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政务

对地方高师院校建设教育智库的思考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6 08:38:16   浏览次数:

摘要:高校进行智库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社会民生的教育事业,更加需要高校教育智库的广泛参与。地方教育的特色发展要求本土化的教育智库提供支撑,而现有教育政策咨询机构能力的不足亟需地方高师院校的参与。地方高师院校建设教育智库具有研究团队强、调研便宜等优势,其在服务地方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拓宽合作领域,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等问题。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院校;教育智库;优势;注意问题

随着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产、学、研结合,并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研发。而对于人文社科方面来说,师范高校参与社会变革的途径,除了培养学生,还应该影响政策出台,即承担好教育智库任务。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新格局,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可以说,高校进行智库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教育智库作为一种专业智库,对服务教育决策、促进教育科学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智库主要是指由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从专业化的角度,客观、科学地对教育领域出现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的教育研究机构。

一、地方教育发展亟需本土化教育智库提供支撑

从本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推行到现在,有一个核心的要素就是“放权”,这也与政府管理改革的大趋势相一致。国家鼓励各地教育在办学形式、课程设置、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尝试。特别是在教育差距较大的当下,各地多元发展、百花齐放对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另一方面却是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疲惫不堪和相互照搬。据相关调查发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存在严重的“借调教师”现象。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整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运行更呈捉襟见肘之态,做日常管理已是应接不暇,想做出真正创新性的尝试、打造地方教育特色则更难以企及。故而,我们看到了很多空喊“低层次翻新口号”“以转发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根本没有实现政策要求的“因地制宜”等条款。

造成这种局面,除教育管理内部因素外,就是协助政策出台听证的力量有限。在各地民间社团组织不成熟、不健全的当下,我们呼唤的“第三方”“民间智库”一直没成长起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2015年的全国教科研院(所)大会上提出:“教育智库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教育科研院(所)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管辖的事业单位教科研院(所)承担部分区域性的教育智库功能。然而,对发达地区或许可行,对中西部多数地区来说,教科研院(所)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二级机构,人员主要来自一线中小学教师。由于事业单位编制紧张,不少地区教科研院(所)已经并入到基础教育研究室内,主要承担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兼顾教师科研课题、论文的收缴与组织评审工作

二、地方高师院校建设教育智库的独特优势

有人认为,或许可以采取“引进来”的办法请外来专家帮助解决本地的教育问题,然而教育本身是个地方性的社会服务问题,存在很多独特的情形。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有不少地区选择了与发达地区、全国知名高校甚至国际教育咨询机构合作。这里面常出现长途调研成本较高,外地经验“水土不服”,跟踪政策执行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而分析我国各地的教育概况,不难发现一个现象:不少地市一般都有一所省属本科院校,且多数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或“中师”升格而来,即使这些高校有个别已经往综合性大学方向发展,但多数仍承担教师教育的功能。事实上,这些年随着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壮大,不少学校也引进了一些年轻的教育学专业研究者,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在2014年9月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后,高校、地方政府与中小学的合作也得到鼓励,有些高师院校还引进了不少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中小学名师,这些都给地方高师院校建设教育智库提供了政策和人力资源保障。地方高师院校除研究者自身具有优势外,其与研究对象具有的天然联系也给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服务教育决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研究者可能就是该地中小学学生的家长,而很多当地教育部门管理者、中小学教师也是毕业于本地高师,这都是其承担教育智库角色的绝佳优势。

当前,我国高校特别是新升本的这些师范类院校也处于往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时期,以提高其培养学生与社会的对接能力。有些高校已加大了对其教师“服务政府决策”“推进研究成果转化”在科研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比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主持召开“中央深化改革会议”以后,党中央对高校进行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在2016年5月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决策部门同智库的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建设教育智库在顺应国家要求的同时,也是其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地方高师院校作为教育智库应注意的问题

然而当下的情况是,很多地方高师院校仅承担传统的师资培养工作,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为教育智库的作用。首先,地方高师院校作为智库的服务功能形式过于单一。比如,很多地方高师院校服务教育决策还只是在职教师培训中做些培训需求调研等工作,不少研究者僅仅在此过程中搜集些原始数据以支持自己从文本上思考的课题研究假设。而事实上,地方高师院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深度合作方式可以更加多样。比如,在师范生招生与培养,本地名师、名校长的筛选与培育,中小学学区划分、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接管部分薄弱学校,派专家深入跟进;申报横向合作课题,共同开展研究以及做好一线城市专家与本地教育部门的“引接”“协调沟通”等工作。作为已日趋综合性的地方高师院校,也可利用自身优势,在地方文化、工业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方面做一些工作,积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

其次,地方高师院校作为教育智库还有定位不准的问题。作为“象牙塔”里的研究者习惯采用居高临下、理性批判看待社会现象,这反映在教育领域中,就是抱着“中国教育病入膏肓”的消极认知,将自家孩童送到“小众”的教育机构,而不是作为建设者积极参与教育决策研究并影响其变革。与此同时,高校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中也要注意和其现有研究机构与平台做好对接。比如,利用现有地方教育科研机构的平台和力量,由高师研究者介入到中小学教师课题的评审与指导当中。当然,高校在作为“智囊”发挥功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明晰学术研究与政策制定在舆论宣传等方面的差别,保持与教育行政部门口径一致,以征得教育行政部门的信任与依靠。

再次,地方高师院校作为教育智库还存在本土优势发挥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是政策跟踪研究做的不够。当前我国很多地方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政策变革不连续,甚至有一届领导一个提法的情况。而教育作为育人的事业,是一项连续性较强的工作,应尽量避免出现较大的“波折”。作为在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高师院校一定要注意教育发展的规律,与教育管理部门在政策的出台与变革方面做好协调,深入研究政策变化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像有些政府部门与一般智库的横向合作一样,有明确的起始界限。地方高师院校需跟踪思考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自身作为教育智库的定位与努力方向。

最后,地方高师院校需调整其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激励教师投入教育智库建设。因为任何一项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都会给予地方政策实施的空间,因此,高校教育智库建设应当体现地方性、在地性的类型和层次特点,要鼓励地方高校建立不同类型的教育智库,展示其为地方的重大教育政策制定、解决地方重大教育问题和满足地方教育重大需求而服务的教育学术价值观。与此同時,还可组建跨学科团队,实现高校教师与地方政府部门人员的交互挂职交流,变“应急承接任务”为“常态规划设计”,通过长期跟踪与系统研究,及时发布、宣传研究成果,助力政府决策,服务人民大众。

参考文献:

[1]王建梁,郭万婷.我国教育智库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4, (9).

[2]田慧生.当前教育智库建设的形势、方向与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6, (11).

[3]王建梁,郭万婷.我国教育智库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4, (9).

推荐访问:院校 思考 高师 地方 建设


[对地方高师院校建设教育智库的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