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试论孟子的自信及其时代价值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6 08:39:59   浏览次数:

摘 要: 孟子是先秦儒家大师,他的人格与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细读《孟子》一书,不难发现,孟子是一个非常有个性并且充满自信的人,孟子的自信可概括为人格自信和思想自信两个方面。本文拟从《孟子》文本入手,详细论述孟子的人格自信与思想自信的具体表现与形成原因,进而阐述孟子的自信对于当代社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孟子 人格 思想 自信 借鉴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孟子思想与当代中国构建文化自信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2193)的阶段性成果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重用代表人物,其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孔孟之道即为儒家思想的代表词,可见孟子思想的影响之大。《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人合著,书中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与思想。仔细研读《孟子》,不仅可观孟子的人生信条及治国思想,也能深切感受到孟子的那份超越旁人的自信。笔者将孟子的自信概括为人格自信与思想自信两个方面。孟子的自信不仅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力大有裨益,对于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孟子的人格自信

孟子的自信首先来源于其高度的人格自我肯定,也就是人格自信。孟子提出了著名的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大丈夫的人格自信又表现为追求理想、敢于担当,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和积极向善、扶危济困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结合使得孟子具有了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独特人格魅力。

(一)追求理想、敢于担当的人格自信

孟子出生于普通的家庭,顶多算是个没落贵族的后裔,且幼年丧父,但孟子不同于普通人的是,他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志存高远、不甘平庸,充满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在这段话中,面对充满不平的天下,孟子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勇敢地表达了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志向,彰显出其超越一般人的自信与决心。穷其一生,孟子都是一个富有高度使命感的人, 他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处身于战国乱世,他希望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造福天下苍生。他始终以尧、舜、文王、孔子等先贤为榜样,希望能够像这些先贤一样有所作为],并且从不认为圣人是多么遥不可及的目标,孟子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著名观点,他还进一步地阐述道:“舜,人也;我,亦人也”(《孟子·离娄下》);“尧舜与人同类耳”(同上);“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告子上》)。孟子认为,圣人与普通人并无本质的区别,每一个普通人只要志存高远、努力践行,都可以成为像尧和舜那样的贤明有为之人。追求理想、心存天下、不甘平庸、敢于担当,这是孟子人格自信的最好诠释。

(二)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人格自信

品读《孟子》一书,人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孟子在与他人辩论时的那种雄辩滔滔的磅礴气势,其实《孟子》书中的这种气势更多地是来自于孟子其人,因为孟子就是一个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人,孟子之所以具备这种人格自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的基础就是高尚的道德品格和坦荡无私的胸怀。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需要与义和道相配的,要行得正、做得端,反之,浩然之气自然就会消散。大丈夫立于天地间,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尽心上》)正因为孟子充满了一身正气,他在游说各诸侯国君主的时候,從没有一点媚态,也没有任何畏惧,敢于直言,刚直不阿。他曾对自己的学生说“说大人而藐之”,对于权贵,内心要藐视他们,而不是谄媚奉承。他还借用成覵的话说:“彼(指齐景公),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滕文公上》)在与各诸侯国君主们交流的时候,孟子往往都是开门见山、不留情面,直指其弊端。例如在与齐宣王对话时,巧妙设套,批评齐宣王没有治理好国家,说得齐宣王只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份。当齐王任孟子为卿,但又不愿采纳他的治国主张,孟子就“退而有去志”。孟子认为你既然任用我就应该采纳我的治国主张,若我的主张不能推行,你即使给我高官厚禄,我也不会感激你。当齐王问孟子“贵戚之卿”的职责时,孟子答道:“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 万章下》)让齐王很不悦,但孟子毫无畏惧。

孟子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人格特征,使其施政主张往往得不到各诸侯国君主的真正认可,但却赢得了天下人的尊重,正因为具备了这样的人格特征,也使得孟子的一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人物,遭遇什么样的人生境况,他都充满了自信,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主张,从不妄自菲薄,人格自信的光辉始终闪烁于其人生的长空。

(三)积极向善、扶危济困的人格自信

做一个积极向善的人一直是孟子的人生信条,在生灵涂炭、道德危机的战国时代,孟子鲜明地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著名观点,在《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 “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正如水都会向低处流淌一样,人性也总是善良的。孟子又对人性本善的论点进一步举例加以论证,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孟子·公孙丑上》)每一个人都有天生的恻隐之心,都会同情弱者,都有做好人、行善事的人性本源,这不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而是人之本性的体现。孟子非常关心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在与其弟子以及各诸侯国君主对话的过程中,孟子多次提出要关心爱护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甚至把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认为只要做好了这些事,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孟子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要像尊重自家的老人一样尊重天下所有的老人,要像关爱自家的小孩一样关爱天下所有的小孩,如果做君主的能够做到如此,那么,治理好天下就将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积极向善、扶危济困是孟子人格的重用组成部分,也让孟子充满了道德与人格自信,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同情并帮助弱势群体,孟子以其向善的人格力量感染着他的弟子们,也影响了后世的无数国人。

二、孟子的思想自信

在各诸侯国合纵连横、礼崩乐坏、战争不断的战国时代,孟子敏锐地洞悉着时代的特征,分析着天下大势,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学说。作为一位志存高远、心系天下的思想家,孟子对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充满自信,他力图将自己的政治理念与治国主张转化到各诸侯国的治国实践中去,从而造福天下苍生。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周游列国去推行自己的治国思想和施政理念,他曾经先后游历过齐、宋、滕、魏、鲁等诸侯国,前后长达二十多年。每到一诸侯国,孟子都对自己的治国思想充满自信,并努力游说各诸侯国的君主能够采纳自己的治国思想,即使屡遭挫折,他也始终未曾怀疑和放弃过自己的治国思想。孟子之所以对自己的思想如此自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坚信自己的思想对天下的老百姓有利,二是他坚信自己的思想对治理国家有利。

(一)对民本思想的自信

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孟子 离娄上》)的战国时代,社会问题空前突出,黎民百姓苦难深重,处于这个时代的孟子响亮地喊出了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口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特别重视人民的问题,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很重,认为民心的向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就必须要把重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的权利。孟子对自己的民本思想非常自信,每到一诸侯国,他都历陈民本思想的重要性。孟子的民本思想具体内涵有政治上的尊民、爱民,经济上的富民、利民,文化上的教民、导民,社会上的亲民、扶民等。孟子认为为君者必须爱护自己的百姓,重视倾听他们的意见,把百姓利益放在治理国家的首要位置上。在经济政策上,孟子提出了“制民恒产”的观点,孟子认为只有让老百姓富足起来,国家才有希望。孟子还特别重视对人民的教育和引导问题,提出国家需在老百姓的生活富足之后对之加以教育,使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充实起来,文化素质提升起来。孟子还不忘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出当政者须特别关心爱抚他们。孟子的民本思想有高度、有内涵、有方案,体系完备,关键是这一思想非常重视人民的利益和民生问题,因而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孟子始终坚信民本思想才是治国的根本,所以,他一直都对自己的民本思想高度自信,毕其一生为之奔走呼号。

(二)对仁政思想的自信

孟子在继承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仁政思想,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仁政思想的重要性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 公孙丑上》)孟子认为只要统治者实行仁政,治理天下就像运于手掌之上那样轻松自如。孟子对自己的仁政思想高度自信,认为其是最佳的治国思想。

孟子的仁政思想包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涵,政治上要求统治者要尊重、爱护、体恤人民,统治者应该要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自己的人民,施以宽民的政策;经济上首先要重视民生问题,让老百姓生活富足安定起来。在解决了政治和经济问题之后,还要重视对人民的教育问题,使之知礼识义,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孟子坚信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认为施行仁政的国家必将是强大而无敌的,即所谓“仁者无敌。”

三、孟子自信的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值得当代国人借鉴与传承。孟子作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孟子的人格自信与思想自信,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价值。

孟子的人格理念曾经激励了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畏强权、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于追求真理和理想。孟子的人格自信可以启示每一位当代国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要相信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切不可妄自菲薄、自甘沉沦;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要不畏困难与挫折,去开创自己的美好人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向善的人格,要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要严于律己、自我修身,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要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扶老爱幼,让社会上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阳光与温暖。孟子的思想自信启示我们要构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要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重视民生问题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自信可以给人以方向,自信可以给人以力量。孟子的人格自信和思想自信对于儒家在历史上影响力的提升,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充实与创新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也需要建立一种民族的文化自信,让每一位国人都能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将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來。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 周淑萍.论孟子仁学的内涵和实质[J].兰州大学学报,1998(3).

[3] 刘夏.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推荐访问:孟子 试论 自信 价值 时代


[试论孟子的自信及其时代价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