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计划

民间美术进课堂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0 08:51:44   浏览次数: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俗称“药斑布”“浇花布”,源自于远古时代苗族、瑶族人民的“阑干斑布”和“蜡缬”。自古以来,江南地域经济发达,各种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越文化,因此也孕育出了具有江南特色的蓝印花布,这种古老手工印花广泛流行于江浙民间,最初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经过工艺演化,后来则用石灰粉、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布料通过刻版、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制成,包含着众多的江南文化元素,当地人俗称“石灰烤蓝布”“烤花蓝布”,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千年以来,蓝印花布一直以其优雅古朴的文化韵味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然而,在新时代环境中成长的小学生们,平日里被琳琅满目的现代化电子产品充斥着学习与生活,大部分孩子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少之又少,特别是像蓝印花布这样有着古法技艺的操作,更是遥不可及。作为一名热爱民族文化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自己时常会被一件件手工制作的民间艺术品所感动,因此也萌生了从贴近人们生活的民间技艺着手,去探索研究对教育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和创作,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每每看到学生们惊叹于我教室里布置着的诸如扎染、蜡染等用各种材质及表现方法完成的民间美术作品,看到他们时而双眼紧盯着欣赏,时而露出羡慕的眼光啧啧赞叹时,更坚定了我带领孩子们进行蓝印花布学习的信心。2018年我正式将别具古老民族气息及韵味的蓝印花布作为我校民间美术社团拓展课内容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实践中,我们被这种古老的艺术所吸引,在工作坊式的环境下感受着她迷人的艺术魅力,也感动于这其中积淀的民族文化内涵,享受着亲历亲为创作时带来的愉悦。

一、借教师眼,引领学生了解蓝印花布文化

蓝印花布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特殊。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周边传统工艺制作的作坊已不多见。将蓝印花布制作工艺作为教学内容,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要让所有学生亲历现场切身体验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多地了解蓝印文化的相关知识,感受蓝印花布的恬静之美,熟悉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我专门利用假期去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无锡民间蓝印花布博物馆、苏州江南蓝印花布艺术馆及浙江桐乡乌镇蓝印花布制作现场等地进行采风,拍摄了一些视频资料及图片,通过导游式的引导欣赏与讲解,相当于带领孩子们间接地参观了蓝印花布博物馆,他们对蓝印花布的历史和制作流程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我通过收集一些蓝印花布类的实物布置展览于教室,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丰富相关知识,熟悉流程,感受蓝印文化这种独特韵味的美,并鼓励学生在外出参观与旅行过程中关注这些来自于生活中的文化,孩子们收获颇丰。

二、拓宽思路,丰富学生蓝印花布创作题材。

传统的蓝印花布的纹样多变,图案设计内容大多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合成的吉祥图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抒发民间百姓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学生的世界是丰富的,思维是广阔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去寻找一些古建筑、彩陶、青铜、青花瓷等艺术品上的经典传统图案,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将大量生动活泼的富有儿童性、幻想性、时代性的题材进行创作,如“我喜欢的花”“神奇的大鸟”“戏剧人物”“十二生肖”“卡通小精灵”,还有比较时尚的几何图形、抽象图形、主题图形等图形组合,思路拓宽了,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丰富了。

三、巧用工具,降低制作蓝印花布刻版难度。

传统的刻版都是用比较锋利的刻刀,且蓝印花布的版子镂空块面不宜太大,小学生在刚开始刻版时,因手里的力度不够,当刻刀在纸上走线时容易打滑或产生“毛边”现象。我一方面注意训练学生使用刻刀时的力度及方向掌握,提高技艺;另一方面从网上淘取替代刻刀的打孔器进行捶打式镂空刻版。因打孔器具有一定的形状,使用时只需锤子敲打就行,用这种工具替换的方法将刻版难度大大降低,对于大多数4—6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把控,花纹成型、制版效果自然也就工细美观了不少。况且不同形状的打孔器可以自由组合打印出诸多图案,如不同疏密的组合,不同方向的对接……学生对新型工具的使用有着特别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创作热情油然而生,每次下课都感觉意犹未尽,不愿离去。

四、增加色系,适合学生多彩内心心理需求。

传统的蓝印花布染色时都是采用蓝靛染料通过媒介进行氧化上色,形成古朴清新典雅的蓝色,加上不同浓度、不同次数的染能产生丰富变化的蓝韵,自然散发着特有的韵味,着实有着江南青花瓷般的迷人魅力,这是一种经典的古韵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如今的蓝印花布在大多保留江南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吸收融合了一些其他区域的文化,比如以蓝色为基调的蓝印花布,出现了诸如反应北方鲜活气息的红色、黄色,其实这是一种与时俱进,一种创新,它体现了江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我们面对的是具有现代时代特点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充满着多样性,个性喜好不尽相同,对色彩的偏好也因人而异,多彩的世界更是大多数孩子的向往,因此我在教学中除了让孩子们感受、领悟传统蓝染的韵味美,同时鼓励学生合理地进行色彩的搭配染色,形成丰富多彩的渲染效果,使宁静的环境中也有着斑斓的跳跃,享受安静的同时也享有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灵动,学生们因此更乐此不疲,展现的作品也更精彩纷呈。

五、及时展示,增添学生创作成就感。

每次刻花、涂抹桐油、上防染剂、染色、刮浆洗净后我们都会将师生亲手制作的版子和作品晾晒于教室的展架上,琳琅满目的作品给200多平米的教室增添了特有的风景,学生们看着自己和伙伴们亲手制作完成的作品,心底甭提有多高兴,满满的都是成就感和喜悦感,学生在这样耳濡目染的氛围中学习,性情自然得到了陶冶。

古法工艺需要了解并传承,面对诸多有着差异性的学生个体,我们需要根据其心理和年龄特点,创新美术教育,使其在学习探索民间文化藝术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教育研究我们永远在路上……

(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

推荐访问:课堂 民间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