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儿童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及对策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6 08:39:48   浏览次数:

【摘 要】儿童心理防御机制差,心理创伤的恢复成本高,但一些儿童报道出现了侵犯儿童隐私、过度消费儿童、二次侵扰悲痛等现象。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儿童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并提出对策,为儿童报道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报道;新闻伦理;失范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228-01

一、儿童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失范现象分析

(一)采访缺乏人文关怀造成二次伤害。在经历过重大心理或生理创伤之后,儿童会变得异常脆弱,有些儿童甚至需要特殊的医疗与心理的辅助才能走出创伤阴影。在这样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段,一些记者在采访受到创伤后的儿童时缺乏人文关怀,没有考虑到儿童的脆弱性,为了采访到自己想要的新闻内容,经常逼迫儿童回忆创伤发生的过程,甚至不停地追问过程细节,让当事儿童再次经历伤痛的侵扰,不利于儿童心灵创口的愈合,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成静的《如何避免对当事儿童“二度伤害”》一文中,作者遇见了一个在汶川地震中不幸失去右臂的10岁儿童,媒体每次采访都让儿童讲述地震的亲身经历,在一次又一次的“二次伤害”下,孩子从原来的品学兼优变得沉默寡言。

(二)过度挖掘儿童隐私造成新闻侵权。媒体在激烈的报道竞争中为了获取更多的独家新闻信息,满足受众的窥私欲,往往会忽略媒介伦理和法律的边界,过度挖掘当事儿童的隐私信息。儿童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过度披露其个人隐私,曝光未打码的照片,不仅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而且会对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例如,在“罗一笑”事件中,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这个白血病的女孩,女孩的病情、未打码处理的照片、家庭情况等信息均被曝光,这些信息均属于女孩的个人隐私,各媒体未经允许便报道出来这无疑侵犯了女孩的隐私权。

(三)渲染煽情式报道过度消费儿童。在关于儿童的报道中,一些媒体通过借助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形象标签,夸大事实,过度渲染、煽情,放大儿童的伤痛与无助,过度消费当事儿童。在“格斗孤儿”这一事件中,梨视频在制作报道视频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格斗血腥与暴力的镜头来渲染恐怖的氛围,借此来渲染当事儿童的可怜、无助,唤起受众的同情心与愤怒的情感,吸引大众的关注。

(四)描写过细博眼球。在一些儿童报道中,媒体为了追求感官刺激,将事件过程描写得过于细致,想借此来博眼球。例如在一些性侵儿童的报道中,将性侵过程描写过细,甚至加入杜撰、夸张的成分。这种过细的描写一方面会引起读者的阅读不适,另一方面也给当事儿童的家属带去二次伤害。

二、儿童报道新闻伦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媒体自觉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媒体竞争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媒体盲目追求快速、吸精,将新闻专业主义、人文关怀等更重要的因素抛之脑后,导致新闻侵权、谣言与虚假新闻泛滥、社会舆论偏向等现象频发,给当事儿童带去负面影响。因此,记者应加强自律,加强新闻伦理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报道质量。记者采访信息的获取要基于尊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侵害儿童的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基础之上,更要将当事儿童家属的情感因素考虑在内。

(二)政府与组织机构针对儿童报道加强监管。儿童这一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关爱,儿童报道的伦理失范现象应该引起政府与有关部门的重视。2013年5月,我国在中宣部和中国记者协会的推动和支持下,成立了5个新闻道德委员会。随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和完善。截止到2016年,我国已全面推行,并形成省级性质的工作架构。

可见我们国家对新闻伦理道德问题已经开始重视。针对儿童报道伦理问题,行业间可以形成专门的儿童新闻组织,倡导人文关怀式的儿童报道,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伦理知识的学习,对逾越新闻伦理的儿童报道行业公开批评指正,逐渐形成良好的儿童报道风气。

(三)法律出台儿童报道的保护细则。中国在1990年成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第105个签约国,针对儿童的权益也已经出台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但针对儿童报道的伦理问题却缺乏规范细则。行业协会组织的约束较松散,当下媒体从业者缺乏自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儿童报道伦理失范的问题。因此,立法部门需要完善相关法律,针对儿童新闻报道的边界梳理界定,记者的采访过程、配图、报道文字等一一制定细则。只有用法律的准绳来约束媒体从业者的报道,用细則来防止记者的伦理越界,从根本上减少儿童报道伦理失范的现象,才能逐渐减少儿童报道的伦理失范问题给当事儿童带去的伤害。相关法律细则的出台也让媒体从业者针对儿童报道有法可依,用法律去度量自己的行为。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记者在采访儿童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记者自身加强自律,自觉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政府等有关部门也要加强他律,出台配套的法律细则,加强对儿童报道的监管,让儿童报道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成静.如何避免对当事儿童“二度伤害”[J].中国记者,2013,(03):109-110.

[2]郝玲.儿童失踪事件报道失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7.

[3]李哲.弱势群体报道中新闻伦理的失范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薛蓉.性侵儿童:中美相关报道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5]张颖.涉童犯罪新闻报道中的儿童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推荐访问:伦理 道中 现象 对策研究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