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教育总结

六年制初中起点定向公费师范生数学教学改革与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8 08:57:26   浏览次数:

摘 要: 数学是“2+4”定向公费师范生两年基础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具有不同于普通高中数学的特定教学需求和特点。当前教学过程中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和教材,产生了教学模式适应性不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教学质量管理不足等方面的典型问题。本文立足于上述问题,针对2年制基础数学教学特点和实际需求,对数学教学培养方案、教材、教学管理、教学考核及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优化“2+4”培养模式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定向公费师范生;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165-02

引言

2010年湖南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实施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专项计划,按照“2+4”的分段模式进行培养,即入学前两年按中职学生注册学籍,主要学习基础文化课程,两年期满后参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对口升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升入本科层次定向进行四年师范类专业学习[1] 。这一计划是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对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学课程是六年制定向师范生两年基础学习阶段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包含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初中教师科学人文素养、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2]。

衡阳师范学院从2015年起开始承担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初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主要目标是向农村地区输送合格的初中教师。为切实做好入学前两年的基础教学工作,衡阳师范学院特成立了初等教育学院承担前两年中职阶段学生基础文化课程教学与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本文立足于六年制初中起点定向师范生两年基础教育,探讨了当前数学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提升基础课程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数学课程教学需求

六年制定向师范生培养目标是为农村中小学培养职业型的教学能手,而非学术型的教育专家。基础数学教学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满足中小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是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素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在评价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

目前,衡阳师范学院承担的定向师范生招生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等文理科各专业,主要目标是向农村地区输送合格的初中教师。因此在开展各专业的基础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培养目标,量身设计培养模式,打造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2)把握教学质量,

数学是各个学科,尤其是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农村教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定向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单位要加强教学管理,教师也需要主动性的提升教学热情和教学担当,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落实教学效果,

教师要根据六年制学生的年龄特点、文化基础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来实施教学。教学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而在于学生实际接受了多少,是否达到了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素质要求,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这也是将来这批学生从事农村教学,进而向孩子们输出学习能力的关键。

2 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學模式适应性不强

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数学教育没有区别对待,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部分教师没有根据“2+4”分段的培养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当成普通高中生进行教学,讲授内容过难,过于强调解题技巧训练,影响教学效果。

2.2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定向师范生基础数学教学中,没有针对这一特殊阶段学生的统编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大多简单照搬普通高中的内容,教材是普通高中教材的简化,只注重数学学科体系,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和与初中教学内容和本科教学内容的衔接等。再加上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内容被浓缩成两年进行教学,在学习数学这一内容抽象、逻辑严谨的课程,势必会不理想。

2.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入学前两年大多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自学能力、自制能力较差,大学与初中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有较大的差异,而且由于采用的“定向培养,公费教育”的招生方式,学生没有升学、就业压力,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因此,根据这类学生的特点,探讨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是六年制本科定向师范生中职阶段数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4教学质量管理不足,

当前模式下,数学教学评价体制不完善。一方面,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备,教师担当意识不强,教师对教学的经验总结和分析不足,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较少,这些都极大的限制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不健全,评价模式单一,影响了教学积极性的发挥,阻碍了教学效果的发掘路径。

3 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依据培养目标更新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提,培养方案是教学内容设置的依据。因此,针对六年制定向师范生的初中数学教育,首先要加强数学教师对培养目标的认识,明确各专业数学培养的侧重点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合理设置培养方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大胆突破常规,跳出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维定势,大力拓展搭接初中数学教育与大学师范类培养阶段数学教育的纽带作用。

3.2根据教学对象更新教学内容,

六年制定向师范生从初中直接过渡到大学,初中数学教材内容较少且较容易,所涉及的知识面较窄,而两年后他们将要学习的高等数学知识广且深,在教材编写上要兼顾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心理智力能力发育,循序渐进,逐步从较低难度过渡到较高难度,从较慢节凑过渡到较快节凑,并且注意内容上的衔接。同时从文、理科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将来专业学习需求考虑,文、理科学生分配不同的教材。对于文科大多数专业,数学只是必须开设的文化基础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目的。对于理科专业、特别是数学、物理等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数学课是将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并且要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数学工具、思想和方法。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教学课时的安排、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教材分配使用等各环节上改革, 探索出文、理科学生分层教学具体实施办法,探索出适合中职阶段的、能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的、易操作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能起到促进作用。

3.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 从心理学角度看,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

(1)把数学文化渗透进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渗透数学文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数学与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高新技术等方面联系的内容,有目的地渗透数学的科学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法的作用;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数学与建筑、绘画、文学、音乐等人文学科方面联系的内容,有主题地渗透数学的人文性,让学生既感受到人文艺术的熏陶,又感受到数学之美;合理优化数学与生活内容,有结构地渗透数学文化。

(2)开设数学实验,尝试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支持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数学实验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3]。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数学软件操作的探索过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上的分组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4]。

(3)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教学手段的变革,多媒体技术以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其中几何画板是一款优秀的数学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画出数学图形,可以随意拖动图形中的点、线、面,测算线段、面积、角等,还有平移与旋转、动画、移动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几何画板等工具,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4优化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

(1)提升教师教学管理水平,

教学单位应主动适应新的教学目标的需要,积极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健全教师管理章程,有效提升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同时,教学单位应健全奖惩制度,合理督促教师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单位及教师自身应积极组织并参加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交流活动,凝聚教学共识,合力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至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开展广泛的交流,通过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和任课教师座谈会,明确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教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馈和解决,提高教学质量。

(2)合理评价并考核学生,

对于考核我们要体现:(1)六年制定向师范生数学课程的考核不具有选拔性。考核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2)考核要发挥导教、导学、评价的功能。通过考试,学生要找到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盲区”。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成绩,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3)考核要体现合理、灵活的原则,丰富考试内涵,创新考试的模式。如平时考核不仅仅看作业与出勤,还要上课发言、讨论等情况;阶段考核不但考察概念的理解,还要考数学应用能力;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基础知识的考察采用闭卷考试;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开卷考试、小论文、设计型作业等形式。不同的考核方式,考核的目的不同,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4 结语

培养六年制定向师范生是现阶段解决我国农村教师不足、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有效方法。但这一计划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2年基础数学教学上出现了教师对培养对象认识不足、教学效果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到农村教学的良性循环。通过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最终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当前“2+4”培养过程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力求找准初中数学教育与大学师范生培养阶段数学教育的差异,合理构建二者之间的纽带,为进一步提高六年制定向师范生的数学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0:6.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电子文献].http:///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t20150722_52624.htm,2015.07.22.

[3] 尚春虹.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2(3).

[4] 何文阁.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意义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作者简介:王海兰(1991-),女(汉族),湖南衡南,衡陽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硕士学位,助教,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

推荐访问:师范生 公费 教学改革 定向 探讨


[六年制初中起点定向公费师范生数学教学改革与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