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计划

展现中国湿地之美的科学力作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9 08:43:36   浏览次数:

20年前,湖南岳阳。中国第一次湿地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兴土第一次认识了陈建伟。

当时,国家17个部委和国际组织的代表,河流、湖泊、沼泽、海洋、红树林、野生动植物及渔业、水利等方面的专家汇集一堂,研讨加入湿地公约之后中国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好中国的湿地,如何履行好中国作为缔约国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刘院士清楚地记得,陈建伟作为专家组长在会上做了“中国湿地的类型及其特点”的报告。令他没有想到的是,20年后,这位中国湿地曾经的最高管理者送给他的竟是一部厚厚的《多样性的中国湿地》生态摄影集书稿。

刘院士说,“岳阳会议”至今整整20年,中国的湿地保护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中国的湿地还受到很多威胁和挑战,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加以解决。在这个关键时刻,陈建伟推出《多样性的中国湿地》生态摄影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纲挈领地将中国多样性的湿地介绍给大家,既有各种典型湿地及物种的美丽展示,又有对湿地的生态思考,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这是他20年来始终关注湿地、热爱湿地保护事业的集中体现。

专家告诉我们,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湿地不仅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而且具有强大的生产功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湿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湿地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人们休闲旅游、亲近自然,成为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为此书所作的序中披露,我国湿地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根据今年刚刚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8%。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从政策制度、工程规划、科技支撑、宣传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已建立577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指定国际重要湿地46处,建立国家湿地公园429个,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为维护生态安全、淡水安全和改善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树丛同时指出,由于受到污染、过度捕捞、围垦、外来物种入侵和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威胁,加之湿地立法滞后、湿地保护投入不足,我国湿地保护还面临着巨大压力,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仍然存在。总的来看,我国湿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保护湿地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扩大湿地面积,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在赵树丛看来,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特别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识湿地,提高湿地保护意识,自觉做好湿地保护。他说,陈建伟同志多年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对湿地保护非常熟悉。他撰著出版的《多样性的中国湿地》,以一个生态保护工作者和生态摄影者的视角,用丰富的精美图片和简练的文字说明,对我国主要的湿地类型、湿地动植物做了图文并茂的展示,对加强湿地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部生态摄影集既给读者带来湿地景观美的享受,又有益于提高公众对我国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并引起社会对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希望此书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我国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事业中来,争做生态保护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宣传者、生态文化的传播者,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拜读此书之后,我十分赞同刘院士和赵局长的看法和评论。此书不仅是一本生态摄影的佳作,还是一部难得的湿地研究专著。书中可圈可点之处颇多,为了节约篇幅,只重点介绍其三大亮点。

亮点之一,是该书首次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对中国湿地进行了区划。据了解,全国的湿地原来有八大分区。这样的分区更多地是结合行政区划作出的,符合管理的需要。而陈建伟先生则针对中国自然地理的独特性,综合考虑不同的气候带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中国地势三大阶梯的特点,创造性地将全国湿地分为六个湿地区。从科学性的角度讲,这样的区划更符合各个不同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及规律,更容易进行针对性地分类研究和工作指导。这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认识湿地、区划湿地的思路,是一种很好的科学尝试,得到了刘院士的肯定。

亮点之二,是此书立体地表现了湿地生态系统。在六个区中,作者逐次展示了各区的河流、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类型,展示和论述了湿地动植物种以及人工湿地、人与湿地的关系等。在生态思考中,则对湿地正在受到的威胁和破坏进行概括,向社会发出了警醒。附件中列出了该书所涉及的动植物物种名录、国家保护级别等,并延续了作者在“一滴水生态摄影丛书”中的新做法,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等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物种等级标注在后,扩展了读者的全球视野,方便了读者的查阅参考,进一步增强了该书的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亮点之三,是该书特别展示和强调了中国海洋中的湿地,而这一点在过去、包括现在都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和遗忘。陈建伟提醒说,在中国的渤、黄、东、南四大海中分布着数千岛屿,这些岛屿有着很长的岛屿海岸线,有着各种滩涂、岩石海岸及鸟岛等。他尤其强调的是中国南海有大量的珊瑚礁、湖、环礁等,在低潮时海平面负6米以上的部分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方,是我国非常美丽又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而我们现在这方面的意识还很淡薄,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在这方面还几乎是空白,应该马上填补。

这部《多样性的中国湿地》的问世,和当年女儿出生一样令陈建伟兴奋。因为,每一张图、每一段文字,都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他对中国湿地饱含深情,与中国湿地有着不解之缘:从1994年参与中国的第一个湿地工作会开始起,在国家十七个部委共同参与的《中国湿地行动计划》的编撰中,作为编写组组长协调统一各部门、各专家观点。作为技术负责人,他牵头开始了中国的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担任了我国首次成立的林业部湿地监测中心的主任,组织编写了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他撰写的“拉姆萨尔公约与中国湿地保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的“生命支持系统”采用。他为中国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的努力。在成立庆典的中央电视台直播中,白岩松现场采访他长达3个多小时;在《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他担任“森林植被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用水战略问题”的项目负责人。在国家林业局保护司主管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多年……这些经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20年来,他对湿地始终梦牵魂绕、情有所系,其中还发表了几十篇有关湿地的科学论文,指导了多名湿地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他告诉记者,中国的湿地保护事业经历了“湿地”新概念下的聚集,起步阶段的艰难,发展过程的曲折,到现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民众保护意识的提高,是多少人付出艰辛、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人和事总是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能见证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前进,使他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曾经走过的每一片湿地都赐给他营养、赋予他激情、激励他思考、鞭策他传播。他担心这种收获会随着岁月而流失,始终想把它们用文字、用图片记录下来,这就是他出版这部书的原始冲动。

现今,表现、研究中国湿地的专著和成果很多。而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充分利用生态摄影的这种形式,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生动表现、深刻反映和认真思考多样性的中国湿地。废寝忘食地整理着多年积累下来的湿地资料和一幅幅图片,他深深地体会到:与“立起来”的森林相比,湿地是“平躺着”的,人在湿地面前会感到渺小和有不知深浅的忐忑。湿地是相当复杂的生态系统,以河流、湖泊、沼泽、滩涂等多种形式出现,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区域不同,其生态内涵也不相同。看湿地不能只局限于“一地一水”,不能“只见水面,不见全面”。怎样从湿地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认识中国湿地并进行区划,采用什么样的照片来反映等这些问题和思考都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并无先例可循。多少个夜晚,他都为寻找最佳的呈现而冥思苦想、反复琢磨。多少次修改文字,多少次更换照片,他真的记不清楚了。

在陈建伟看来,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在与人、与生物、与其它生态系统的关系方面都极为复杂,比起森林、草原、荒漠来说,湿地会显得更加敏感和脆弱。在全球性水资源危机越来越紧迫的形势下,保护和建设好湿地,是当代人不可回避的重大历史责任。陈建伟用这部新的生态摄影集交出了他的一张答卷,期待着能唤起更多的人对中国湿地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当我从陈建伟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样书时,断定又是一次艰难的写作。因为他在新作中展现多样性的中国湿地之美,靠的是精美的会说话的图片,靠的是科学的分析和阐释,而我尽管码过的文字难以计数,但想在有限的文章里推介这样一部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俱佳的著作,还是感到力不从心。相信每一位读过此书的人,一定和我一样收获颇多。

此书是陈建伟编著和摄影的“一滴水生态摄影丛书”的第三部。此前他的《一滴水生态摄影集》、《多样性的中国森林》出版后都在社会上和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编著和摄影的中国第一部生态摄影集——《一滴水生态摄影集》作为北京奥运会指定礼品赠送给各国贵宾;编著和摄影的《多样性的中国森林》被作为中国政府纪念“2011联合国森林年”的作品,送给了联合国大会及秘书长,还获得了梁希奖。他是中国生态摄影理论的首倡人和实践者。

另外可以透露的是,第四部书名为《多样性的中国荒漠》已在编撰之中。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推荐访问:湿地 力作 之美 中国 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