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查报告

中英弱势少年儿童教育比较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46:26   浏览次数:

我国与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截然不同,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也千差万别,但就教育而言,两国却不乏一些相同、相似之处。例如两国的班级授课十分普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关注弱势少年儿童教育等。在“人本”主义的影响下,两国的教育都立足“人的发展”,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因此,弱势少年儿童教育也提上了重点关注日程。但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概念,而且两国之间的教育理念、教育发展策略、教育投资、教育管理以及师资培训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

教育的背景分析

在英国,弱势群体通常称为“劣势群体”或“易受侵害群体”,英国政府会对这一群体发放救济金以维持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英国基础教育质量相对落后,约有2/3的学校没有很好地计划课程设置或没有有效地执行,学生平均成绩也没有达到应当达到的标准。为此,英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基础教育改革就旨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对所有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近年来,制定并实施的教育发展策略尤其关注对弱势少年儿童的教育:如“良好开端”计划,在全英各贫困地区设有100多个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因此在对弱势少年儿童教育上取得了较欧洲其他各国显著的进步,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英国5岁以前的学前教育长期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英国政府200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英国单亲家庭数量上升,目前,近10%的家庭为单亲家庭,其中10个单亲家庭中有9个为单身母亲家庭,有些城市单亲子女高达50%;宁愿领政府救济金也不愿意工作的家长不允许其子女上学等,这给英国的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中国,“弱势群体”一词见诸官方文件是在2002年3月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朱镕基总理提出政府应当关心弱势群体的说法。之后,社会各界开始对弱势群体给予较大关注。在教育领域中,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新的焦点,尤其在当前推行的“新课改”的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指导下,弱势少年儿童成为了国家、社会特别关注的对象,在教育政策、制度上做出了不少有利于弱势少年儿童教育的新举措。但由于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教育发展不均衡,弱势少年儿童教育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棘手的问题。再者,中国正处社会转型期,社会格局变化加剧,人口动态对教育的影响趋于复杂化,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管理造成了新的弱势少年儿童的出现,严重制约着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解决弱势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势在必行。

教育发展策略

关注社会上弱势少年儿童的成长是每个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从背景分析上看,中英两国面临弱势少年儿童教育的诸多问题不尽相同,两国采取的教育发展策略也各具特色。

英国为了适应在21世纪把英国建设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公正、平等的全纳社会的需要,其教育发展策略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给予学前教育儿童(尤其是弱势儿童)前所未有的关注,实施了“良好开端”(Sure Start)工程,其目的是给儿童创造更好生活的“良好开端”。其原因在于英国5岁以前的学前教育长期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政府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更直接的原因是一份2001年的统计报告指出:英国较繁荣地区的学校中,有平均2/3的学生获得5个良好的GCSE;而在条件不利的贫困地区中,只有平均1/5的学生通过这个水平,远远低于较繁荣地区的学校的水平。因此,英国对5岁以下儿童教育发展的策略进行了重大改革,以给“初等教育可持续进步”提供源动力,从而“建立更坚固和更安全的社区”,并为政府承诺的“到2010年前将贫困儿童人数减少一半”目标努力。到2003年已有46个小型良好开端地方计划(mini sure start local program)正专门(in pockets)针对贫困和农村地区而展开,其中有13个得到政府2200万英镑支持的计划集中在农村地区,预计将使7500名4岁以下的儿童受益。此外,英国大约有100多个关注这些学前儿童成长的中心,被称为“优质早期教育资源中心”。

在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相对东部发达地区而言,西部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中国弱势少年儿童有相当大的群体集中在西部。自1999年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已经加大了对西部教育的投资力度,通过教育缩小东西部地区的人才储备差距,努力实现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及早实现从“输血”向“造血”功能的重大转变。在今后十年,国家将拿出50亿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期工程,工程的重点将放在西部地区;同时国家设立30亿的专款资助中小学危房改造,重点解决西部地区的困难;“十五”期间还将增加对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专项经费;日前还启动了“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地区学校工程”。此外,鉴于中国人口流动较大,为使流动民工弱势群体子女得到教育,国家强调落实了开办民工子弟学校、公立学校应就近招收外来工子女入学等多项新的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为弱势少年儿童的受教育带来更多的机会、资源,使他们获得应有的教育补偿。

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教育决策及其实施,弱势少年儿童是一个需要特别关爱的群体,这方面两国有不同体现:

英国的“全纳教育”与“个别化教育”理念在弱势少年儿童教育中影响力最大。“全纳教育”即倡导“一个不能少”的教育理念是英国政府针对当前社会结构变化较快,人口来源复杂化所采用的,目的是帮助各种少年儿童,尤其是弱势少年儿童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教育资源,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全英各地都设有全纳教育中心,除了指向弱势群体的学生外,也指向发展有潜力、智力发展超常的学生,以及有需要享受教育的、本民族以外的少年儿童。此外,全纳教育理念还体现在英国特殊教育事业。英国特殊教育事业十分发达,几乎每一个郡都有比较齐全完备的聋、盲、哑、弱智、精神残疾、肢体残疾等特殊学校。同时,每所普通的小学都设有特殊教育教研组,教研组的教师不折不扣地贯彻着“个别化教育”理念,他们会专门针对各个弱势少年儿童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帮助。“个别化教育”在英国也有突出体现。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国家之一,但英国中小学的教学组织始终保持着课程教学和个别辅导两个系统。既能发扬班级授课制系统讲授、成批培养、大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势,又克服其在因材施教上的不足,充分照顾到了每个儿童的个体需要和个性发展。如英国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制定非常重视个别教育。通常学校对每个年级和每个班级订有整体性教学计划,整体计划规定了儿童必修课程的门类、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和辅导教师还要负责为每位儿童制订个体教学计划。此外,许多学校在实践着这样的理念:“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生,更是一个个家庭;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一切都可以改变,这里是孩子们一生到过的最好的地方。”有些学校还安排专人,每周花两天时间进行家庭访问,与家长沟通;开放计算机房为家长进行学习培训;更有面向新生儿家长的家庭教育,婴幼儿教育的指导与培训;从各个环节减少弱势少年儿童并降低产生率。这也正是学校教育的社会化意识,社区志愿者来到学校为需要特殊服务的学生提供帮助。

在政府管理理念方面,英国对教育的领导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支持,对教育的管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服务,政府为学校服务,学校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其中体现出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在经费上给予足够的保证,确保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化;二是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政府不干预学校的用人和经费使用权;三是倡导全员性的服务,政府为学校的规划、教师培训、新技术维护、教学方法改进、家庭教育改善、特殊的辅导提供服务场所。

中国的近现代的教育思想受到欧美、苏联的影响较多,目前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等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与“全纳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新课改的教材、教参、实验区、经验推广等存在明显的“城市化”的倾向,使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贫困地区的教师、学生陷入新的困境,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差距,间接扩大了弱势少年儿童的潜在来源。基于现时期的国情与教育发展态势,“个别化教育”理念难以大面积推广运用,一些西部地区的特殊学校长期招生不足,形同虚设。在教育管理方面,一些教育者认为中国的历次教育改革都是采取自上而下、强制性推行的方法策略,本次“新课改”也不例外,这并不能真正了解并满足各地教育的需要。

教育投资及管理策略

一方面,促进弱势少年儿童的教育发展需要各国政府财政拨款,并且尽可能多地投入私人资本。另一方面从弱势少年儿童的成因分析上看,许多都是由于经济上处于弱势引发其他方面的弱势所致。在以经济指标为导向的当今世界格局,强弱之分根植于经济实力的强弱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弱势群体与贫困群体不能划等号,但仔细分析弱势群体的成因及成员结构,不难发现弱势群体所指与中低收入群体所指存在极大的重叠,弱势群体中的相当大一部分人是因经济贫困所致。而且有研究表明,因经济问题导致弱势群体产生的速度和数量都比身体残疾所致的更快、更大。因此,国家的教育投资及管理直接影响着弱势少年儿童的教育发展。

英国教育投入达到国家财政预算的20%,而且持续增长,在2002-2003学年仅对早期教育、儿童养护以及良好开端地方计划的投资就达到8亿英镑,是2000—2001学年同期投资(4亿英镑)的2倍。英国对3至16岁少儿实行义务教育,学生所需学习费用由政府提供。国家强调为每个儿童提供良好教育,让每个儿童都能接受主流教育,尤其强调满足弱势少儿的特殊教育需求。而目前中国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不到3%,呈严重不足的现状,义务教育投资仍是地方筹款。

如果因为英国是发达国家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教育投资比例的差异,那么两国的教育投资管理策略的差异足可以让我们反思。以财政拨款为例,英国的基础教育拨款公式中,对招收具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学校,专门提供额外拨款。一个学校如果招收的低收入家庭孩子、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越多,从政府获得的经费就越多。此外,英国政府2002年报告专门就儿童养护进行了阐述,其中写到:“如果向弱势幼儿提供养护服务会得到可观的报酬。”再者,在“优质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实践中,由于英国政府发现:“财政拨款对弱势少年儿童的教育促进收效甚微,因为受到扶持的孩子仍然还生活在弱势家庭里。”于是,英国以"想让孩子茁壮成长,必须保证其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福利"的教育投资思路在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提供一条龙的服务:职业介绍所的工作人员,小学老师和社会福利局以及卫生局的工作人员都定期来中心办公;中心向父母提供各类课程,例如读书写字,婴儿按摩,电脑,急救或烹调课等。可见,英国是从减少或消除弱势儿童产生的层面上着力,防患于未然。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系)

推荐访问:儿童教育 弱势 中英 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