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四川湿地资源分析与保护对策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7 09:09:10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分析四川湿地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方法]阐述了四川湿地资源的特点和现状,针对四川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结果]四川湿地的主要特点是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目前,四川湿地资源萎缩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许多典型湿地生态安全问题突出。[结论]该研究为四川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四川湿地;资源;特点;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2-129-03

Abstract[Objective]The study aims to analyz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Sichuan Province.[Method]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Sichuan Province are introduced,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main problems of the wetland resources.[Result]Sichuan wetlands hav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wide distribution, rich in biodiversity, and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t present, Sichuan wetlands face threats from serious degrada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sharply decline of bio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problems of many typical wetland.[Conclusion]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wetland resources in Sichuan Province.

Key words Wetland resources in Sichuan; Characteristics;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 hm2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1]。作为“千河之省”的四川,湿地几乎集中了所有的地表水资源,特别是位于川西高原的若尔盖湿地是全球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对涵养黄河的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流域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2]。2013年《四川林业资源及效益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四川省林业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1.63万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1.46万亿元,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0.17万亿元,湿地资源生态效益巨大。但近年来四川湿地面积萎缩,淡水储量减少和沙化面积扩大等对生态环境的威胁越来越明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将面临巨大的生态灾害。

1 四川湿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1.1 四川湿地概况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根据2014年《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报告》,四川湿地总面积为174.78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60%。其中,自然湿地166.56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95.30%;人工湿地 8.22万hm2(不含水稻田),占湿地总面积的4.70%。自然湿地包含河流湿地45.23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25.88%)、湖泊湿地3.73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2.13%)、沼泽湿地117.59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67.28%)。截至2015年5月,四川省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2个、湿地公园39个。据第二次湿地调查显示,位于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其他保护形式内的湿地面积达89.9万hm2[3],全省湿地保护率已由2000年的36.88%升至2014年的53.13%。

1.2 四川湿地主要特点

1.2.1 类型丰富多样。四川特有的地理地貌及气候产生了种类多样的湿地类型,既有大量自然孕育的湿地,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湿地。其中,自然湿地包括沼泽(以川西高原沼泽为主)、河流(以长江水系、黄河水系为主)、湖泊(邛海、泸沽湖、马湖、九寨沟湖泊群等)。占全省湿地面积2/3的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高原,河流、湖泊湿地面积虽然不到全省湿地面积的1/3,但流域广、数量多。人工湿地包括水稻田、库塘、沟渠等一切有人为痕迹的浅水区域,人工湿地面积最多的是广元市。

1.2.2 分布范围广泛。四川湿地资源遍及全省各地,四川西北部和西南部以自然湿地为主,其中若尔盖湿地是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据第二次湿地调查显示,其湿地总面积24万hm2,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万hm2,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4]。四川河流众多,省内共有大小河流1 419条,主要河流水系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沱江等河流长度均超过500 km。各地的人造湖泊、水库,大大小小加起来有近万座,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及四川盆地周边的丘陵和低山地区。

1.2.3 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生态系统有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据调查,四川现有湿地脊椎动物5纲25目59科495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黑颈鹤、东方白鹤、黑鹤、中华鲟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种。现有湿地高等植物113科376属1 008种[5],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高山水韭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

1.2.4 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四川是西部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比重大,人均占有湿地面积少,湿地周边大多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择水而居、农耕放牧之地,人口密度大。特别是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繁,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剧,典型湿地分布区已经出现“生态赤字”,表明当前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负荷已经超过了湿地生态容量,湿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2 四川湿地面临的威胁

2.1 天然湿地面积萎缩 2014年第二次湿地调查结果表明,与2000年第一次调查相比,有可比性的25个面积大于100 hm2的湖泊湿地面积共减少617.79 hm2,湖泊湿地面积年萎缩速率为0.55%,有68%的湖泊湿地都呈萎缩退化状态。以川西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为例,1986~2005年,若尔盖湿地以每年11.5%的惊人速度沙化,沼泽湿地占县国土面积比例从41.6%降至19.1%[6]。邛海几十年的围海造田,围海建筑,原有的天然湖泊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的41.7 km2减至90年代的26.0 km2,面积减少了35.6%[7],近年来通过各种保护和恢复措施,面积才有所恢复。

2.2 湿地沙化、污染严重 受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以及过渡放牧、开采泥炭、开沟排水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典型草本沼泽正转变为沼泽化草甸。以若尔盖湿地为例,1995~2007年,沙化地面积扩展了4.2倍,达10.53万hm2,占若尔盖草原总面积的13%,且沙化面积每年以4.4%的速度增加[8]。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工、农业及生活废水大量排放,许多河流、湖泊和沼泽湿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自然河流干涸、渠化、库塘化加剧。

2.3 生态功能急剧衰减 随着湿地污染、沙化和蓄水量的减少,许多河流湖泊逐渐变成了人工库塘,有些沼泽湿地已退化为沼泽化草甸,高原鼠兔和盼鼠等草原害鼠大量繁殖,野生鱼种类和数量减少,典型湿地植被减少,有些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原有生态功能逐渐丧失。加之,外来物种入侵加剧,喜旱莲子草、凤眼蓝、福寿螺、红耳龟、牛蛙等已成为四川湿地生态系统常见的入侵物种[5],严重排斥了湿地乡土物种。据林业部门初步统计,四川湿地濒危植物约有50种以上。

3 四川湿地退化的原因

3.1 自然环境的变迁 受第二、三级地壳运动和气候变迁、全球温室效应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四川盆地积雪过少、时间缩短、雪线上升,冻土层变薄,融冻时间提前等,对湿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极为不利,增加了干旱的时间,减少了湿地大气的湿度,对产生沙尘暴提供了气候的条件[9]。沈松平等[10]研究表明,若尔盖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温湿变化是湿地退化萎缩的主导因素,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的作用,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块正处于缓慢隆升阶段,地下潜水位下降,地下水量减少。大量气象、水文、年鉴资料整理显示,20世纪90年代至今,四川进入了显著升温阶段,降水进入偏少阶段,特别是川西高原低温区温度增幅较大[11],全省降雨东多西少,盆地降雨明显多于川西高原。

3.2 人类活动的干扰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许多超出自然环境承受能力的活动,对湿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四川现有的湿地与80年前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对比,最大变化就是人口急剧增长,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兴建,围湖垦殖、滥挖药材、开采泥炭、污染排放,过量的抽引地下水,盲目发展牲畜,不合理的修筑公路、排水渠道、铺设管道、增加人口等,直接导致了湿地污染、退化和萎缩[12]。大量的人类活动,还造成了湿地食物链的严重破坏,外来物种的大量入侵,乡土物种的减少,高原鼠兔和盼鼠灾害加剧,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总之,围湖垦殖、开采泥炭、过度放牧、污染鼠害等加剧沼泽和草场退化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3.3 保护法规和管理体系不完善 当前,国家到省市(州)已有的少数关于湿地保护的“规划”、“计划”法律效力等级较低,保护条款比较分散,可操作性不强,且难以发挥作用。2010年实施的《四川省湿地保护条例》尽管在政府职责、调查监测机制、生态效益补偿等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但由于四川湿地保护工作起步比较晚,在湿地资源数据库建设、保护理念、管理与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湿地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及开发许可制度、冲突解决机制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建设或完善[13]。另一方面,四川湿地大多位于高原寒冷的山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农牧民的生活困难,文化水平不高,人们普遍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对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够,社会民生与湿地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

4 四川湿地资源保护措施

4.1 划定湿地保护红线 2015年,四川将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14]。湿地保护的红线就是要以此次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为契机,以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为依据,深入细致地核查全省湿地数质量情况,科学划定湿地保护红线,明确具体的保护范围和界限,建立定期监测网络,加强保护体系建设,加大湿地保护力度,逐步扩大保护面积,确保湿地面积不缩小、性质不改变以及功能不破坏。逐步建立完善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和湿地多用途管理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4.2 进行针对性抢救恢复 湿地恢复,又名湿地修复。对生态功能减弱、生境退化的各类湿地生态系统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生态恢复;对类型改变、功能丧失的湿地采取以生态技术措施为主进行生态重建[15]。具体而言,对于沼泽湿地要减轻开放强度,提高或维持地下水位,加强鼠害天敌物种保护以及改善水禽栖息地;对于湖泊湿地要维持水位,减少污染源,迁移富营养沉积物和生物调控;对于河流湿地要保护源头,切断污染源,疏浚河道,恢复生态河岸。

4.3 调整湿地区域产业结构 四川湿地大多处在藏、羌、彝等少数民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作为传统农业、畜牧业大省,要想解决农牧民“替代生计”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逐步缩小自然放牧规模,鼓励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畜牧业产品附加值。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将湿地保护、教育、旅游等方面结合起来,合理开发湿地资源,提高就业率以及生活水平。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湖泊湿地是四川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已初建规模的九寨沟、邛海、泸沽湖等湿地旅游项目发展态势良好,在保护湿地、改善民生、和谐发展中作用逐步凸显。2011年以来,WWF和康华社区发展中心(成都本土公益组织)在成都郫县进行云桥湿地恢复与保护,引进香港米浦湿地保护理念,打造成了“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地保护、自然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湿地。

4.4 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的保护不仅需要中央、省市(州)制定完善的条例法规,也需要各级主管部门、行业机构在具体工作中抓末端落实,更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和湿地主管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广泛宣传和普及湿地基础知识,让人们在休闲度假时多了解湿地、走进湿地、感受湿地,使人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以及破坏湿地的严重危害,确保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4.5 多方联动共同保护湿地 湿地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湿地保护的瓶颈。为此,应努力争取各级财政的投入,同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调动全社会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吸纳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如德国、西班牙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湿地保护中采取地由非政府组织(NGO)管理、社会团体和私营机构建立伙伴关系的保护体系,在湿地威胁因子调查、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监测、法律监督、旅游管理、环境教育、公共宣传等方面较好地弥补了政府保护管理的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洪涛,白开寅.地球之肾忧思录[J].陕西环境,2002(5):37-39.

[2]焦晋川,杨万勤,钟信,等.若尔盖湿地退化原因及保护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7(1):99-102.

[3]张杨.四川发布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N].中国绿色时报,2014-08-19(1).

[4]包云,马广仁.中国湿地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5]王蕾.外来物种入侵加剧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N].华西都市报,2014-08-14(7).

[6]闵鸿翔.若尔盖高原湿地退化现状成因及恢复对策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16-17.

[7]张洪明,王玲.四川湿地资源及其可持续性保护初探[J].林业资源管理,2000(4):46-50.

[8]彭良国,姜蓉.若尔盖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策略[J].四川林勘设计,2015(1):56-60.

[9]房俊民,孙辉,张炎周.四川藏区沼泽湿地植物区系探讨及湿地资源面临的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4):52-55.

[10]沈松平,王军,杨铭军.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萎缩退化要因初探[J].四川地质学报,2003(2):123-125.

[11]廖光明.四川省旱涝变化特征及其风险评价[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21-22.

[12]周绪纶.四川西部湿地的灾变与防治[J].四川地质学报,2004(2):99-104.

[13]高正.湿地保护立法中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J].四川林勘设计,2011(2):8-12.

[14]李彦琴.四川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红线区”内禁开发建设[EB/OL].(2015-04-24)[2015-04-29].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5-04/6273108.html.

[15]谢仁华,杨小龙.靖安县湿地保护现状及应对对策[J].绿色科技,2012(12):62-65.

推荐访问:湿地 对策 探讨 保护 分析


[四川湿地资源分析与保护对策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