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农村贫困中学生资助探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5 09:27:02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中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日趋扩大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与校内师生的关注。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群体。

[关键词]贫困中学生 弱势群体 援助途径

所谓中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在家庭经济背景、个人的主观因素 (如学习能力和成绩)、心理品质的完整程度、行为能力、人们对其评价和尊重的程度等某方面或各方面都较弱的学生群体,做好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不仅存在经济困难,还较遍地存在思想、学业和心理等方面缺失的情况,其主要的形成因素是家庭经济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解决他们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我们必须认识到,贫困学生的援助,不仅应当重视“经济扶贫”,更应该进行“思想扶贫”、“心理扶贫”和“学业扶贫”。

(一)教育援助途径

针对贫困生的思想、心理和学业现状,主要采用思想扶贫、心理扶贫、学业扶贫和综合扶贫四种教育援助途径。

1.思想扶贫

第一,开展有益活动,加强对贫困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如开展学名人读名著活动,引导学生以古今中外名人为榜样,提高自我修养。如学习张海迪先进事迹,从张海迪的精神中吸取到直面人生的勇气、吸取到不自卑、不悲观、大胆的扬起生命的风帆。这对贫困生既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力量。在组织各种活动的同时,我们将贫困生组织起来,给他们提供一个一起交流学习经验和生活感受的场所,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第二,加强思想观念的教育,增强贫困生的自信。一是引导贫困生接受城乡有差别、贫富有差别这一现实,认清贫困不是自己的过错,与本人没有关系,而只是生在了贫困的家庭或地区,并不能说明自己没有能力。二是要让贫困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准确给自己定位。三是鼓励贫困生大胆地与人交往,学会交往是走向自信的关键一步。贫困生一般比较敏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一遇到不顺耳的话就会挂在心上,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因此除了交给贫困生一般的交往技巧外,还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教育他们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克服交往中的敏感,突破交往的障碍。

第三,培养贫困生关心学校,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为激发贫困生的人生责任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组织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不仅战胜求学道路中的各种困难,还要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热爱学校的感情,力所能及地投入到敬老爱老、关心同学等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牢固树立关心学校,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2.心理扶贫

近年来,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对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关注不够,对贫困生心理问题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通过以下途径,加强贫困生“心理扶贫”。

第一,构建学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救济绿色通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心理危机监护网络,并且在其中为贫困生开设心理贫困救济绿色通道。例如,在心理咨询中心设立贫困生咨询周、咨询日和贫困生咨询接待站等等,重点救济学校贫困生中的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

第二,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现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教育救济。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心理贫困救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有能力在更高层面认识自我,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实现心理贫困救济。

第三,注重贫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心理咨询工作,为贫困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解答各种困惑,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引导贫困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扬长避短,不断地发展自我。

第四,做贫困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学校通过各种教育使贫困生对贫困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要让他们懂得,贫困的境遇是暂时的、可改变的。而任何来自外界的支持和帮助都是有限的。贫困生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贫困生应正视贫困现实,要自信、自强、自立,把因贫困导致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第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贫困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大力倡导平等、关爱的文明新风,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特别是对有贫困生参与的社团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其在社团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化解自卑、焦虑、自闭等不良心理,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3.学业扶贫

第一,大力倡导“以学为主,自强自立”。对于那些能正确面对贫困,面对生活的磨难而不失理想的追求,有着逆境成才信念,履行着“以学为主,自立自强”实践的贫困生应给予大力的表扬和鼓励。尤其对品学兼优,自助又助人的优秀贫困生除通过报告会让他们介绍自己的自立自强经验外,还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专栏、专刊等宣传他们的事迹,以此激发更多的贫困生甚至非贫困生奋发进取,立志成才。

第二,开展学业“一帮一”活动。将一个教师、一个党团支部集体或个人与一名贫困学生结成学习对子,对较难理解和掌握的科目(特别是外语),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给予指导,使贫困生学习成绩有明显进步。

4.综合扶贫

主要采用“一帮一”活动。“一帮一”,就其形式而言,是指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支部等个人或集体帮助一个贫困学生;就其内容而言,是将贫困学生的经济扶持、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健康心理塑造等融为一体。一个家庭帮扶一个贫困学生,既在经济上给予贫困学生帮助,更重要的是,为贫困学生提供一个“精神家园”,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经济援助途径

经济援助是对贫困生最直接的援助,合理的援助方式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斗志。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奖,每学年或每学期都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进行奖励。

2.助,通过学校各方面努力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的助学金。

3.补,指困难补助。每年学校都拨出一定的专款,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补助。

4.缓、减、免,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缓交、减收或免收学费。

5.“一帮一”,就其形式而言,是指一个人、一个支部、一个工会小组、一个单位(既包括校内,也包括校外)帮助一个贫困学生。就其内容而言,是将贫困学生的经济扶持、学业指导、健康心理塑造等融为一体。

6.开展“爱心募集”活动。寻求社会各界的捐赠和开展多形式的“一帮一”扶助活动。

推进帮困助学,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维护学校、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南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探析 资助 中学生 贫困 农村


[农村贫困中学生资助探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