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评判原则与量化分析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1 10:02:01   浏览次数:

一、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评判原则

1.总体效益最优原则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中的各项事业要想获得有效而长足的发展,就需要努力的实现发展的协调与平衡,而交通运输业更是如此。交通运输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努力的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以利用最小的资源消耗量获得最大的运输量、提高交通运输业的运输效率、推动运输企业社会效益的增强。而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交通运输业能够根据交通运输任务的类型来选择交通运输的方式,从而使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能够在最大的限度内得到发挥,不仅经济实用,而且能够有效的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协调发展主要是通过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的,利用最小的社会劳动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交通运输业在协调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根据我国的自然、社会经济与地理、技术进步等多种条件的具体情况,来相应的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交通运输发展政策,使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能明确自己的发展分工,并根据各自分工的不同协调合作、共同发展,在保证交通运输任务能够完成的条件下,促进交通运输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衔接便利顺畅原则

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我国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这就要求交通运输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观念的引导下,交通运输企业最先要解决好的就是如何实现运输的协调与衔接。作为一个庞大工作系统,交通运输业不仅在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路线上种类与数量繁多,而且交通运输环节也多种多样。而要想保证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就应该努力协调好交通运输业中的各个交通运输环节,使它们能够统一和谐,共同发展。当某一个交通运输环节出现差错时,其它交通运输环节也会因此产生问题,而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交通运输任务的完成,从而对社会中各种人员、物资的正常有序运转造成不好的影响。

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要求交通运输企业要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供给,来满足社会生活中的多种需求。利用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线路等的协调、合理指挥,从而让各种交通方式在衔接时能够配合的更加密切,从而保证交通运输的顺畅与快捷,为社会生产与生活提供高效率的中转、运输服务。而要想实现交通运输业各种交通方式顺畅、便利的衔接,需要运输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首先,应该不断完善我国的交通枢纽建设,做好交通运输的换乘、换装、集散等工作;其次,应该充分的对智能交通予以重视,并努力推进其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现有的和未来的交通运输设施与功能结构等进行指挥与协调,促进交通运输业向着运输工具现代化、运输方式多样化与运输过程统一化的方向上发展。

3.系统结构协调原则

上文中已经提到,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是十分庞大的,里面有着十分复杂的结构,要想实现交通运输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做好交通运输业中各种功能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现阶段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从之前的交通设施缺乏、交通不顺畅正在向着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越来越顺畅上发展。然而在这一过渡时期,交通运输业的结构问题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难题。

现阶段,我国的交通运输结构网处于基本合理的状态,然而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业在统一规划、协调方面上仍然有待于完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协调不一致、衔接有欠缺的状况,而这都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交通运输体制不合理造成的。纵观世界,我们能够发现,联合交通运输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综合的利用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等多种运输形式来实现大批物流的中转与运输以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不仅具有十分高效的运输效率,而且还能节省物资与时间,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的交通运输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对交通运输业结构系统的协调是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交通运输点与线之间的合理配置与协调,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而要想做到交通运输业的合理协调就应该合理的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分工,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连运,并且保障各种交通方式之间配合与衔接的完美,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物流中转与运输。

二、交通运输方式的量化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生产与生活的发展,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的开展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要想富,先修路”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响亮的建设口号。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而我国从2000年到2012年交通运输事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则可以通过上表呈现出来。

1.运输方式发展量化分析

(1)运输方式需要继续大力发展

通过对表1中的各种数据信息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自2000年至今,我国全社会的物流运输总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并且物流客货运需求十分旺盛。通过对表1中的交通运输客货运数据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我们能够发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换算周转量大约增长了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年均增长量则高达6%多。而这则向我们显示出了,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量被压抑着的运输需求也被释放了出来,并且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需要不断的优化、完善与发展,才能满足人们长期被压抑的并且日益增长着的客货运需求。

(2)铁路运输能力增长落后于其它交通运输形式

通过对表1第一栏的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来比,铁路运输的运营里程在这十多年间增长量是最低的,与运营里程增长量最高的公路运输来比,铁路运输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而通过对表1中第二栏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我们能够发现除了水路运输方式呈负增长情况外,铁路运输方式相较于其它运输方式来说还是比较低的。而公路运输方式还是拥有着较高的移动设备增长情况。通过对这两项内容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我国的铁路运输方式的发展是较为滞后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可以认为,铁路交通运输方式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3)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中的主要力量

虽然我国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发展较为落后,但是纵观全局,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还是承担社会客运周转量最多的交通运输方式。从表1中我们能够看出,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的换算周转量的比重从2000年到2012年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先降后升的过程,并且从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周转量比重来说,铁路交通运输的客运周转量所占的比重始终都是最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得知,铁路物流运输量是十分巨大的,是支撑我国物流中转与流通的最主要方式,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最为核心的中坚力量。

并且,虽然公路与航空事业的发展都较铁路运输迅速,然而,这两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物流周转量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对航空运输来说。而水路运输虽然也能够实现对大量物流的运输,然而此种交通运输方式往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因此不可能实现更为畅通的运输,难以持续高速增长。因此,对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很长发展阶段来说,铁路交通运输方式还将是社会物流运输中的主要运输方式。

2.公路与铁路投资发展量化分析

(1)投资情况比较

由于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发展情况不同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铁路运输建设投资与公路运输建设投资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失衡情况。而这一状况曾在2004年创造出差距最高纪录。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2004年公路运输投资额总量高达四千四百亿元人民币,将近是铁路运输投资的七倍。纵观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得知,公路交通运输方式的投资量一直以高于铁路运输投资量的态势在发展,并且,在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两者的投资量差距也在不断加大。

(2)完成客货运输量比较

根据权威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在这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完成了旅客周转量高达32664亿人次,货物周转量高达105925亿吨,换算周转量高达138589亿换算t·km。而公路交通运输方式在这七年中则完成了50273亿人次的旅客周转量,45144亿吨的货物周转量,而公路运输的换算周转量则为95417亿换算t·km。也就是说,在这七年的时间里,铁路客货流运输总周转量为公路运输总周转量的1.45倍。

并且,这并不是终点,在这七年间,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增幅、旅客周转量增幅以及换算周转量增幅都比公路交通运输方式高出许多。

(3)结论

通过上述数据信息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多年来,虽然公路交通运输方式的投资总量远远高于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然而,铁路交通运输方式依然是交通运输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

三、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协调发展的模式——以铁路为例

1.铁路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全社会经济运行成本大幅增加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清楚的明确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虽然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增长情况最为低下、是所有交通运输方式中最为落后的,但是所有一切都不能撼动铁路交通运输方式是承担客运周转量最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方式撑起了我国运输业的发展,为我国物流的中转与运输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铁路交通运输方式是一种经济实惠的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方式,它用最少的交通资金投入实现了对巨大交通运输承载量的承担,不但运行成本低廉,而且较为安全和方便,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交通运输方式。

然而,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发展严重滞后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而且也极大的增加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本,十分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以及社会高效生产的实现。例如,许多生产企业为了完成物流运输,由于铁路运输线路不健全,不得不选用成本更加高昂、安全性也相对较低的公路运输方式来对大宗的物流资源进行运输,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则加大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此种情况的大量存在,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成本的增加。除此之外,由于铁路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带来的“汽车+飞机”的交通运输形式更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运输业高耗能、高耗油的情况,进一步加大了交通运输业以及全社会经济运行的成本。

2.科学发展观需要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存在着整体结构不健全,交通运输方式衔接与协调能力较差等情况,这极大的制约了我国交通运输业以及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现状的存在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较为短缺的时代是普遍存在,并且无可厚非的,而且切实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发展,市场经济也越来越深入,在这样的时代,全社会对于交通运输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满足全社会的巨额物流量中转与运输,还要努力保证客流运输的效率与质量,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现阶段,我国公路运输与航空运输方式基本已经走上了正轨,已经基本解决了发展落后的问题,并且公路交通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出现了经济投入过量的情况。而铁路交通运输发展的滞后则成为了交通运输业最为显著的发展问题。作为交通运输业中最为主要、资源能源消耗量最小的交通运输方式,其不仅能够在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得以应用,而其还具有运载量大、成本低、占地少等优点,因此,在未来的时间中,加大对铁路交通运输方式的投入,不断健全和完善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必然要求。

而要想做好铁路交通运输的建设,就应该加强对铁路运输方式的协调管理。首先,铁路运输应该在完成自身物资运输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其它交通运输方式如水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的集疏任务,以有效的增强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协调统一发展。

现阶段及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都将把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主要的战略发展理念,因此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交通运输事业也应该不断加强对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优化与完善,提高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质量,促进我国交通的顺畅度,提高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能力,从而有效的降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

作者简介:魏明明(1991- ),男,新疆乌鲁木齐人,物流管理专业

推荐访问:分析研究 量化 评判 协调发展 运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