近年来,高职院校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国家在这一体制中扮演着引导、推动的角色,省、市、县三级政府则担负着主要的投资建设责任。在这一管理体制下,国家在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方面总体制定了“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分担,鼓励广大的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的筹资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地方教育附加费中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占比

1996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职业教育法》指出,地方教育附加费可用于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应多渠道筹集资金,举办者要按标准足额拨付,并实现财政职教经费逐步增长;2002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则明确要求城市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教的经费占比不能低于15%,已经实现普九的地区不能低于20%;2006年,国务院又将这一标准分别提高至20%、30%;2014年,国务院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重新作出明确规定,全国所有地区(不区分城市、农村)的这一指标都不得低于30%。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经费保障作用。

(二)确保各级财政对高职院校投入的稳定增长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发〔2007〕14号)中强调指出,教育投资不是消费投资,是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各级财政要优先保证教育支出,千方百计增加投入,做到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逐步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同时,明确地方各级政府是高职院校投入的主体,中央财政以转移支付、专项经费的方式解决高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扶持重点院校发挥示范作用。

(三)督促各省制定落实高职院校财政年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2014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各省制定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实行财政为主、多元投入政策。从2014年起,中央财政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激励、引导各地建立完善高职院校年生均拨款制度,并要求各地高职院校于2017年达到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

(四)鼓励社会资本办学,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完善多元主体投资体制

201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鼓励多渠道投入,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职教集团发展,即国家鼓励国外资金参与高职办学,允许高职院校自身贷款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助学贷款,支持建立民办高职院校,提倡个人、机构捐资助学,加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职办学。

二、当前高职院校经费投入面临的困境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临着因经费不足制约其持续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仍然较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底子薄、规模大,目前年在校人数已经超过千万。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总体办学条件仍比较薄弱,这一点从生均经费投入上可以得到明显的反映。2012年,教育部曾发文推动各省级行政区制定和实施了职业院校财政生均拨款标准,但这一政策属方向性指导,并没有确定具体的标准。直到2015年,国家才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到2017年各省专科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平均水平不低于12000元〔1〕。从各地实际情况来看,要整体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校均规模仍在不断增加,截至2014年年底,仍然有9个省份未制定高职教育生均经费标准〔2〕,已经制定标准的省份也存在标准偏低、拨付不到位等问题〔3〕。

二是不同地区及不同层次院校间经费投入水平差异较大。综观我国众多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主办的,且分属省、市、县三级。我国地理区域跨度大,各省及直辖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即使在同一省及直辖市内,各市、县的经济实力也有较大差异,导致不同区域、不同行政层级对高职院校的经费保障能力有很大不同。据统计,我国有300多所高职院校分布在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有90所高职院校是由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县级政府举办的,经济实力的差距导致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相差甚大。目前,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在部分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富裕的县还难于得到落实。总体来看,分属省、市(地级)、县管理的职业院校在经费投入上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生均经费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2〕。此外,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经费投入方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2013年,地方普通本科的生均经费支出是高职院校的1.64倍,差距在2倍以上的省份就有6个,其中贵州省的差距最大,达到2.5倍。2014年,普通本科院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3 478元,而高职院校仅为7897元〔4〕。同样的差距,还存在于公办高职院校与民办高职院校之间。

三是未来经费投入压力仍然很大。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的目标要求,到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要达到1390万人,到2020年要达到1 480万人,而2014年年底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才首次突破1 000万人,达到1 006.63万人〔2〕。以当下的经费增长水平测算,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同时,目前高职院校的生师比已经呈现逐年攀升的态势,国家要想在稳定合理生师比的同时扩大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规模,所需投入的经费将是十分巨大的。

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不足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最为直接的是导致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改善,教学仪器和设备难以得到及时更新,不仅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由此带来的高学费依赖会降低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不利于高职院校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方面,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其硬件基础薄弱。首先,实训基地建设乏力。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关键和基础,其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投入成本巨大,包括场地占用大、资金投入大。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来看,大部分学校投资建设的实训基地,充其量只能称为实训室,尽管如此,也只是学校的重点专业才能有此“待遇”,并不能覆盖到所有专业。即使这样,实训室的建设水平也达不到国家要求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其次,教学仪器设备更新滞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精、尖化,导致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成本越来越高,不少高职院校受教学经费所限,常常不进行及时更新,有的虽然更新了但并不投入实际教学使用,只是拿来作参观和展示,而真正能够将高新技术设备配备、应用于实践教学的,只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吸引力降低。从全国来看,2010年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中,国家财政投入占43%,学费占44%〔5〕。这样的收入结构与国家确定的“地方财政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的政策甚不相符。至于民办高职院校,学费收入则成为其办学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有307所民办高职院校,他们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个人年均学费大都在7000元至15 000元之间,远高于公办高职院校4 000元左右的学费。另外,我国目前有300多所高职院校分布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过高的学费收入依赖无疑成为限制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门槛,大大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三、提升高职院校经费保障水平的对策选择

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是促进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它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尽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学校投资为核心、企业大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渠道。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首先,中央财政应增加支出力度,确保高职院校专项经费年均增长比例和绝对增长额双提高。应提高中央财政对中西部经费保障能力弱的地区高职院校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不同地区办学经费的区域差异。地方财政也要在高职院校投入及比例上实现双增长。同时,中央财政还应增加对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的奖补力度,以引导各地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其次,督促省级行政区域内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尽快全面落实,并按照教育部划定的时间节点达到年生均12 000元的标准。同时,还要发挥专项资金审计监督作用,确保省、市、县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规定真正得到落实。第三,加大裁撤低水平重复建设专业的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主动停招或撤销了与地方产业相关度低、重复设置率高和就业率低的专业点数5 269个〔3〕,大大提高了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也为高职院校今后高效办学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二)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是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能有效提高区域内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是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在坚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上,走多元主体融合发展、抱团取暖的道路,以有效解决办学经费紧张问题。集团化办学的主体是行业和企业,而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要力促“高职教育链”与“高端产业链”的有机耦合,实现教学做合一、产学研一体,形成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新路径,从根本上消除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经费短缺瓶颈。

(三)深化校企合作,努力实现双赢

高职院校是企业发展所需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强大蓄水池,企业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最佳合作伙伴,二者应加强合作、实现双赢。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承接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任务。我国企业每年的职工教育培训业务量增长迅速,市场份额巨大,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与企业对接,在服务企业、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能极大地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不断寻求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利益支撑点。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输出大量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而这恰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依靠力量,二者可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不断深化合作,逐步实现“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既可使资源得到共享,同时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与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EB/OL〕.(2015-11-03).http://.cn/jyzx/201511/20151103/ 1509042579.html.

〔2〕《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职业教育评估报告〔EB/OL〕.(2015-12-02).http:///system/2015/08/14/006914400. shtml.

〔4〕中国教育概况──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EB/OL〕.(2016-01-21).http:///guoqing/2016-01/21/content_ 5035105.htm.

〔5〕李小娃.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8):12.

推荐访问:经费 困境 思路 探讨 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