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借款合同

传承理想信念的永恒温度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10 08:51:08   浏览次数:

〔摘 要〕华丽的辞藻和虚构的故事情节难以创作出一部贴近生活、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也难以实现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创作效果。取自真实生活中的红色素材进行的艺术创作,可以拉近作品与观众间的距离,弘扬社会主旋律,强化艺术创作较好地服务公共文化的功能。

〔关键词〕真实;创作;传承;温度

理想信念是党性之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凭借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我们党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随之脚踏实地在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一步一步实现奋斗目标,步入了新时代。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面对持续深化改革的“硬仗”,唯有每一位共产党人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性信念转化为自觉行为,在各自的本职工作岗位中正本清源,对奋斗目标孜孜以求,勇于担当,才能在新征程中不断取得胜利。

一、真实故事的艺術再现

理想信念的坚定传承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中延续开来。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半床被子”的感人故事,把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了革命时代。在坚定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的支撑下,革命者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半床被子”让我们在感受着被子带来体感温度的同时,也感受着至深的军民鱼水深情与人性的温暖。

这样一个红色经典题材是弘扬理想信念、弘扬时代正能量的文学艺术的最佳素材,于是有了以“半床棉被”为原型的独幕剧《永远的温暖》的创作。艺术作品的创作应注重生活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创作过程中,尽量让故事的真实场景再现。《永远的温暖》将发生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真实故事搬上了舞台。1934年,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爬雪山过草地,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恶劣自然条件。11月的沙洲地处边陲山区,已是寒风料峭。与大部队走失的三位女红军迷失了方向,在饥寒交迫之际,被家徒四壁的农户徐解秀家好心收留。寒冷的夜晚,三位女红军和徐解秀及襁褓中的孩儿挤在一张破旧的稻草铺上,仅靠一床破旧不堪的棉絮和红军自带的一床棉絮取暖。为了给三位女红军腾休息的地方,徐解秀的丈夫在门外的草垛上盖着斗笠应付着,没有丝毫的怨言。还拿出了家里仅存的红薯、玉米、咸菜等食物招待红军,给他们准备路上所需的粮食(粮食最终被红军留下给嗷嗷待哺的孩儿,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条自觉遵守的铁律),这是普通群众对红军的一片赤诚之心啊。三位女红军临走前欲留下唯一的御寒棉被,给徐解秀家严词拒绝,在反复推脱的情况下,红军战士用剪刀将棉被一分为二,留下了半床棉被给乡亲,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心里装的是老百姓如何度过漫长冬日,而不是面对未知的恶劣自然气候,在与大部队失去联系的自己的衣食冷暖如何解决的问题,这种心系群众的情感怎能不催人泪下,怎能不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永远的温暖》通过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让受众在这部独幕剧的欣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党性教育,自觉地受到党优良作风的影响,在本职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着勤政为民的宗旨。

二、质朴的舞美设计

《永远的温暖》故事朴实感人,在舞台呈现上也力求还原于生活的本真,不用过多的艺术手段进行修饰,因此在舞台美术设计上也是以最简洁的方式进行艺术处理。

1.舞美设计。舞台场景根据农户家的生活习惯摆放着稻草铺的床、破旧的棉絮、桌子、炭火炉,借助LED背景屏幕和制作的新媒体资料,从视觉感官上表现沙洲村的寒风料峭和生活的贫困。较好地塑造徐解秀夫妇和红军战士的形象,细腻地表现戏剧矛盾冲突,营造良好的氛围,助力演员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刻画人物形象,较好地诠释作品的内涵。

2.灯光设计。《永远的温暖》灯光设计自然朴实,总体基调为暖色调,让观众在寒意侵人的场景中仍能感受到浓浓的情谊和革命的热情;也彰显着红军战士和每一个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理想,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畏严寒、不畏艰难、不畏险阻,直面 困难与牺牲的崇高与伟大。

三、彰显魅力的民族元素

沙洲村隶属于湖南省汝城县文明乡,位于汝城县西部50余公里处,是文明乡瑶族村。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56%。半床棉被的故事发生在这个民族氛围浓厚的村落,在服饰和音乐的选取过程中注重融入民族元素,焕发民族文化魅力。

1.瑶族服饰的选用。瑶族因居住和服饰特点的不同,有“过山瑶”“红头瑶” “蓝靛瑶”“沙瑶”等自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也一直保持本民族的传统特点。而瑶族妇女擅长于蓝靛印染,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印染技术。根据沙洲村所处的地理状况和瑶族人民的生活实际,更多地考虑到她们将自己种植的蓝草经过浸泡加工后,提取蓝靛,加入白酒,经草木灰过滤、发酵呈黄色后用于染布这种原料工艺不复杂的方式。剧目也由此选用这种布料制作服饰,折射出人民质朴的生活衣着。

2.瑶族音乐的甄选。音乐是剧目表达情感的最佳渲染,剧目在众多的音乐中甄选出以瑶族人民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原生态瑶歌,让观众在原生态瑶族音乐中感受到瑶乡的宁静秀美,感受瑶乡人民的温婉、纯朴与热情。

为确保使用的瑶族音乐为原生态,剧组充分考虑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艺术专业人才众多的优势,寻找到一位土生土长的瑶族声乐教师盘琴。学院积淀了深厚的人文艺术底蕴,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责任。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孕育着别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滋养着绚丽的民族文化。学院专门制定制度和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传承“非遗”和开展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盘琴老师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展瑶族音乐,出版了瑶族原生态声乐专辑《盘王之女》,剧目中音乐就甄选自专辑中的主打歌曲“盘王之女”。

四、服务公共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

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需要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编创一部文化艺术作品不是最终目的,是期望这部作品能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永远的温暖》选材来源于最普通的寻常百姓家,是群众口口相传的真实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此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距离感。演员在表演剧目《永远的温暖》时,注重真实生活的还原再现。剧目的故事结构紧凑,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细腻情感的表达展现戏魂;通过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的动作表现暖暖的情感,吸引、感动观众。《永远的温暖》从诸多的细微处着手,该出戏的地方出戏,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扣,一个表情、一个眼神在反复练习中呈现。剧目中的人物数量不多,徐解秀的丈夫在剧中的言语不多,角色看起来无足轻重,但是这样一个人物通过自己默默地在天寒地冻的山沟里和衣在屋外的草垛上过夜,只为给红军战士腾出家里唯一的一张铺满稻草的床,早早地生好炭火给红军战士取暖,悄无声息地抱着孩子让徐解秀给红军战士张罗早餐。言语不多的他举手投足间表现着对红军战士的爱护之情。每个演员将自己的本职角色用心演绎,实实在在用真情来表演角色,用激情来演绎,将作品的主旋律完美呈现。

《永远的温暖》创演人员团队全部来自学院,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艺苑人用自己的文化担当践行着服务公共文化的职责,创演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不断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伍益中)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2]习近平讲故事[M].人民出版社.2017

推荐访问:传承 理想信念 温度