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学习总结

湘西的民间蜡染艺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3 10:07:23   浏览次数:

[摘 要]湘西蜡染,最具魅力的湖南民间工艺,民俗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充满寓意的构图,纹样各异,独特肌理,形成了湘西民间蜡染艺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蜡染艺术也遭到不小的冲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使民族的精华不断地发展下去,在保护中传承。

[关键词]湘西 民间工艺 蜡染

蜡染作为中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代就已经存在了。盛行于唐代,在服饰、生活用品上出现各种符号、花纹,通通用到蜡染技术。湘西苗族有着独特审美,平时的装束及生活用品都用到了蜡染工艺来装饰,他们自己种棉花及染料,自己养殖蜜蜂,自己纺纱织布,蜡绘染色均自己动手,自给自足。

因地域的关系各个民族间文化经济相互影响,蜡染艺术在制作上的工艺相差无几,湘西苗族、土家族及贵州各民族之间是主要工艺发生地。但由于各民族间文化历史的差异及审美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图案。他们传承了这门古老蜡染工艺,经历了兴衰蜕变,历代相传。湘西蜡染需要个人技艺高超且产量低。而且限于屋内印染,蓝印花工艺代替了印染。在湘西因无法找到关于蜡染的文字记载,又因留存过长,保存的蜡染成品甚少。

一、湘西蜡染的风格及表现手法

湘西地区的蜡染手法与贵州蜡染各有千秋,苗族清秀、流畅;布依族严谨、缜密。湘西蜡染自由发挥个人创造力,随图案的需要,而改变纹样的大小粗细,风格豪放,不讲求构图饱满。蓝底白花的比例也无要求,不像别的民族重视满构图,湘西蜡染表现得更为灵动。

湘西蜡染融合了代代相传的民族精髓,形成独有的个性。在蜡染中常常使用龙凤龟,常在桌布、帐檐上看到。它由龙头、凤尾、龟身打散重组而成,艺术形象栩栩如生。“龙头”寓意着汉子们如龙一般壮硕强健;“龟身”寓意本民族人民像龟一般长寿。“凤尾”则象征着苗族女子如凤凰般迷人。此种象征物体现着苗族人民美好的希望,及鲜明的民族意识。这些造型元素的加入,多了对称、自然、朴实,少了那种严谨的感觉。

吉祥兽在湘西土家族当中多见,一般是十字挑花图案,常用在门帘及桌布用品上。虎头、鸟尾、鱼脊、穿山甲脚和猪身融合于一身,运用意象合成手法,并添加了意为“丰衣足食”的古铜钱纹饰。足以看出湘西人民对于生活的希望。湘西蜡染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创造出得图式突破了再现自然的束缚,合理的发挥技艺者的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创造出了充满深刻寓意的各种生动造型。

二、对于湘西传统蜡染的保护及现状分析

1、湘西传统蜡染是民俗文化中的瑰宝

蜡染艺术透露出的是湘西少数民族的文化意识。这让湘西蜡染更为多姿多彩。蜡染艺术中的纹饰有多重的,各式各样的纹饰让蜡染更为丰富。

铜鼓纹是少数民族最为尊崇的重器。古代祭祀中常常用到,以示对祖先的尊敬。他们认为太阳是万物之源,因为太阳而让世界生机勃勃。鸟纹,像燕子、孔雀、喜鹊、锦鸡等鸟纹,大多花草相伴,或张开嘴,或欢叫,或耳语,或比翼双飞,形象栩栩如生。龙纹多见于刺绣、挑花中,传统蜡染也常见。中国的龙图腾不像其他以动物或植物形象,它是人想象出来的。鱼纹是因产子多,象征着对鱼的崇拜其实是向往着超强的生殖能力。发展到后来才有了吉祥的寓意。蝴蝶纹,在蜡染中也常用,蝴蝶的姿态千千万万,好不生动活泼。星辰山川纹是对大自然山川河流等的浓缩,是对苗族历史深刻内涵的最好表达。还有其他起到辅助作用的纹饰,譬如,花草植物纹。湘西传统蜡染中纹样多种多样,蜡染便是依靠这些描绘出了乡野画面。

湘西传统蜡染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它独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社会变革中,遭遇了很大的冲击。

2、湘西传统蜡染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受的冲击

湘西蜡染艺术遭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多种方面的文化、经济上的冲击,首先就是人才的缺失,濒临失传的危机。年轻人不再喜欢蜡染这一绝活,湘西地区会蜡染的人也不多了,这使得这门艺术逐渐没落。

现今中国社会的服饰开始走向全球化,服饰的日益更新,已经让蜡染更加衰落,苗服已经不是日常首选服饰,而是作为重大节日或婚嫁当中的象征性服饰。

湘西蜡染的纹样及图案越来越世俗,为了获得利润而趋向消费者,已不能显现出湘西蜡染特有的文化底蕴了。像凤凰古城,蜡染成品大部分出自小的加工作坊,体现湘西特色的蜡染图案已不复存在。

经受不起商品经济的巨大考验,在蜡染制作过程中太重视外观,缩减蓝靛用量,减少了步骤。对人体皮肤造成伤害。染出的布料只是洗过多次之后就已褪色,给湘西传统蜡染带来严重的隐患。

3、湘西传统蜡染应采取保护措施

湘西传统蜡染遭受了冲击的原因有三条。第一,保护力度不够。对于传统工艺的保护资金不足,不能有效推动蜡染艺术的发展,让其停滞不前,甚至面目全非。蜡染找不到自己能长存的空间。第二,蜡染质量监管力度较松,让质量低的产品涌入市场。消费者对于蜡染的分辨能力低,购买时图便宜常买回低劣蜡染产品,使其泛滥成灾,质量好的却滞销致使损失巨大。第三,在蜡染文化上的研究甚少,尤其是湘西地区,从事蜡染研究的人不多,有关课题也少之又少,除了田茂军副教授主持的课题之外,再无更多指向于此。

湘西文化当中的湘西民族民间文化是其一部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如珍宝一般的民间技艺,必须使其发展壮大不致遗失,如果丢掉这笔财富损失将是不可想象的。就在2004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选入了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是唯一进入的自治州,就在这之后,湘西所召开的博览会中,古城凤凰产生了关于文化保护的有关条例,让湘西民族得到更多的保护,更好地传承,并有了可靠的凭据。为了发扬传统,经受住考验,必须抓好给予的机会,使这门艺术更加经久不衰。

三、湘西蜡染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随着20世纪的到来,国门的打开,整个经济面貌都改变了,民间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蜡染艺术开始衰落。一大群艺术家及专业人士都企图改变,期盼能注入新鲜血液于蜡染艺术中。艺术的生命力都在于创新,这才是对传统蜡染不断支撑的源泉。

被誉为“世界华人艺术大师”的熊承早先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于蜡染艺术的探寻,他所创作的人物蜡染细腻传神,颇具魅力。他创出的新浸染方法,浓淡可任意发挥,有着水墨画“晕染”肌理,在风景画中很是突出。蜡染最忌空白,若需要,也是用“冰纹”做效果。“套色蜡染”也是他的蜡染工艺的创新,同一块布料上做多次分染,形成更丰富的效果。艺术家通过眼睛来发现美,并构想出更多美的形象,各类艺术品就产生了。不管是哪样古老的民间艺术都是从变革开始的,不管是艺术还是其他,创新是必须的,蜡染艺术必须是不断的创新才可以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湘西蜡染艺术是民俗文化的瑰宝,它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并被不断开发利用。这门艺术经历过起伏跌宕的历史磨难,几近灭亡。熟练这门技艺的传承人在印染房中耐住长时间的孤独,撑住了贫苦的煎熬,便也守住了蜡染最后的精髓,最宝贵的文化遗产。相信这门古老的湘西蜡染艺术,在人们的保护中传承下去,必有长足的发展,也将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及继承。

参考文献:

[1]陈杰,宋崇立.湘西苗族传统蜡染的现状与保护[J].民族论坛, 2005(12)

[2]单海鹰.湘西民间印染的主要工艺及艺术特点[J].民族论坛,2007(8)

[3]陈杰、宋崇立.湘西苗族传统蜡染的现状与保护[J].民族论坛,2005(12)

[4]李洁.论少数民族蜡染艺术及其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责任编辑:刘小红

推荐访问:湘西 蜡染 民间 艺术


[湘西的民间蜡染艺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