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方略谈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3 08:39:59   浏览次数:

[摘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文章正是从爱国主义出发,潜心研读高中历史教材,就如何在教学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唱响教学主旋律做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107

高中的历史教材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最优材料之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秉承“历史挂钩现代,唱响爱国旋律”的教育宗旨,努力探析潜藏在历史教材中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的历史事件,创新历史教学,使之成为推动学生立志爱国的力量,发挥历史内在的道德价值,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理性地分析历史、看待历史。笔者基于教材,联系生活,结合当前时政热点,借助鲜活影像材料,营造合作氛围,就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学生的历史情操,并将其融入生活、化为行动作如下探索。

一、结合当前热点,解析历史

众所周知,现如今重大的时事热点多是历史教材中相关历史事件的延续及深化。将时政热点引进历史课堂,有助于对历史进行追根溯源,让时政热点带出历史所具有的时代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让时政热点发挥其教育功能。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时政热点,并有意识地将最贴近教材内容的时政热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学好历史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将时政热点渗透进高中历史教学中,既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平日多关注国家新闻时事的良好习惯,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教材中的历史,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Ⅰ》(必修)第10课《鸦片战争》时,在讲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事件这个内容时,我们便可以在此适时引入2015年6月三件重量级圆明园流散文物(乾隆松石绿地粉彩描金缠枝莲卷缸、乾隆铜胎掐丝珐琅兽面纹尊和乾隆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水仙盆)在国内进行拍卖和2014年清乾隆御制粉青釉高价拍卖以及近年来国人对相关文物的追讨事件等新闻事件,继而让学生反思:为什么明明是我国的瑰宝,我们现在却要以高价购买?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我们便可以当堂模拟文物拍卖现场,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感受到正是清政府的腐敗无能才纵容暴徒的野蛮霸道,以此来燃起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少年强则国强”的爱国热情。

二、借助图像史料,走进历史

在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关历史事件的配字图画资料较少,如此便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教学内容因年代久远而难以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共鸣。所以,为了让学生更自主地走进历史,深刻地感受历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而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教师要在备课环节用心搜集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在人教版《历史Ⅰ》(必修)第16课《抗日战争》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南京大屠杀,笔者做了如下安排。首先,笔者课前抽空放下课本到南京,站在南京大屠杀同胞纪念馆面前,去切身感受这一沉重的历史。因为唯有教师亲身体验了,才能更真实地带动学生一起回顾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其次,笔者带回了馆外的雕像照片与学生分享,在课上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雕像上的那一段段令人痛心的文字,细数那一个个令人揪心的数据,浏览那一张张令人发指的图片,如此的资料补充既冲击了学生的视觉,更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日本侵略者这惨无人道的暴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损失与创伤。最后,笔者播放了馆外一尊象征和平的雕像照片,想让学生明白爱国不应是做出类似焚烧日本货这样的举动,而是应该以史为鉴,热爱和平,振兴中华。

三、营造合作氛围,感悟历史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历史教学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合作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实现学生与历史对话的目标,让学生更好地探究历史、感悟历史。

在讲解人教版《历史Ⅳ》(选修)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之《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时我们不难看出,本课的主题非常明确——引导学生学习并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因此,在教学本课时,笔者没有根据课本向学生教条式地讲解名人的主要成就。而是先利用《百家讲坛》中《孙中山先生的日子》这一视频激起学生的兴趣,其间侧重引导学生产生对名人成就的自豪感。紧接着让学生以四人合作学习的方式来领略孙中山先生的风采,之后根据课前布置的作业即搜集家乡历史名人故事,让学生走近家乡名人,拓展学生的视野,也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名人的自豪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蔡红兵. 构建以生为本的和谐历史课堂[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9).

(责任编辑庞丹丹)

推荐访问:方略 历史教学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