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道德与法律作文

作者:jnscsh   时间:2020-08-26 10:38:39   浏览次数:

 理性看待国考热

 摘要:纵观社会的最新动态,我们会发现,很多社会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焦点问题。诸如最近出现的“国考热”,“学术造假”等事件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舆论。而其中最为壮观的社会现象之一是,百万人蜂拥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于是,“国考热”一词由此诞生。国考热引起了无数人的反思,究竟国考热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现象,还是国家的一种病态?是盲从,还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对此,我们要用理性的目光去看待问题,通过现象看本质,看清国考热背后所隐藏的种种事实真相。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 国考热 就业形势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连创新高,今年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数为141万人,创下了4961人争抢一个岗位的惊人纪录。这么多人同时报考公务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不但经济成本高,而且对社会,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开拓创新的局面。而且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竞争氛围,对青年人的成长是不利的,大量的同类型人才聚在一起,根本就是无谓的消耗。如果上千个人涌向同一个岗位,竞争力耗在诸如行政能力测试上,让社会精英自相残杀,这根本就是人才的浪费。

 然而,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国考热的出现也显的情有可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的就业情况并不好,而像公务员这种比较稳定又有社会地位的工作比较少,考公务员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国企如果没有点关系是很难进的,而国考相对公平一些;民企没那么稳定,而且由于近几年国企的拓展,对民企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一般性的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草根组织,待遇都很差。所以,作为一个经济人,考公务员成了热门选择。

 对很多考生来说,选择公务员并不是跟风,现在的就业形势非常恶劣,大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他们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所以才会踊跃去考公务员。

 人们追求心仪的职业,并无不可,这是一种个人选择,就像当初的出国热、下海热一样。这种价值取向,隐喻着时代表情,本身并无值得诟责之处。其实,国考热并不可怕,总不能不让老百姓选择报考公务员吧?值得探究的倒是国考热背后的问题。首先需要追问的是,国考为何热?或者说,考生为何一窝蜂地报考公务员?一般来说,不外乎两点。

 一是权力因素。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私人投资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权力和地位的光环仍让政府职位深深吸引着很多人,其中包括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权力应该为民服务,它不应该是地位的象征,更不应该隐喻着种种好处,但在很多考生看来,公务员具备着权力和地位的光环。

 二是稳定因素。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一定拒绝死水一潭;一个敢拼敢闯的年轻人,一定拒绝一成不变。相对来说,公务员职业很稳定,缺乏挑战。但正因为稳定,才引得人们趋之若鹜。近年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比如人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在一个平衡规范、保障健全、法制体系完备的社会环境里,公务员仅仅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不符合那些创业心很强的人才。

 其实,我们更该追问的是,为何公务员是“铁饭碗”,是稳定的职业?公务员的稳定,恰恰映射了两大不足。一方面是公务员淘汰率太低,一般情况下,一旦考到公务员,就很少会被辞退。另一方面则说明,当下的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法治体系不够完备,如果其他职业同样享有完善的社保,比如看病不难、不贵,比如领取的养老金高,年轻人自然不必非要“觊觎”公务员,正因为在企业里,工人权利贫困,甚至朝不保夕,动辄被辞退,且无法享有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蛊惑着人们艳羡公务员,甚至千方百计地挤到公务员队伍中去。

 当公务员热引发社会最优秀的人才打破脑袋进入政府时,会造成社会的生产和创新严重不足,从而从长久来看,导致国家失去创新力。大量的高学历人才流往政府,在政府机关从事着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为自己成为一个政府官员自豪,而不在最需要创新的科研、学校、企业工作,这将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由于一流人才不从事创新性工作,生产和企业的创新也就无法持续,从而社会不能够增加新的产出,国家也会在竞争中因缺乏创新力而失败。

 一个治理优良的国家,最优秀的人不应当在政府机关,而应当在社会各个领域中。这应当是社会成员能力的合理配置原则。

  一个国家要维持其繁荣,要向前发展,就需要生产财富,创造文化,需要教育、科学、学术等事业。它们就是繁荣与发展本身。如果国家是个生命体,它们就在生产和输送营养。一个国家要想肌体健康、健壮,就需要其社会中最优秀的成员从市这类创造性、生产性活动

 

 对于一个国家的身体来说,社会成员的创造性、生产型活动是生命之本,政府的作用只能是末。归根到底,政府不能够创造出、生产出对于国家这个生命体维持其生存、发育所必需的任何东西。政府的作用只能体现为向从市创造性、生产性活动的人们提供必要的、恰当的服务。

 从这个角度上看,政府不需要一流人材,只需要二流人材足矣。一流人材的特征就是具有较高创造性,而从事创造性、生产性活动恰恰就需要创造性。这样的人进入创造性、生产性领域,不仅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也可以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健壮国家这个生命体。至于政府官员的活动,大部分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的,用不着具有创造性的人承担这样的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务员热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而人们也早就敏锐地知道了这个现实:政府官员可以滥用权力,获取巨大个人利益。比较各个行业,公务员的名义工资绝不算高。那么,人们何以狂热地报考公务员,甚至不惜花费巨资成为公务员或者寻求升迁?显然是为了获得名义工资之外的金钱或实物收入,这其中既有制度不健全而获得的灰色收入,也有践踏制度而获得的黑色收入。

 当然,政府官员们、也即公务员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皆因为政府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监督,就是因为,权力是自上而下授予的。权力自上而下授予,则控制和监督机制必然是自上而下的。这样的控制和监督机制注定了是会失灵的,再万能的上级,也不可能盯住他的全部下级的日常活动。

 控制和监督机制失灵的结果就是权力的滥用。由此,中国官员的权力的含金量就非常之高,权力给个人所能带来的总体好处,高于社会中几乎所有其他行业。这一点也就诱发整个社会冲向万马齐奔官府的独木桥,形成国考热。

 而如果通过这个考试的人,果真如有关部门人士所说的那样比较优秀,在权力不受制约的时候,官员的聪明通常就会表现为聪明地滥用权力。这样的政府官员在很多时候就不是在维持秩序,而是在破坏秩序。

 因此,“公务员热”既是政府权力畸形膨胀的产物,又是社会就业制度得不到健全的催化剂。“公务员热”的种种本质现象折射出了国家的病态,于是我们需要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便对症下药。

 以上问题不解决,公务员热就很难冷下去,公务员热冷不下去,不但造成国考成为“范进中举”的考场,而且会造成人才集中在行政单位,学无所用,非公仆单位人才匮乏,这样,必然导致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人才结构的失衡。我们不能人为给“公务员热”降温,而应该制度提高整体就业水平,提高人们就业的稳定性,高度重视公民的福利待遇,否则“公务员热”很难降温。

 若真正想让“公务员热”降下来,肯定要拓宽就业渠道, 发展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民企要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规范,能够给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对于非营利组织,政府要摒弃从前的理念,习惯让其他的主体与它们共同治理,降低非营利组织的成立门槛,从社会层面治疗中国的疾病,同时也为政府分担一些责任。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完善、政策导向慢慢来扭转年轻人就业观念。公众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改变,切切实实的福利待遇改变。

 参考文献:《时代周报》《华声在线》

推荐访问:法律论文 作业 道德 法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