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总结

综合院校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困境探因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5 08:53:02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针对艺术院校理论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同行和学生的重视,衷心期盼艺术理论课程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艺术理论   教学改革   教学方式

以美术史、设计史、美术概论、工艺美术史等为主的艺术理论课程是美术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借鉴与创造的重要源泉,也是研究艺术文化、培养价值观念的人文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情况却是理论课程在综合院校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出现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看,是学生对理论课的学科性质与功能认识不清,从客观方面来看,理论课从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也急需改革与完善。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就现阶段艺术院校理论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希望能够引起同行和学生的重视。

一、主观方面原因

学生对理论课的认识存在误解有三点原因。第一就是招生制度。在考试制度上,现行的艺术类高考由专业考试和六月份全国统一的文化课考试两部分组成,在专业课目考试中,各学校名称虽有不同,但考试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素描、色彩以及创作,以技术性测试为主,没有涉及艺术常识。因此,针对专业考试的各种培训办应运而生,课程设置极具功利性,学生只要经过几个月单一石膏像和瓶罐蔬果的组合,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对于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绘画知识却茫然无知。为了选择好的培训班,很多学生走南闯北拜师学艺,过早的进入社会,养成了放荡不羁与玩世不恭的生活习惯与性格。在录取制度上,现行的政策是文化课成绩过线,按专业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而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也仅为提档线的60%,远远低于其他类别的同级院校,这就形成了文化课基础不好就学艺术的社会共识。因此,现行招生制度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无形中从源头上造成学生对美术理解的狭隘和偏僻,认为美术就是技术性的绘画,学了美术就一定要成为艺术家、画家,完全忽视了美术教育对人的整体素养的提升,导致学生彻底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误导,在进入大学,尤其是综合性院校重“技术”而轻理论的大环境下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很少有学生将绘画、设计与以美术史、设计史、美术概论、工艺美术史等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技术”层面,重视手上功夫的训练而轻视内在艺术修养的提高,技术越来越好,人文素养越来越低,形成了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社会现象。而事实上美术是一门由美术原理、美术批评、美术史与美术创作共同构成,具有多重效应的人文学科,理论课程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所涉及的领域也特别广。以美术史为例,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辉煌的艺术成就,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技术史(绘画材料的演变)、美学史乃至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部分内容,既注重美术与人类文化、观念的探讨,又注重美术风格、样式的演变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会涉及到历史、美学、考古等诸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概念和人文背景。而随着大学扩招,使得部分文化课成绩偏低的学生通过这条途径能够进入高等教育,对偏重理论阐述的理论课如同听“天书”一般,产生了畏难心理,这种缺少共鸣与对话的教学环境也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第二,课程安排。理论教学一般安排在刚进入大学的一二年级,作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则安排在三四年级,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割裂。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对专业发展和课程设置还没有全面的认识,既没有进行过实践操作,也不知道理论课程与专业课有什么样的关系,因而对理论教学接受能力较低,教学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教学评价。就学科评价而言,对于艺术专业的质量评价立足于技能水平和最后作品的呈现,作为孕育专业技能的理论课程,价值只能隐藏其中并通过作品得以体现,并不能直接作为衡量的标准。就课程评价而言,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都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照不同比例构成。这种考试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规范、整齐划一,最大的缺点就是教条,考试答案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能够通过突击性的死记硬背或作弊取得高分,不能真正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理论课堂也就没有约束力和吸引力。

以上三方面的原因,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即理论教学是无用的,从而产生本能上的远离和排斥。这样以来,理论课程的教学就变得事半功倍,一方面是教师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一方面却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一知半解,能够讲清楚的寥寥无几,有些快毕业的学生,连一些诸如包豪斯、工艺美术运动、后现代主义等基本知识都搞不清楚,更不要说艺术对人整体素养的提升。

二、客观方面原因

第一,课程建设的边缘化。艺术理论课程建设的边沿化,首先表现在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以作为美术院系基础理论课的美术史为例,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似乎都未曾做过明确的规定,至今没有一个指导性的教学大纲,也很少召开有关的会议对此进行专门的研讨,以达成某些共识。全凭授课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①“美术基础理论研究似乎还没有真正以‘美术’为基本范畴,来建立起独特的、有机的学科理论”。②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没有明确的学科理论,当然也就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全凭个人自由发挥,这就造成了课程教学的无序和随意,课程功能大打折扣。其次是师资建设的边缘化。艺术理论学科有自己独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特点,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所涉及的领域也特别广。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理论教师,不仅要具备绘画知识,还要了解美术其它门类,诸如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该掌握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和历史学、文化学、美学等课程的内容,还要具有国际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将艺术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融会贯通,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既专业又通俗。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理论是高校艺术学科中门槛最高、最难胜任的一门课,合格的理论教师应当是融和各方面知识为一体的杂家。但现实情况是,在整个高校艺术学科体系中,理论课师资建设都长期被忽略甚至边沿化,很少有进修和培训机会。在有些院校理论课由专业教师兼任,或由其它专业方向调配而来,这些教师本身并不具备其应有的专业理论素养,又缺乏相应的培训措施,自然就很难奢谈学科建设了。最后是教材建设的边缘化。教材是教学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美术史教材编写为例,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年里,美术史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没有脱离上世纪80年代 “西方中心论”的局限,西方理论体系与思维模式仍然是重要的依据和参照。也没有针对具体专业编写特定的教材,在内容上力求全面,包含绘画、书法、建筑、雕塑、民间美术等各个门类的内容,基本上是面向所有美术专业的通识教材。目前社会上流行的除少数几种外,大都编写随意,除了分章列节记述各时期美术现象、流派、美术家及作品等知识外,便是一些概念化的审美语言。在范围的涉列上,以传统、主流、精英美术为主,既忽略了有2000年历史的民族民间美术,也忽略了蓬勃发展的当代艺术,既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称,也与文化的民族性与本土化格格不入,无法满足学生与时俱进的求知欲望。

第二,课程设置的随意化。据笔者调查的几个院校中,对理论课程的态度可谓众说纷纭,差异明显,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理论课程设置的随意。这种随意首先表现在课程设置常常因人设课,而并没有因课选人。比如,有的院校因为人事编制的原因,将名额留给了急需的专业教师,因为没有相应的专业理论教师,长期以来通过外聘的形式进行教学,时间当然是机动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使得本应该是专业必修课的美术史课程,逐渐滑向选修课边缘。更有甚者,有的院校干脆就不开美术史,或者为完成教学工作量,谁没有课谁就上理论课。这种随意性明显偏离了理论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水平,提供设计思想智慧等目的的初衷。其次,表现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由于课程改革对课时的压缩,专业课的教师感觉课时相对紧张,很多课程教学才刚刚看到初步效果就结束了。因此,在讨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看似和专业无关的理论课程常常成为被压缩,甚至取缔的对象。最后,表现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因为要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每学期课程安排,先是全校性通识课程,然后是院系专业课程,理论课插空安排,基本上就在学生注意力不佳的时间段。

第三,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按照现代教育理论,有效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建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强调问题提出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但由于我们国家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主导作用,学生并没有形成足够可以支撑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长期以来理论课教学只能沿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性教学方式,即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随堂听讲,虽然采用现代化的PPT课件,也会根据需要穿插视频、参观考察等教学手段,但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表演的独角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结语

艺术理论教学目前存在的困境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于高考制度带来的先天缺陷,也与课程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都密切相关。只有正确认识艺术理论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段,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艺术理论课程就一定能够发挥起应有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奚传绩.一门不该被边缘化的课程[J].齐鲁艺苑,2007(01).

②周绍斌.由美术理论教学反观近三十年美术理论形态之发展,美术观察,2008(02).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困境 课程教学 院校 理论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